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在劇烈變化的環境裡面,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他們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那些能夠靈活地做出調整以適應環境變化的。”

這是美國生物學家裡昂·麥金森的一句話,是否讓你和當下的社會環境聯想了起來?

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已到深水期。加之2020年的新冠肺炎的突襲,個人該如何保持良好心態,企業又該如何找到發展方向,突破這場防疫大關?

危機來臨,我們該如何行動,在這動盪的時期保持冷靜,減少損失,疫情過後,又該走向何方,出路何在?佩信商學特邀覆盤專家—邱昭良與你一起在逆境之下,組織與企業的進步階梯。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到底什麼是覆盤?

互聯網上的說法很多:如覆盤甲午、覆盤他人、覆盤O2O。這些基本都是誤讀。如果不是當事人,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對那些事件進行解讀,充其量是案例研究,而非覆盤。因為沒有第一手信息,那些分析或解讀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覆盤的術語來源於圍棋。棋手們提升棋力有兩種核心方法:

❶ 在師傅指導下,通過看譜、識譜、記譜等,學習前人的經驗。

❷ 通過覆盤的方法,回顧自己對弈的棋局,分析得失、總結經驗,從而優化自己的技術,提升棋力。因此,覆盤是個人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了準確把握其定義,我們要牢記三個關鍵詞:

親身經歷。覆盤對象必須是每個人親身經歷或參與的項目或活動。舉例來說,如果你不是雷軍及其團隊成員,就很難對小米公司的戰略進行復盤,因為缺乏相關的大量實戰信息;如果你沒有經歷甲午戰爭,就不能對這場戰爭進行復盤。

過去。對於還未發生的事件,你可以在頭腦中預想各種可能的結果,但那並非覆盤。因為覆盤要求將確實發生的結果與預想的目標進行對比,從中學習,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分析、反思。否則,就失去了覆盤的根基。

學習。覆盤以學習為導向,不僅僅是為了做總結或績效評定。當然,這個學習既包括“知”,即獲得了一些經驗教訓,也包括“行”,也就是實現未來的行為改善。後者可能更為重要。

作為一種學習方法,覆盤與其他學習方法有哪些區別?請看下圖矩陣▼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第一個維度(X軸):學習的來源是自己,還是他人?

第二個維度(Y軸):學習重點是挖掘過去實踐過的事(Exploit),還是探索沒有發生過的事(Explore)?

基於上述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把成人學習方法分成四大類。覆盤就是從自己親身經歷的、過去的實踐中進行總結分析,從而學到經驗教訓。這是成人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其他的常見方法包括:

❶ 從他人過去的經驗中進行學習:譬如,你聽雷軍分享小米公司的經驗,或者對華為、海爾進行標杆學習,以及商學院中常用的案例研究法等等。

❷ 自己通過創新實驗進行學習:我在2007年翻譯的《U型理論》、《情景規劃》等,都是向尚未發生的未來學習的方法。

❸ 與他人聯合創新、共創:譬如,寶潔公司的協同創新開發(C&D)、實踐社群(CoP)等,也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方法。

在談到覆盤時,人們經常遇見的一個問題是:覆盤既然是對過去事件的總結分析,那麼,它和一般的工作總結有什麼區別呢?

我理解的主要差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結構化。所謂結構化,指的是覆盤有固定的邏輯、程序和結構。如果你按照特定的邏輯、程序和結構做工作總結,那麼就可以將其稱之為“覆盤”。

以學習為導向。覆盤的目的是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為此,要把學習的邏輯和結構嵌入工作總結流程之中。很多公司在做覆盤時,把它和工作總結、績效評定結合起來,在覆盤中暴露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的績效考核、獎懲,甚至升遷、任用上,這樣的話,將導致參與覆盤的人員很難有開放的心態,最終使覆盤流於形式,失去了覆盤應有的價值。

覆盤更適合團隊的方式,而非個人。傳統的工作總結主要是以個人“自說自話”為主,每個人談談自己的工作、成績或不足,很少有深入的團隊研討。而覆盤有固定的邏輯和程序,我們可把覆盤看作“齊步走”的團隊學習模式:團隊成員之間集思廣益,共同對項目或者活動進行反思、研討,有助於激發團隊智慧。

覆盤究竟怎麼做?會遇到什麼困難?

