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桃花湾 相约“云”上赶歌圩 秀峰区第十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线上开幕


别有天地桃花湾 相约“云”上赶歌圩 秀峰区第十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线上开幕

3月26日上午10点,在秀峰区庙门前村芳莲池边,演出人员唱歌跳舞欢庆节日“三月三”。

3月26日,由中共桂林市秀峰区委员会、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线上开幕,数万市民游客相约“云”上赶歌圩,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共庆“壮族三月三”节日。

当天,雨后的桃花湾云雾缭绕,青山绿水映红花,显得分外秀美。“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在庙门前村搭建实景舞台,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记者看到,开幕式文艺表演荟萃了秀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旨在深入挖掘民间历史文化,原汁原味还原民俗风情,在内容上追求经典别致雅俗共赏,形式上做到创意创新、广泛融合,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魅力,进一步提高“桂林之心·逍遥秀峰”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欢迎大家到桂林咧,有茶有酒有山歌。”伴随着悠扬的山歌声,一叶轻舟载着“刘三姐”由远及近,带来了开场曲《山歌唱来春天到》,耳熟能详的《刘三姐》山歌选段,加上新编的山歌,一下子就把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带入了“壮族三月三”欢乐的氛围中。秀峰区庙门前村人和堂龙狮队的龙狮表演《拨云见日》,让人精神一振,也象征着秀峰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精气神。除了刘三姐文化、龙狮文化,秀峰区远近闻名的还有傩舞文化。张家村建村几百年来,一直传承傩舞习俗,傩舞在村里代代相传,自成体系。这次,他们也登台表演了《祝祷》,“戴面具,着甲衣,婆娑而舞,伧伫而歌”的傩文化,在节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今年因为疫情肆虐,冬天显得尤其漫长,但春天最终到来,春暖花开,疫情防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的开幕式也带来了防疫主题的文艺节目。“心头一盏灯,真情满人间。有爱就会赢,迎来艳阳天。”防疫宣传原创歌曲《用心点亮爱》歌声温暖动人,也唱出了大家众志成城、共御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从清晨到日暮,从夜晚到黎明……我是医生也是战士,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我们万众一心,这场‘战疫’一定赢!”音·诗《天使故事——— 春暖花开》把一个个医务人员坚守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朗诵者之一的赵楠说:“正是这些白衣天使的守护,让我们迎来了这春暖花开的春天,我们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敬意,也希望把这份大爱传递下去,温暖更多人。”

群舞《我的祖国》、女声小组唱《我们的中国梦》、街舞《独秀山水间·漓畔渔歌》……精彩纷呈的节目也得到线上观众的一致好评,直播间里大家纷纷“点赞”“鼓掌”。在《秀峰三月三》的歌声中,文艺表演落下帷幕。除线上直播外,鲁家村风雨桥、东西巷遗址广场和逍遥楼广场等作为分会场,也将采用录播形式进行不同主题的文艺表演。

“没想到今年在线上赶了一回歌圩,桃花湾春天的景色真美,山歌好听,气氛也很好。在现在这个疫情阻击战决战阶段,更加让人精神振奋,神清气爽。”市民谢先生说。

秀峰区负责人表示,秀峰区第十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的举办,是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壮族三月三”的部署和号召,营造奋进、温暖、热烈的节日氛围,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复工复产和扩大消费。秀峰区也出台了多个“硬核”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大众消费,达到“春暖秀峰”的良好成效。

自2011年以来,秀峰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2012年,这一被市民游客誉为“桃花江畔的文化盛事”的节庆活动曾获得“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奖”。

来源丨 桂林日报

记者刘倩 通讯员滕嘉 刘赵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