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土地意味著生存空間,然而各國情況不同,並不是說國土面積大,人口數量就該多。比如外蒙,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僅僅320萬人,一平方公里能平攤兩人,典型的地廣人稀。

但是地廣人稀也有好處,地方大人少才清爽,天高雲淡縱馬奔馳,總要比大傢伙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好得多。但凡國家地盤大,誰又願意扎堆在一處過日子呢?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還別說,就有這麼個國家,總面積過百萬平方公里,然而該國上億人口卻偏偏聚居在不到五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此國便是埃及。這是個什麼概念?以我國人口大省河南為例,同樣是人口過億,面積卻達16.7萬平方公里。

難道是埃及民眾喜歡熱鬧,聚居在一處走動方便?顯然不是,埃及有苦衷。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埃及位於東北非,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與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與歐洲相望。國土中95%都是荒漠和半荒漠,僅西部利比亞沙漠就佔了總面積60%,這些地區常年乾旱少雨,沒法種莊稼,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

萬幸的是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由南自北貫穿埃及全境,在兩岸形成狹長的綠洲帶,並在匯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地區,形成了埃及的風水寶地——尼羅河三角洲。這些有水之地,就是埃及最精華的地區。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尼羅河三角洲及綠洲帶

尼羅河沿岸綠洲帶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三角洲地區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就是這部分不到五萬平方公里土地,容納了埃及96%的人口。不誇張地說,是尼羅河造就了埃及。

在埃及的歷史中,曾依河而興創造了輝煌的尼羅河文明。需要指出的是,古埃及文明雖已中斷,但這只是文化上的更迭交替,由於外來入侵者從未對埃及人進行種族清除,因此現代埃及人同古埃及人屬於一脈相承。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因地處歐亞非要衝,埃及曾多次被外族佔據統治,這也是古埃及文明中斷的重要原因。從公元四世紀起,埃及相繼被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征服,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方才擺脫英國控制獲得獨立。

埃及農業人口占比55%,“埃及棉”由於品質優良,成為最重要經濟作物。工業主要是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而且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僅一成多。如果單靠不甚發達的工農業來供養一億多人口,過日子顯然有些捉襟見肘。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別急,作為僅次於尼日利亞和南非的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埃及有“秘密武器”。石油天然氣、蘇伊士運河、僑匯、旅遊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撐和補充。

埃及廣大的荒漠區雖然無法耕種,但是出產油氣資源,已探明儲量約數十億桶,雖然比不了海灣地區的石油豪門,但聊勝於無,另外尚有大片地區待勘測。早些年人少的時候,除了自用還有餘量出口,然而隨著近年人口爆炸式增長,埃及已蛻變為石油進口國,僅存天然氣尚有部分出口。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坐地收錢的大寶貝,作為連通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最便捷水道,每年有1.8萬艘船隻通過這裡,過河費收入數十億美元,而且埃及正在擴建新河道,建成後擴容成“雙行道”收入倍增過百億。看似不多,但對埃及來說不啻為雪中送炭。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蘇伊士運河

金字塔是埃及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旅遊業的招牌,每年吸引近千萬遊客,在2011年曾因局勢動盪造成遊客銳減,近年有所恢復,創匯提高到近百億美元。

由於地狹人多,本國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大批民眾外出謀生,每年有數百億美元資金迴流埃及,這也是最穩定最重要的外匯收入。

五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上億人口?這個國家是怎樣做到的?

尼羅河沿岸風光

由此看來,埃及民眾生活的不輕鬆,畢竟靠著5%的國土來承載全國人口的吃穿用度,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