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昨天說了北門的堂子巷,今天就來說說它旁邊的索麵巷。

索麵巷,是蕪湖著名的“三條巷”之一,南起魚市街與西內街交叉口,北至淳良裡,長約三百米,說起這條小巷,它的歷史與深深的巷道一樣漫長。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索麵巷

早在明代徽州文學家汪道昆的《蕪湖縣城碑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裁小橫街西,留居室完美者百家。”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蕪湖縣誌》中,就載有這條小巷的大名;《蕪湖地名錄》也記載:“明清時,此巷因聚集面商而得名。”可見這條小巷至少也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當時,這裡居住著一些靠手工做面的商販,他們發跡後便蓋起深宅大院的住宅。可以說,這條巷子全是庭院深深的徽式建築,深有三至四進,每進,均有“四水歸堂”的天井,條石上擺著四季不謝的盆景、假山,隔間全為散發出清香的杉木製成,高大的木格屏風檔住人們的視線,留下無限想像的空間。

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公元1821年),新安文會館家業逐漸擴大,來蕪的徽商漸次增多,原先的會館日益衰敗,他們“嫌其獨小不足以壯觀瞻”,於是紛紛捐款在長街狀元坊一帶建起了頗為壯觀的新徽州會館,又在二街一帶購地10畝興起了“新安大好園”,囊括了今日整個中二街的北邊。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新安文會館舊址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新安文會館一處精美的石刻

到了咸豐三年,清兵與太平軍在蕪湖進行激戰,索麵巷淪為一片火海,繁華的小巷變成一堆斷壁殘垣。此後歲月裡,這條古老的巷子幾建幾廢,一排徽式建築再次誕生於此,至清末民初,終於成為一條頗具規模街巷,贏得了蕪湖“三條巷子”之一的美譽。

還是想在這裡呼籲一下,請保護好古街的歷史,保護好蕪湖的歷史!

現在這裡很多古建築已經破爛不堪,等我們的下一代是不是隻能在照片裡才能瞭解到這些建築的歷史。

蕪湖地名歷史之“索麵巷”

謝謝您的觀看!


文章內的圖片和介紹來源於蕪湖市檔案館及網絡上的分享,如有版權請聯繫我,會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