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如果你身邊一位女性朋友在某一時期突然性格大變、“易燃易爆”,八成是因為她的“大姨媽”來拜訪她了。

女生們對這位每月都要光顧拜訪的“親戚”可以說是情感複雜,既擔心它來,又擔心它不來,更擔心它亂來。

而任性的“大姨媽”呢,則是想來則來,想走就走,每次來還很客氣地捎上些功效十足“禮品”,讓女生們腰痠背疼、心情沮喪、嗜睡、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腹痛難耐,生不如死。

年輕女性更容易“大姨媽痛”

痛經,也叫做月經痙攣。都說“十女九痛”,女性被痛經摺磨得真有這麼慘嗎?

實際上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但痛經也很普遍。據1980年全國女性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的報道,中國女性的痛經發生率是33.19%。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56.06%,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中國女性都出現過痛經。[1]

年輕的女性則更慘,她們被痛經“光顧”的可能性比其他年齡段的女性都要高。[2]

以女大學生為例,中南大學的學者運用流行病學常用的橫斷面研究方法並整群隨機抽取了2555名中國女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女大學生的原發性痛經發生率為51.1%,其中18.1%為輕度痛經,27.7%為中度痛經,5.4%為重度痛經。

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做女人難,從這個角度看,年輕女人更難。

因為調查方法和對疼痛的定義不同,各種研究所統計出的結果都多多少少都有些差別,但就青春期少女來說,痛經的發生率大多在20%~90%之間。[3]

對比之下,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對15個省、市的9951例已婚婦女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已婚女性的痛經患病率為15%,這個結果比年輕的未婚女性低了不少。[4]

“姨媽”來就來了,會痛是怎麼回事?其實痛經有兩種,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是由生殖系統病變這種明確的疾病引起的,例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此類痛經出現的情況比較少見,如果是這類痛經,就需要去醫院治療了。

絕大部分女性發生的痛經都屬於原發性痛經,其主要元兇是一種叫作“前列腺素”的東西。

簡單來說,前列腺素在“大姨媽”來的前一天以及在“姨媽”期間會增多。在整個“姨媽”期間,子宮都會收縮,但如果前列腺素過多就會導致子宮收縮異常、缺血、缺氧以及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引發不適和疼痛。[5]

女生們可能沒想到,我們雖然沒有前列腺,但卻被前列腺素折磨得死去活來。

“姨媽之痛”:子宮碎大石

對於女生來說,“姨媽”來的那幾天都不太容易。坐著、站著、躺著、趴著都疼,男性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真的有那麼疼嗎?”

男性無法理解這種痛,但女人還是懂女人的。在豆瓣上,有一個“痛經的女人是忍者“小組,全天候都有女性在發帖吐槽痛經。

數讀菌爬取了2019年10月31日前該小組一共2440條帖子,從時間分佈上看,小組開始活躍起來是從上午9點開始,到下午2點至5點,發帖量達到了一個高峰。

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之後發帖活躍度略有下降,晚上9點後發帖量又開始增加,直到凌晨1點前發帖數都超過了100。

總體來說,白天與睡前都是被“姨媽痛”逼到吐槽的高峰時段。白天痛經,影響學習或工作。晚上痛經,會影響休息。

最慘的是,還有不少女生被痛到睡不著或者是半夜突然被痛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折磨讓她們凌晨三點打開手機,打下文字無聲地控訴:“被痛醒,好絕望。”

到底是有多痛才會讓她們連覺都睡不著?

通過對2019年10月31日前豆瓣“痛經的女人是忍者”小組的2440條帖子,以及知乎“痛經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的1624條回答進行分析,我們找到了一些答案。

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痛苦”“痛到”“劇痛”“痛醒”都是直接描述痛經的常見詞語。還有的痛到“要死”“死去活來”“生不如死”,上升到了生死的高度,希望早日“解脫”,例如這位女生:

“憐憫我的,給我一刀來個痛快的,這樣死不去賴著活的,受不了了。”

還有的女生已經痛到超脫,開始思考前世今生:

“有時我想,痛經的我是不是因為過去業障太深。”

輕度痛經的痛感時有時無,不是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但有時痛經嚴重起來,除了劇烈的痛感,還可能伴隨著冷汗、嘔吐、上吐下瀉、腰痠脹痛:

“生理期第一天,疼到吐,吐的連水都不剩,渾身發抖。”

