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天下】疫情疊加“價格戰” 國際油價上揚難

閱讀提示

國際油價從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下跌,沙特發起的“價格戰”更像是壓垮石油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疫情和“價格戰”疊加短期內會引發國際油價超跌,之後油價可能會迴歸到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45美元/桶左右。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石油需求不振,石油市場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國際油價很難持續上漲。


【管窺天下】疫情疊加“價格戰” 國際油價上揚難


3月6日,因俄羅斯拒絕深度減產,第八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未能達成聯合減產協議。

隨後,沙特宣佈大幅降低對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地區的原油銷售價格,並立即將國內日產量增產至1000萬桶以上。

沙特發動“價格戰”的消息傳出後,石油市場迅速做出反應。3月9日,布倫特和WTI收盤價分別從上一個交易日的45.27美元/桶和41.28美元/桶降至34.36美元/桶和31.13美元/桶,跌幅分別為24.1%和24.6%,均創下自1991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此後,國際油價繼續震盪下行。截止到3月22日收盤,布倫特期貨和WTI期貨價格分別跌至25.46美元/桶和21.59美元/桶。

在新冠疫情衝擊導致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產油國競合博弈如何發展,國際油價又將何去何從,已成為市場參與者普遍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國際油價下跌在今年年初就已開始。年初,布倫特期貨和WTI期貨價格分別高達66.25美元/桶和61.33美元/桶,在沙特發動“價格戰”之前,跌幅分別已達到31.7%和49.2%。在此背景下,沙特發起的“價格戰”更像是壓垮石油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誘發市場極度恐慌。

不過,從影響油價的能力來看,沙特已經今非昔比。

2020年1月,沙特石油產量為973萬桶/日,而其歷史最高產量是2018年11月創下的1102萬桶/日。以此衡量,即使沙特能夠產能全開,增產幅度也僅有129萬桶/日。而包括俄羅斯在內,參與聯合減產的大多數國家產能利用率都已超過95%。

因此,如若單純從供給角度來看,假使沒有新冠疫情的助攻,沙特發起的“價格戰”很難會對國際油價造成如此衝擊。未來國際油價調整到何種水平,將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變化。

由於石油供給短期無法彈性,新冠疫情全球擴散與沙特發動“價格戰”引發的供求失衡,必然會帶來國際油價短期超跌。

不過石油供給在中長期要更富有彈性,在一些高成本油田退出市場後,國際油價也將會回到由邊際油田操作成本決定的均衡水平。

傳統油田停業點是油田操作成本(把石油從地下采出的成本),而邊際油田就是那些停業點最高的油田。因為不包含勘探成本和採油成本,傳統油田的停業點非常低。這也就導致邊際油田退出市場需要一個過程,國際油價從超跌調整過來也就十分緩慢。

例如,1985年沙特發動“價格戰”時,挪威被認為是高成本產油國。然而“價格戰”不但沒有將挪威石油擠出市場,1986年挪威石油產量同比反而增長了10.2%。

不過,美國頁岩油生產繁榮卻極大改變了石油供給的中長期彈性。這是因為頁岩油井衰減率非常高,一般在完井後的第二個月產量達到峰值,半年內產量會衰減一半,兩年後會失去經濟價值。

高衰減率意味著頁岩油田的停業點是其綜合成本,頁岩油的產量也就對國際油價高度敏感,從而成為市場的邊際供給。

石油失衡引發的油價超跌會很快將高成本頁岩油逐出市場,國際油價也將會迴歸到由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決定的均衡價格水平。

關於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市場估測眾說紛紜,很多頁岩油生產商為爭取融資支撐,更是會向外界誇耀頁岩油生產的低成本。但若認真分析美國石油產量與WTI油價波動的關係,卻仍能發現一些端倪。

從2014年第三季度國際油價下跌與美國石油產量走勢的關係來看,45美元/桶大概就是美國頁岩油生產的重要支撐油價。

當時,油價下跌並未引發美國石油產量立即下降,直到2015年11月,油價跌至45美元/桶以下,美國石油產量才開始下滑。到2016年9月油價穩定在45美元/桶以上之後,美國石油產量才又開始止跌回升。

如果借用2015年~2016年發生的情況判斷油價未來的走勢,那就意味著國際油價在經歷短期超跌之後,很可能將回歸至45美元/桶的邊際水平。

從長期來看,石油需求終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派生需求,即使沒有新冠疫情的衝擊,世界經濟增長也已經無力支撐持久的高油價均衡。

近些年來,全球經濟,特別是石油需求彈性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持續低於預期水平。

例如,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0%、1.9%和5.3%,但在2019年10月發佈的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其分別校正為3.5%,1.7%和4.7%,大幅低於5年前的預期。

儘管頁岩油已成為市場重要邊際供給,但市場週期較長的傳統石油資源依然是供給主力,而常規油田投資往往需要提前數年佈局。世界經濟增長持續多年低於預期,也就意味著石油前期投資已經帶來了結構性產能過剩。

而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市場上,單純的產油國減少供應很難帶來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國際油價也將會圍繞45美元/桶的水平持續波動。

(劉冬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