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逆行赴漢江 從此荊楚是故鄉(2)

在他們抵達前,殘酷的戰鬥已經打響了。朱宏深知,荊州是個不能大意的地方。相對武漢,荊州的醫療機構學科技術能力相對薄弱,醫護人員短缺,專業醫生缺乏。而且,早期缺乏集中收治規劃,導致病人分散。其中疫情最嚴峻的洪湖,重症、危重症患者較多,治療任務重、壓力大。

“洪湖的問題解決不了,荊州的防控就難以推進。”廣東省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總指揮,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飛說。關鍵的洪湖之戰,必須派出一支鐵軍出征。

11日下午,距凌晨抵達荊州駐地才10多個小時,緊急會議決定,朱宏領隊,南方醫院成建制地整隊奔赴洪湖,一句“最強的隊伍到疫情最有需要的地方去”,軍容整肅,霸氣側漏。

有力一擊,迅速搭建基層核酸檢測平臺

初到洪湖,困難是千頭萬緒的。

洪湖具備收治傳染病條件的僅有洪湖市人民醫院感染疾病樓。市區僅有兩家醫院有CT,檢查速度非常緩慢,積壓了大量病人。全市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不完善,場地設置不合理、消毒設備設施嚴重不足、一線防護物資短缺、防護等級不規範、物品質量層次不齊以及醫護從業人員的院感、防護知識和意識不強。而且,洪湖當地機構沒有核酸檢測能力和資格,核酸檢測均要送到武漢或荊州,費時且不便。

如何破敵?朱宏撥除迷霧,直取核心:一是面對不明朗的防控形勢,醫療隊在出發前對全體醫療隊成員進行了防護培訓,要求熟練掌握防護要點,確保隊員安全;二是馬上搭建基層核酸檢測平臺,確保疑似病例及時確診和隔離。

在事後回憶中,朱宏覺得這是整個戰役中最難卻最為精準、有用的一擊。

排查疑似,才能對病毒進行堅壁清野式的打擊。朱宏對記者回憶說,醫療隊是在荊州指揮部大力支持下,由金域檢驗和人民醫院檢驗科合作,多方聯動,僅用2天,就搭建了核酸檢測平臺並通過資質審批。2月13日,洪湖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啟動,下午,第一批疑似患者樣本就送進實驗室。篩查過程比過去節約了最少5個小時。

除了核酸檢測,朱宏多招齊下:從廣州騰訊基金募捐的廂式CT僅用36小時就完成了轉運、安裝、調試,投入使用,迅速補充了檢查能力的短板;安裝應用了荊州市首套“騰訊覓影”AI醫學影像系統,為患者診斷2000多人次;為洪湖市快速搭建了居民健康狀況微信上報平臺、定點醫院新冠肺炎專病大數據平臺、新冠肺炎患者隨訪系統,開展了網格管理,築牢了從醫院發熱門診到隔離點再到社區排查的“三道防線”。同時,實現了對武漢返洪湖人員及醫學觀察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動態監測觀察。

雙雙“清零”,分區管理各個擊破勝利在望

對於已收治的病人,朱宏則提出了分區管理的方案。“我們將洪湖10天建成的‘小湯山’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作為輕症和預警區,將洪湖市中醫院和皮防所設為康復留觀區,把重症患者集中在洪湖市人民醫院、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集中收治。”

醫療隊到達洪湖以後,三天走遍了9個定點收治醫院和21家鄉鎮衛生院,排查摸底了一千餘患者的情況,並與當地醫療機構和海南醫療隊緊密聯動,提出工作總方針:一手抓定點醫療機構,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一手抓社區防控,嚴防死堵,排查潛在感染源;制定主要工作策略:政府統領、專家指導、大數據支撐、全民參與。

摸查之後,心中有底。朱宏和醫療隊提出一個“彩虹方案”,即把收治病人分成紅橙黃藍綠五個區,10天內迅速完成分級診治,幫助當地醫護人員重建了秩序、培訓他們規範個人防護和救治流程、建設了遠程會診系統……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分區管理、科學救治的目的。

3月12日,洪湖市首次無新增病例,3月14日在院患者“清零”,3月16日經湖北省批准,洪湖市降為低風險區,抗“疫”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為洪湖市有序復工復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心繫荊楚,南醫洪湖簽下醫療合作協議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赫赫南仲, 勇士歸來。臨別洪湖前,朱宏和洪湖人一起,在春光裡種下了一棵桂花樹,紀念這段並肩作戰的生死患難情緣。

他是浙江人,長居廣州,此時卻寫下“從此荊楚是故鄉”的詞句。

和許多告別洪湖時潸然淚下的醫療隊員一樣,他真心為這片土地思考:“從這次經歷來說,我覺得縣域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還不夠完善,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還有待加強。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在硬件和軟件方面要兩手抓,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儲備和培養一支擅長傳染病診療與管理的醫療隊伍;三是加強大數據平臺建設,依託大數據平臺為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撐。”

除了思考,還有行動。離開之際,南方醫院與洪湖市政府簽訂了醫療支援幫扶合作協議。今後,不但遠程會診系統接入廣州南方醫院本部,繼續幫助當地救治病人,還將通過人員培訓、學科建設和醫院管理指導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持續幫助洪湖老區提升醫療救治的綜合實力。

採寫:新快報記者 肖萍 黎秋玲 通訊員 李曉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