我們從覆盤最基本的邏輯講起:覆盤是一種以學習為導向的、結構化的工作總結,目的是促進團隊從經驗中學習,因此要把學習的邏輯嵌入到整個覆盤的過程中。因此,做好覆盤包含下圖所示的四個階段: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覆盤始於對預期目標的回顧。我常說的一句話是:“無目標,不復盤”。如果沒有目標,或每個人對目標的理解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做覆盤,就相當於在沙灘上建宮殿,由於缺乏共同的基礎,大家對結果的評估將產生很大差異,帶來許多問題。因此,回顧預期目標是覆盤首先要做的。事實上,只有擁有清晰的、有共識的目標,做工作計劃和整個PDCA循環才有了基礎和輸入。

評估實際結果。覆盤是對已經發生的事件的回顧和分析,因此很自然地要看實際結果和預期目標相比,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不好,找出亮點和不足。

對原因的分析,包含對成功的關鍵因素和不足的根因的分析。這也就是覆盤學習的雙重功效:(1)改正錯誤:找出原因,採取措施改正;(2)鞏固成功:分析為什麼成功,導致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只有基於這樣的分析,我們才能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總結出經驗教訓。在對成功和不足的分析基礎上,大家能學到哪些經驗及教訓?也就是說,哪些做法值得堅持並推廣?哪些做法需要改進?參考組織學習大師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教授的說法:如果對問題的分析僅僅停留在對事情本身過程的分析,就可能產生“單環學習”,不涉及質疑為什麼會設定目標、有哪些影響目標設定的政策、信念、規則,等等。這就是“單環學習”(single loop learning)。如果在覆盤過程中,思考了那些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素,你才能經歷一次“雙環學習”(double loop learning)。

以上是對覆盤邏輯機理的解析,也是覆盤怎麼做的底層邏輯及一般過程。從聯想、萬達、美軍、英國石油公司及華為的實踐來看,覆盤的底層邏輯及一般過程都是非常自然的內在邏輯,可簡單地分成四個階段,譬如聯想的做法:

  • 第一階段——回顧目標;
  • 第二階段——評估結果;
  • 第三階段——分析根因;
  • 第四階段——總結經驗。

這裡提示一下:放眼全球,各家公司的覆盤操作手法是有所區別的。我稱之為覆盤的兩個流派:

❶ 過程還原派;

❷ 結果導向派;

兩者適用條件不同,卻殊途同歸。根據目的及實際情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覆盤方法。詳細情況請參考我的專著《》(邱昭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8)。


基於前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出,覆盤的邏輯的確簡單,但是,從我引導數百場覆盤實踐來看,覆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會遇到很多挑戰。

那麼,我們如何把覆盤做到位?如何把覆盤和組織學習的體系結合起來,使其成為推動組織發展的重要引擎呢?

覆盤實踐中的誤區及挑戰

1、覆盤的類型不同,操作手法各異

很多人看了我的書,就照著書中所講的四個過程去做覆盤。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根據我的研究,覆盤在企業中有四種類型,雖然各種覆盤的底層邏輯相同,但其具體表現形式和操作手法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做覆盤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覆盤的主題是什麼?參與覆盤的人有哪些?根據“人”和“事”這兩個維度,確定覆盤的類型及其具體操作手法。我在我的書中從“事”和“人”這兩個維度,把覆盤分成四種類型。

➤ 從覆盤的主題(也就是“事”)的維度來看,可分為三類:

● 相對簡單的活動/事件;

● 包含若干活動的項目;

● 包含很多項目和大量經營活動的公司經營或戰略。

➤ 從覆盤參與者(也就是“人”)的維度來看,可分為三類:

● 個人覆盤;

● 單一的團隊覆盤(一般4-7人);

● 包含很多個團隊或跨部門團隊的覆盤。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根據以上兩個維度,我們得到如上圖顯示的四類覆盤:

❶ 個人覆盤;

❷ 基本團隊覆盤;

❸ 項目覆盤;

❹ 戰略覆盤。

每種覆盤的形式都有很大的差異。依照我書中的模板,能做的是個人覆盤和單一團隊的活動或事件覆盤。但是,要做規模更大的項目覆盤、戰略覆盤,就需要用到更復雜的覆盤工具和方法。譬如我發明的“覆盤畫布”這個版權工具,這個工具適合比較複雜的大型活動或事件、項目的覆盤。而戰略覆盤需要額外的設計,引入更多工具,如平衡計分卡,商業模式畫布、市場洞察分析的框架等等。

