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史――重要人物的出場總要再三鋪墊

讀史到了今天,在新野的劉備,也該遇到諸葛亮了。 其實大耳朵在三顧茅廬前,早就聽說了諸葛亮的大名。第一個向他推薦的是司馬徵也就是水鏡先生。後來,又有徐庶推薦了諸葛孔明,大耳朵就和徐庶說,那就把他叫來見一面吧,徐庶立即表示,像孔明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他來,必須得明公你親自去請啊。於是這老劉就去了三次,才算是見到了諸葛本尊,為什麼諸葛兄會這麼難請,其實就在於孔明同志對於劉備來說,那簡直是轉變命運的大神。沒有諸葛前,他百戰百敗,有了諸葛,他天下三分。這麼重要的人物,歷史不同意他潦草的出場,總得擺個架子,搞個出場式啊。而其實,相對於諸葛兄給劉備集團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孔明的出場式一點也不為過。如果劉大耳朵能夠穿越到1960年代,讀一讀吳伯蕭的散文《獵戶》,就會知道自己的三顧,是多麼的輕鬆啊。在這篇被收錄於語文課本的散文裡,吳伯蕭說,他要去造訪打虎英雄董昆,結果在造訪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牛掰的人,每當老吳無限崇敬的認為眼前的牛人就是董昆時,這些傢伙都搖搖頭說,我不是,董昆比我高多了。由於時間久遠,我忘了這個老吳為了董昆的出場,到底鋪墊了幾人,反正他比劉大耳朵倒黴多了,在一次次崇敬後,居然沒有見到傳說中的董昆。可見打虎英雄是多麼的偉大啊。

因此,我們一定要以史為鑑,以古寬心 ,每每要去求見一個人,而約了一次又一次時而不得見時,請告訴自己,這個人不是孔明也必定是董昆,必須耐心耐心再耐心,總要給人家做好鋪墊啊,讓人家有面子啊,人家才好出場啊,

所以,讓我們心甘情願的等待著他們, 哪怕他們像董昆一樣,我們也要期待著下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