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記者的“封城”日記】武漢公交恢復運營 城市的脈搏跳動起來了

【一個記者的“封城”日記】武漢公交恢復運營 城市的脈搏跳動起來了

3月25日 多雲轉陣雨

天空中炸響了春雷,許是為了驚醒這座已經空寂了兩個月的城市,也許是讓人們在午夜時分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幾乎所有重要的消息都是午夜和凌晨宣佈。同樣,在前一晚的深夜,關於這座城市停擺兩個月的公共交通的消息到來了,“3月25日零時起,武漢公交首批117條線路恢復運營”。我想,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也許和我一樣,會因為這個消息興奮不已。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車水馬龍的武漢即將歸來。

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裡,雖然公交停運,但武漢的街頭依然有著一千多輛公交車在行駛,8000多名員工一直都堅守在崗位上,每天出動1000餘輛公交車,負責接送援漢醫療隊員、本地醫護人員和商超員工等城市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上下班,同時還負責轉運各類物資。

這一次,為了保障公交恢復,武漢公交對公交車駕駛員、隨車安全員、管理人員等,都進行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實名登記乘車操作流程等專題培訓。公交車駕駛員、隨車安全員等必須每日體溫監測合格後才可以上崗。

3月23日,全市200餘條城市公交線路陸續上路“空載”進行試跑。每輛試跑的公交車上,除了駕駛員外,都配備有一名隨車安全員。試跑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確保車輛安全、運營安全,並對相關操作流程等進行演練。

【一個記者的“封城”日記】武漢公交恢復運營 城市的脈搏跳動起來了

3月25日,一輛公交車行駛在武漢街頭。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3月25日5時30分,758路公交司機向可可,已經熟記了此前培訓過的疫情期間運營規則。5時55分開始,他就啟動預熱車輛,準備在6時整發出頭班車,這也是闊別62天來,他第一次開上這條熟悉又陌生的線路。

恢復運營的公交車乘車步驟較之以前繁瑣了很多,在漢口火車站公交樞紐站,我體驗了現在的乘車步驟。市民乘坐公交車被要求必須佩戴口罩,上車之前,需要使用支付寶APP掃描貼在車前門附近的二維碼進行實名登記。隨車安全員查驗實名登記信息,測量體溫正常後,乘客才能上車,刷公交卡或掃描支付軟件支付車費。到站下車時,乘客需要再次掃描車後門的二維碼登記信息後下車。

3月25日早上5點30分,武昌火車站綜合體處,6名在武漢鐵路恢復到達業務後乘火車回到武漢的乘客,成為了恢復後的武漢公交首批乘客。他們坐上了當天從武昌火車站綜合體處駛出首發的第一輛公交車518路。

“有了公交,對於我們這些要復工復產的人來說方便了很多。否則就只有聯繫社區派車,或者麻煩朋友來接。”家住漢陽的胡先生拖著行李,掃健康碼並測溫後,登上了402路。他說,自己老家在河南,春節回家探親後滯留到今天才回。“我家旁邊一站路就402路有公交站,我下站後步行回家也很方便。”

從陝西返回的王先生和新疆返回的王女士是同事,二人相約一同坐火車返漢。早上5:50分在武昌火車站下車。“看到新聞,我們下車就直接趕過來了。”兩人在公交安全員指引下,經掃碼和測溫,登上了武漢公交511路。

由於鐵路到達恢復在凌晨,武昌火車站這個從高鐵時代落寞的百年老站,反而迎來了武漢重啟時刻最多的乘客。清晨,數十名乘客在車站站臺處候車,現場也不停有公交車輛駛離和返回。

武漢公交光谷公司相關人士說,首批恢復運營的公交線路,主要是對接三大火車站以及中心城區主幹道的公交線路。隨著復工復產企業的逐步增多,武漢公交將根據市民乘客的需求,科學合理的調配車輛,努力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健康、有序的公交出行環境。

目前,已經開通的公交線路仍維持原運營時間不變。不過,因為公交車每次出行載客前,都會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實行“一趟一消毒”。而市民乘車時,因為掃碼和體溫檢測,會使停站等整體運營時間加長。不過,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漸恢復,和市民的熟練度不斷增強,城市的脈搏一定能跳動到本來應該有的速度。

【一個記者的“封城”日記】武漢公交恢復運營 城市的脈搏跳動起來了

3月25日拍攝的武漢長江大橋上的車輛。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晚上,採訪結束乘坐公交回家,車輛行駛過長江二橋時,“武漢加油”的燈光還在閃耀。看著車窗外奔跑的車流,不由得和同車安全員說起,“二環線堵車的日子就要回來啦!”(工人日報記者張翀 通訊員 陳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