2、覆盤可能遇到的25個坑

在覆盤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我在總結很多覆盤經驗的基礎上,發現覆盤有25個“坑兒”,也就是說覆盤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首先,在目標回顧階段,挑戰包括:做事無目標,目標模糊,對目標缺乏共識等。在評估結果階段,挑戰包括:報喜不報憂,羅生門,盲人摸象等。在差異分析階段,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如果你想深入地通過覆盤學習,對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常見的錯誤包括淺嘗輒止,歸罪於外;同時,有些領導只盯著不足,常常把覆盤會開成“批鬥會”。在總結經驗階段,常見的錯誤包括:不是總結經驗,只是就事論事;得出的經驗教訓過於空泛,等等。

除此之外,覆盤常見的錯誤包括:設計不當;準備不足,如該來的人沒來,缺乏相關的資料;缺乏引導,導致參與性不足,糾纏於細節,影響覆盤效率;缺乏跟進,等等。

面對那麼多挑戰,想要把覆盤做好並不容易。為此,基於研究,我提出了以下框架,分成3個方面(包含參與者、引導者及組織),共有12個關鍵要素。只有把這些都把握到位了,才能使覆盤效果更有保證。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如何將覆盤與組織學習體系結合起來

以聯想和英國石油公司為例,以覆盤為核心,整合其他方法,能夠搭建起一個閉環的組織學習體系。首先,以聯想為例,做事情之前,主張集思廣益,“把嘴皮子磨熱”,指的是多吸收借鑑過去的經驗。再如英國石油公司(BP),在項目開始之前,會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個維度,對過去的經驗加以充分利用。顯性知識就是覆盤報告等文檔、資料,隱性知識就是參與過相關項目或事件的人員,通過社會化交流的過程來實現隱性知識的轉移。這可稱為“群策群力”。

其次,乾的時候可以邊幹邊總結,以便讓我們快速改正。比如,英國石油公司在進入越南市場的過程中,和相關部門的談判遇到了困難。為此,他們引入了活動覆盤(AAR)方法,從而加速“幹中學”,快速地摸出了“門道”,保證了談判的效果。我經常把覆盤稱作管理者帶團隊的工具,可以促進團隊成員相互瞭解、提高協同執行效率。

再次,項目或事件之後,進行總結覆盤,可以萃取知識,以便重複使用。因此,覆盤是打造學習型組織、搭建組織學習體系必不可少的核心方法論。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企業內部如何應用推廣覆盤

為了有效地在企業內部推廣覆盤,以下四項策略值得參考:

❶ 通過微課等方式,讓每個人都理解覆盤的意義和價值、基本做法、關鍵成功要素等,可以提高覆盤的效率和效果。同時,需要讓每個人學會個人覆盤,並能有效地參與團隊覆盤。

❷ 在瞭解覆盤的基礎上,各級領導要學會引導團隊覆盤的方法、工具和技巧等。如果遇到比較大的項目,需要培養掌握更多覆盤引導方法與技能的覆盤引導師,既要具備團隊引導的技能,也要知道覆盤可能遇到哪些問題,並學會有效地應對。

❸ 經營覆盤和戰略覆盤,需要單獨策劃和設計,引入一系列與經營、戰略相關的工具和方法。一般要藉助外部專家的力量來設計和推動。

❹ 在組織層面搭建知識庫。無論是覆盤報告,還是覆盤中發現的最佳案例,或者是不足,可以做成場景化的微課或覆盤報告,放到企業的知識庫中,進行傳播和分享,這就使覆盤活動擴散到整個組織。

3月29日佩信商學聯合邱昭良親自打造《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在逆境這下將經驗轉化為能力,尋找到企業增長的新曲線。


佩信商學 × 邱昭良:覆盤,實現集團企業和組織進步的階梯


分享嘉賓:邱昭良

➤ KNX專家顧問、講師

➤ 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國內著名的組織學習專家

➤ 在聯想工作8年,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業務助理

➤ 曾任萬達學院副院長,參與設計萬達的覆盤工作體系

➤ 從事組織學習研究與實踐20餘年,出版《覆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系統思考實踐篇》、《玩轉微課》等書籍16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