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2020年2月10日,也就是年後復工首日,身為第一社區梯媒的新潮傳媒憑藉著高調裁員500人的騷操作,一舉把自己送到了輿論旋渦中心。雖然新潮方面表示"企業調整發展節奏",但據新潮傳媒大股東顧家家居發佈的公告顯示,新潮傳媒2018年淨虧損10.74億元,2017年的虧損約在1至2億元間。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而梯媒行業的另一家頭部媒體分眾傳媒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0年2月27日,分眾傳媒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其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7.80%——分眾傳媒達成盈利規模已連續兩年下滑的"成就"。

但以分眾傳媒和新潮傳媒們,他們真正風險並不是財報或者市值下滑等表象,而是其傳統廣告性質與當下廣告行業的發展趨勢相悖。

西西弗斯式的傳統廣告:榮光漸褪,負重前行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在陳述傳統公司面臨的境況之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傳統廣告是什麼:這裡所講的傳統廣告,指的是電視廣告、戶外廣告、報紙廣告等,而傳統廣告公司則指的是那些以代理紙媒、電梯、電視、戶外屏等為主營業務的廣告公司。

早期,由於廣告轉化很難衡量,各方不得不更關注品牌曝光,不太在意短時間的轉化。以創意為驅動的4A廣告公司代表了上個世紀傳統廣告行業的榮光,奧美、陽獅、WPP、電通安吉斯……"三板斧"的商業模式也一度成為整個廣告行業的圭臬:先做消費者洞察,然後出策略,做創意,拍TVC。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但從2012年開始,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傳統廣告的規模增長趨緩,並開始負增長。儘管電視廣告的規模仍然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傳統廣告的負增長趨勢已經無法逆轉。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2013年《哈佛商業評論》的封面主題為"傳統廣告已死",引發了廣告行業的一片譁然。但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下面的那行小字:廣告業的未來,是基於大數據分析與APP形態的廣告,但創意仍是好廣告的來源。

快速崛起的大數據和逐漸精明的廣告主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數據來源:《2016-2017中國廣告市場回顧及展望》 CTR媒介智訊)

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的CEO蘇銘天曾表示,快速增長的市場、數字化破壞、數據是影響廣告業的三大驅動力,互聯網廣告逐漸衝擊到了傳統廣告代理商,憑藉其流量、數據、定向投放、精準營銷的技術躍升為媒介代理的主角。

另一方面,伴隨著近年的經濟寒冬,廣告主們開始思考廣告行業的那個經典問題:"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浪費的,但卻不知道是哪一半",與此同時,他們也逐漸削減預算並更加註重實際效果和銷售轉化——"每分錢都要看得見效果"的極致追求一度讓傳統廣告公司叫苦不迭。而能跟據目標人群精準投放並按曝光次數/點擊次數來進行收費,同時還能追蹤曝光/點擊,通過調整達到最優的效果的互聯網廣告如魚得水。

在互聯網廣告和廣告主的圍剿之下,傳統廣告公司彷彿希臘神話中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從曾經廣告行業的建立者和國王,被市場選擇判逐到了沉重而無望的陡峭山路上。

互聯網廣告的進化論:從流量到存量,無限突破天花板

今年是2020年,從第一個中國頂級域名CN開始,中國互聯網產業已經走過了30年。

在這30年裡,與互聯網相伴而生的互聯網廣告行業也以2012年為拐點,實現了PC端到移動端的時代變遷。

互聯網初期,伴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以及網絡信息量的爆發式增長,PC端的門戶廣告、搜索引擎競價廣告也曾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榮光,無數投身其中的代理商們賺的盆滿缽滿,甚至實現了"躺著就能賺錢"的夢想。

但2012年起,手機網民的數量首次超過了PC網民數量,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人們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傳統廣告也正式迎來了互聯網廣告的迎頭痛擊。

就像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那樣,以算法和數據為核心的信息流技術讓PC時代的"人找信息"一躍成為"信息找人"。以字節跳動的崛起為端倪,信息流廣告打開了互聯網流量收割的魔盒。

信息流量廣告:一發打十環的精準營銷

可以按照標籤、需求實現定製化投放的信息流廣告,讓傳統廣告散彈博命中的引流價值,被抖音、快手、微博、知乎、小紅書等信息流廣告平臺取代成為必然。

以抖音的信息流廣告為例,雖然抖音在一定程度上和電梯一樣也是封閉化場景,但算法推薦能夠準備抓住用戶心智同時降低用戶的反感,因而廣告轉化率遠比傳統廣告高。

私域流量概念:存量競爭時代到來

很快,時間來到2017年。

由於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量從2017年開始基本達到飽和。用戶數和市場都不漲,總流量也不漲,很難再實現增長。2019年截至8月,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增長率跌至1.7%。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卻呈現出增速趨勢,在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增長率下降的趨勢中仍然維持在12.9%的增長——"狼多肉少"的存量競爭序幕緩緩拉開。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廣告主開始注重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以反覆使用的免費精準流量,也就是私域流量。尤其是2019年末2020年初的一場新冠病毒之下,私域流量這一概念風口起飛。

五分鐘速讀:互聯網激盪三十年,傳統廣告公司將去往何方?

以時下火熱的騰訊看點直播為例,我們可以看看基於微信生態的看點直播是如何打通私域流量的:

一方面商家可以將看點直播小程序內嵌在公眾號中,觀眾通過公眾號即可跳轉觀看直播;另一方面,商家可以分享直播小程序至微信群、朋友圈等,為自己的直播間引流。而在直播間內,商家還可以掛上個人微信號,將直播間觀眾引流至個人號,最終實現最大化的私域流量沉澱。

互聯網激盪三十年下,皇冠與屍骨並存。

從PC到移動,從流量到存量,互聯網廣告行業在一路披荊斬棘的路上,也不斷進行著快速迭代。沒有絕對的風口,只有永恆的風向,身處行業之中的你我需要始終保持敏銳、保持追隨。

懸在傳統廣告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聲昭示:不奮起變革,就會被殺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