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考630-640難嗎?各科應考多少分數?

用戶3247592811025


高考改革後,考630到640分,相比以前會更加容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理科630很一般,文科630是極品

在解釋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曾經的高考模式,曾經是單純的文科和理科,而且每個分數都是真實的分數,就是說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所以,理科生高分的比較多。看報道,有很多700多分的案例,但是相比文科而言,高分就不容易了,一般上文科成績在650多都可能當為省狀元了。所以,在原高考政策下文科生很難夠到630分以上!


賦分制讓分數更美麗

眾所周知的是,新高考政策下,採用等級賦分制,用一種粗暴的解釋方法就是用排名換取相應的分數!舉個例子,如果原來政治考80分,實際分數就是80分,即便80分是全省第一名。但是現在的模式下,如果政治依然是80分,同時是全省第一名,那麼,在等級賦分制下的結果就是100分。



這就讓文科生打破了曾經的分數禁錮,只要成績好,文科依然可以考滿分!這樣一來,由於文科學科特點而壓低分數的同學,完全可以爆發出來,衝擊滿分不是夢。總分出現高分以上就變得更加容易。

擇優選擇

新高考政策下,打破了文理的區別,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作為高考科目。比如:以前有很多理科生,物理化學很好,但是生物拖後腿,沒有辦法,高考就是這麼考的。但是現在有機會了,生物不好,完全可以換一科來考,所以,在新高考政策下,大家都會摒棄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這樣分數就會比原來更高。

如何搭配分數?

說了這麼多,既然新高考政策下更容易衝擊高分,那麼,各科需要考多少分才能達到630這樣的分數呢?


本人認為語數外三科依然是主旋律,畢竟這三科都是大科,這三科需要考到390分,需要一科很強,兩科不弱,比如數學140分,英語130分,語文120分,根據自己情況,可以適當調整。

三小科,選擇自己優勢科目平均每科80分,合起來240分。總和就是630分。

分數要想再高就在此基礎上,每科增加就行了。


數學你新哥


高考改革後,新高考總分750分,與之前高考總分基本一樣,考630分左右的成績與以前的難度也就差不多一樣。雖然說不分文理了,除了語數外三科,其它三科可以自己選擇,但最終選科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選擇純文科語數外史地政,二是選擇純理語數外物化生;三是除語數外其它三科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哪科成績更好等因素自由選擇。以上三種之中還是選擇前兩種的更多一些,另外由於3+3存在一些棄選物理的弊病,所以很多省份推出3+1+2的規則,把物理、歷史作為不能同時選擇的1科,化地政生任選2科,這樣從一定程度上也變相又分了文理科的大方向。所以從選科改革上來看,新高考還是沒有完全跳出文理分科的格局,但也有了一定自由選擇科目的變化。除了選科的變化,再就是賦分制的變化,一些地區語數外三科、以及一些地區3+1四科按卷面實際成績記入總分,另外三科或者兩科根據卷面成績在所有考生成績中所處位置計算得出最後得分再記入總成績,這樣避免了選不同科目因難易程度而考生影響最終總得分的因素,但只要你自己成績好就不用擔心賦分低於卷面分,所以賦分制不會對你真實高考成績有太大影響。綜合以上,新高考考630分的難度與以往基本是一樣的,關鍵還是看你自身實力,所以同學們還是把功夫用在平時的每一天,刻苦用功,最終肯定能有一個圓滿的高考答卷。


大金融陽光燦爛


作為一名在讀大學生,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新高考改革方案圍繞的中心,就是“文理不分科”。由於不同省份高考改革內容不一樣,但是總分基本上都維持在750分左右,所以考630~640,還是有很多的!

①新高考各省改革內容皆不同!



新高考改革自從2014年在上海、浙江試點開展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謾罵唾棄。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等省份相繼進行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內容雖然都是圍繞文理不分科,但是各省的改革方案,都有所不同。



比如浙江:語數英參加6月份統考,其他任選的3門5月份考試,外語有兩次考試機會,選最高分計入總成績(1月和6月),語數英每門150分,其他科目等級打分(滿分150分,最低40),總分750分,所以考630~640很,還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得看個人努力。

②新高考改革為何鍾情3+3模式?

文理分科是過去高中的常態,這樣培養方式雖然能培養出術業有專攻的人才,但是與如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政策相違背,所以實行文理不分科是必然。語數英是最重要的三門學科,自然每個人都要學,所以3+3或者3+1+2成為改革的方向。


一名學特教的學生


新高考模式下是語數外➕那三科,如果要看到638--640的話,數學最起碼140分,英語語文不能低於125分。另外那三科平均也得80分以上,如果達不到這個分數,那麼很難達到這個分數了。這個分數算是高分段了,山東省的話估計在5000名左右,甚至還往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