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冀豫25條河流生態補水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3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總調度中心監測顯示,陶岔渠首入總乾渠流量為349.99立方米每秒。

自3月13日以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逐步將輸水流量加大至設計流量350立方米每秒,開足馬力向河北河南兩省25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

根據水利部近日印發的切實做好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向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生態補水的通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保證正常供水目標的前提下,確保完成2019年至2020年度約10億立方米的生態補水計劃。截至3月24日,中線工程向河北境內包括滏陽河、七里河、泜河、滹沱河、沙河等11條河流補水。當天,中線建管局監測數據顯示,河北省境內生態補水流量合計達151立方米每秒,如此大的生態補水流量,相當於1天可充滿6.5個昆明湖,是河北生態補水歷史上的第一次。同時,中線工程正在對河南境內包括湍河、白河、沙河、雙洎河、十八里河、淇河、安陽河等14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

當前,正值北方春灌大好時節。華北平原是我國的小麥主產區。開春以來,河北河南兩省雨水偏少,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兩省水利部門採取有效措施,抓好春耕灌溉供水保障工作,各灌區陸續開閘放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