善良應有度,在這2種情況下忍讓,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生活中,我們想要與人和諧相處,總會提到一個詞,這個詞,就是忍讓。說起忍讓,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有時候,我們與別人出了點小衝突,如果想要和平的解決這件事情,就要有一方做出忍耐和退讓才行,不然只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忍讓也是要有條件的,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別人隨意玩弄你的善良,這對自己來說是非常不值得的。要知道,無底線的善良,最終只會養出恩將仇報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想和人發生一些衝突,但是,對於有些情況,還是要果斷捍衛自己的立場,否則只會助長他們的威風,讓他們變得更加囂張。所以,對於下面這幾種情況,就不用忍讓了。要知道,善良應有尺,忍讓也該有度。

善良應有度,在這2種情況下忍讓,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一、別人蠻不講理的時候,不用忍讓

阿寧非常的熱心腸,平常看到別人有困擾,總是第一個就上去幫忙。但是,他這樣,難免會遇見一些品行不好的人。

有一次,他在小區樓下,看見買菜回來的張大媽,被別人撞了一下,手上的東西落了一地,於是阿寧看見了,就跑過去幫她撿起來。可是,撿完東西遞給大媽的時候,大媽卻說:“小夥子,你就說吧,弄爛了這麼多東西,你打算賠我多少錢?”

阿寧先是一愣,然後說:“張大媽,剛才撞你的人走遠了,我是看您撿東西不方便過來幫忙的,這可與我無關。”大媽一聽就脾氣就上來了,非要拉著阿寧賠錢,不讓他走,還說:“你不做虧心事,怎麼會幫我撿這些東西?你分明就是做賊心虛。”

這讓阿寧非常的委屈,自己好心幫忙,卻被說是做賊心虛。阿寧好說歹說,大媽還是沒有想要放過他的意思。後來,阿寧是在是被糾纏到沒辦法了,就說要叫物業調取監控,可在這個時候,大媽卻說她不計較了。

莎士比亞說:“讓我指點二十個人做人的道理,倒還容易。可是要我做這二十個人中間的一個,奉行自己的教訓,就沒那麼簡單啦。”

反觀生活,確實是這樣,講道理,其實大家都懂怎麼講,只不過是少有人會拿來規範自己而已。那麼,對於那些不奉行自己教訓的人,對他們忍讓,覺得有必要嗎?答案很顯然是沒必要的。因為你付出再大的善良,也換不來對方的愧疚和感激。

所以,在別人蠻不講理的時候,就不能慣著他們,如果就這麼一直忍讓下去,吃虧的還是自己,不僅吃力不討好,還會讓自己更加委屈。因此,遇見別人蠻不講理的時候,就不要表現出軟弱,而是要問心無愧的反擊,捍衛自己的利益,不屬於自己的鍋,堅決不背。


善良應有度,在這2種情況下忍讓,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二、動不動就挑毛病的人面前,忍讓沒用

小劉的姑姑,非常招他反感,每次有小劉在場,就想給他扣帽子,挑他的毛病。有一次,小劉剛下班回來,碰見了姑姑來家裡做客。由於工作比較累,就打了聲招呼,說自己要先回房休息,然後就讓父母和她坐談。

小劉剛想走回房間,就被姑姑說了一句:“年輕人就喜歡這麼擺架子,看親戚來了都不知道招呼一下。”這話說的,讓小劉的愧疚感灑滿了全身。小劉很無奈的拖著累壞的身體,很無奈的走了回來,非常和氣的跟姑姑聊起天來。

可是,姑姑還是得理不饒人,看小劉坐下來,就說:“這樣是不是太委屈你了?這麼不情願,不看重感情,怕不是你爸媽養了個白眼狼。”這話一出,小劉脾氣就有點上來了,但為了不讓父母難做,還是忍了下來。

但是,姑姑看到小劉這個樣子,說得更起勁了,把小劉說得一無是處。這讓小劉徹底忍不了了,跟姑姑翻起臉來。

小劉他的性格吧,就是太過於溫順了,遇見什麼事情,總想著和平的解決。可偏偏他還攤上這麼一個姑姑,這讓他有苦說不出,受盡了委屈。

電影《教父》中曾說:“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要知道,忍讓是有尺度和邊界的,如果沒有尺度,只會慣壞那些得寸進尺的人。一旦你對這樣的人做出讓步,別天真的想著他們會收斂。有時候你敬他們7分,他們就要你剩下的那3分,如果你退到3分,那麼他們是會把剩下的7分也吞了。

所以,動不動就挑毛病的人,說白了就是得寸進尺。遇見這樣的情況,對他們忍讓,一點用處都沒有,只會助長他們的威風,讓你更難堪,更難過。

善良應有度,在這2種情況下忍讓,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那樣:“大凡善良的人總喜歡把人往好處想,總是把人想得比實際上更好,總愛誇大他們的好處。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以後的幻滅是很難過的,在他們覺得自己負有責任時就更難過了。”

因此,對於上面談到的蠻不講理,只會對你指指點點的這2種情況,就不要擺出太多的好臉色,擺了也是浪費精力。一味的在這情況下忍讓,只會辜負自己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