“痛到嘔吐,痛到睡夢中驚醒,痛到在衛生間爬不起來,痛到30+氣溫抱著暖水袋長衣長褲在陽光直射的車裡瑟瑟發抖。”

痛經是在下腹部出現的痙攣性疼痛,女生們在吐槽中提到身體部位的詞頻數也較多,例如“子宮”“肚子”“小腹”等。

甚至有女生運用比喻,將來痛經時子宮的狀態進行了生動地描述:

“我的子宮變成了挖掘機施工現場,還是藍翔畢業的。”

“就是那種把小腹鑽遍孔再插上無數把螺絲刀擰來擰去的鈍疼,各個血管都纏在一起又被橡皮筋一樣拽來拽去,整個子宮切開剁碎淋上硫酸從外腐蝕到內,像潮汐從腹部漫開一樣,腰像沙袋一樣被踢無數次,腿像注水一樣痠軟。”

一般來說,原發性痛經的罪魁禍首前列腺素在月經開始的最初兩天濃度是最高的,這兩天痛經也就越嚴重。[5]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帖子中出現有關時間的詞語中,“第一天”的詞頻數最多。

另外,在吐槽痛經的這些帖子中,地點類的詞語也有不少,例如“床上”“醫院”“廁所”等。畢竟痛經之痛,猶如子宮碎大石,痛到離不開床是痛經女孩的常態。

痛經還伴隨著便秘的感覺,更是讓女生們頻繁蹲廁所,甚至在馬桶上“坐到快脫肛”。

痛經應該怎麼辦?

再剛強的女人,在痛經來時也可能會變廢人,想要不痛是痛經女孩心底最大的呼聲。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痛經嗎?通過對知乎“如何緩解痛經”、“女生痛經時該怎麼辦”問題下的1694條回答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網友常用的方法。

在大家的回答中,大概有這麼幾種辦法:一類是飲食調理,例如“紅糖”“紅棗”;一類是用藥以及尋求醫療幫助,例如“止痛藥”“中藥”“艾灸”“醫院”;還有一類是熱療,例如“熱水”“保暖”“熱水袋”“泡腳”等。

可惜的是,在這些熱情的“支招”中,很多方式都沒啥用。

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比如被提到最多的是“紅糖”,詞頻數達到724次。紅糖真的是“姨媽之光”嗎?

其實,紅糖真沒那麼神奇,它絕大部分的成分都是蔗糖,並沒有什麼可以止痛的元素,喝多了反而會長胖。

除此之外,經期想要通過紅糖補血也不太可能。紅糖中可以補血的成分是鐵,紅糖的含鐵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要達到成年人每天需要的含鐵量大概要兩斤左右。更何況紅糖中的鐵還是吸收率很低的植物性鐵元素。[6][7]

有些女生覺得喝紅糖水管用,其實是熱水暖和了身體的緣故,不如直接喝熱水。

喝熱水、貼暖寶寶對盆腔部位保暖來緩解痛經被研究證實確實有一定效果。[8] 除此之外,根據《默沙東診療手冊》,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和低脂肪飲食都可以緩解原發性痛經。[9]

但對於痛到死去活來的女孩來說,止痛藥才是救星。

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避孕藥是常用於緩解原發性痛經的止痛藥,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產生來止痛。

女生們常用的布洛芬就是非甾體類抗炎藥,有研究表明採用布洛芬來緩解痛經,其總有效率為86.7%。[10]

然而,到今天還有不少女生就算是痛死也不願意吃止痛藥。

痛經到想死,為什麼還不吃止痛藥

根據中南大學的學者對中國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研究,在應對痛經的策略中,常見的有減少戶外鍛鍊、與他人進行交流、保暖等,很少人會選擇用藥和尋求醫生的幫助。

在歐美髮達國家,痛經女生使用止痛藥的比例是很高的,但在亞洲地區,女性卻比較反對吃止痛藥。[11]

科普不到位,加上傳統錯誤觀念,不少女性擔心止痛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有副作用,還怕形成依賴。

還有不少女生從小就被灌輸“女人都這樣,沒辦法”的思想,“姨媽”來了,基本全靠硬扛。

但其實,像布洛芬這類的非甾體類抗炎藥並非阿片類的鎮痛藥並不會上癮。而且,每個月吃幾片的量,再加上新陳代謝,副作用也不大。[12]

都痛到冒著冷汗、上吐下瀉,就不要逞能了,痛經的女人不要當忍者。9021年了,這真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