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財報:向AI矇眼狂奔

獵豹移動財報:向AI矇眼狂奔

1982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用光影和雨水構建了37年後的世界。在他眼中的2019年,漫天的飛車和智能科技,機器人和人類已難以區別。

雖然電影《銀翼殺手》中那賽博朋克的世界和當今世界現狀相去甚遠,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對未來的幻想和希望,在當下社會的某些方面卻得到了實現。

這幾年,全球AI熱潮方興未艾,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同樣,從概念到應用,機器人熱潮也與日俱增。從我國推行“新基建”至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涉足人工智能領域。其中作為中國科技產品出海領軍者之一的獵豹移動,也十分引人注目。

但在近日公佈的第四季度及2019全年業績中,獵豹移動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全年營收35.877億元,同比下降28%,歸屬於獵豹移動股東的淨虧損為3.140億元。四季度總營收為6.120億元,同比下滑55.7%。

主業逐漸沒落

這種差強人意的表現,與獵豹昔日主流的營收業務逐漸沒落不無關係。

日前Google Play應用商店因為“破壞性廣告”的原因,下架了近600款應用程序,並禁止其開發者進入Google Play商店及其廣告網絡。其中包括獵豹移動旗下產品及其參與投資產品一共45款,使得當天獵豹移動的股價跌超4%,造成很大影響。

在獵豹移動的發展歷程中,和谷歌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出海之後更是如此。2012年獵豹移動開始國際化業務,成為中國應用出海的領先代表。獵豹移動在全球發行了414款應用,為谷歌的生態建設做了很大貢獻。

2017年穀歌在與WPP聯合發佈的“中國企業出海品牌20強”中,獵豹移動排名第九。從這些歷史中不難看出,谷歌與獵豹移動之間的關係很融洽。而這次的下架風波,也使得二者從夥伴淪為了敵人。

且不論谷歌採用全新的機器學習方式來判別“APP外廣告等破壞性廣告”是否合理公正,但是獵豹移動的一些軟件,的的確確存在一些讓消費者產生牴觸的行為。

根據同花順財經的消息顯示,在獵豹CEO傅盛個人的抖音賬號下面曾有用戶留言,因為獵豹瀏覽器的開屏廣告問題而卸載了軟件。在微博上,也有用戶吐槽獵豹產品存在捆綁安裝等問題。

在此之前,獵豹就曾經被疑似存在“監聽”行為而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通報。儘管獵豹之後緊急上線了APP的全新版本,並澄清自己絕對不會存在“監聽”行為。但通報引起的熱議,依舊對獵豹移動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移動娛樂業務和公共事業相關業務,至今一直是獵豹的主營業務,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獵豹移動通過獵豹清理大師等工具類軟件大獲成功,其旗下的遊戲《滾動的天空》、《鋼琴塊》等也收穫了很高的讚譽並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但在如今,獵豹在這些方面的營收情況卻並不樂觀。

根據2019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公用事業產品和相關服務的收入為2.986億元,同比下降61.9%。其中約80.4%的收入來自於在線廣告,其餘來源的收入包括提供優質服務,以及防病毒軟件辦公軟件的銷售。

營收的下降主要是由於海內外市場的移動實用產品業務下降,以及PC端相關收入的下降。這種趨勢始於2018年12月與Facebook合作的終止,使得整個2019年獵豹相關業務都呈現持續的下滑。同樣,在線廣告市場的不利影響和MAU的變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四季度手機遊戲業務收入為2.581億元,同比去年下降12.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熱門遊戲以及休閒遊戲市場的飽和。同樣廣告營收也佔據了遊戲業務營收的很大佔比,高達77.3%,其餘部分來自於遊戲內購買。

猎豹移动财报:向AI蒙眼狂奔

不難看出,廣告在獵豹移動各種業務中都佔據了很大的份額。而這樣大量的廣告雖然會給公司帶來盈利,但卻給用戶帶來了災難性的使用體驗,導致了用戶不斷流失。

根據獵豹移動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全球月活躍用戶為3.76億,上年同期為5.74億,已經有了下降的趨勢。而在Q3和Q4的財報中,MAU數據卻已經不見蹤影。但在之後的電話會議中,獵豹移動CEO傅盛表示,用戶使用時長和用戶留存率等都有了明顯提升。

如今互聯網行業流量已經逐漸見頂,工具行業也集中呈現下滑態勢,作為一個以工具產品和移動娛樂為主要盈利渠道的公司,月活躍用戶的變化值得引起高度重視。活躍用戶的變化會引起很多方面的變化,而對於獵豹而言,傳統業務的逐漸沒落便是其中一個方面。

練至小成的智能機器人業務

獵豹移動傳統業務的沒落是傅盛早有預料的。他曾經在採訪中表示,“我知道工具會退潮,從2015年就知道。所以那時候我們開始搞內容、搞AI。但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變化會是斷崖式的。”

而對內容的開發也沒能救獵豹於水火之中,在2019年三季度,剝離Live Me給獵豹移動開拓內容的行為打上了句點。這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和四季度運營費用的降低,也給獵豹移動押注AI提供了動力。

似乎獵豹移動也有相應的資本為其智能化的開拓奠定基礎。通過之前全方位的產品矩陣,獵豹移動在全球積累了超過3億的活躍用戶。大量的用戶基礎為獵豹移動在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庫。

於是在2019年初,獵豹移動提出由移動互聯網戰略升級至以AI驅動的產業互聯網,目前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進展。獵豹移動攜手獵戶星空,推出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服務人次已經突破1.5億,同樣也在智能機器人疫情防控、AIM商場機器人大屏網絡等多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落地20多種行業場景。

其實早在三年前,獵豹對AI的開發就已經開始。至今,獵戶星空持續構建“垂直一體化的AI能力”,其中包括自研芯片算力、算法能力、系統能力、應用能力、商業大腦,構建了“口耳眼腿手腦”一體的全覆蓋網絡。

打造了獵戶星空語音OS、獵戶星空Robot OS、獵戶星空機械臂OS三大開放系統,共同使“AI+硬件+軟件+服務=機器人”的公式以產品和服務形式落地實體行業的場景。

根據三季度財報顯示,獵豹移動的研發費用為2.255億元,同比增長28.6%。而在四季度財報數據中,四季度的研發費用僅有1.535億元,比去年同比下降19.7%,也低於上個季度。這種投入的縮小也對獵豹移動的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營收產生影響。

猎豹移动财报:向AI蒙眼狂奔

從四季度財報中可知,AI等業務在四季度營收略有下降,只有0.283億元,同比減少了34%。從各個季度AI等業務的營收狀況來看,營收正在逐漸下降,似乎押注智能化暫時並不能挑起振興獵豹移動的重任。

儘管營收在下降,但獵豹移動的智能機器人卻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成績。2019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服務型機器人競選中,獵戶星空入圍。其中包括公寓入住、移動售貨、點餐送餐、導覽翻譯四個領域,涉及到獵戶星空旗下豹小秘、豹小遞、移動售貨機器人三款.

同樣值得獵豹慶賀的是,3月9號工信部官網發佈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公佈重點領域人才評價和能力提升人物承擔機構名單,獵豹移動憑藉人工智能技術入選該名單。同時入選的還包括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京東等35家機構。

這是對獵豹移動智能化成績的肯定,同樣也是一個總結,總結了獵豹移動這些年來摸著石頭過河、逐漸成熟的人工智能業務。

智能化波雲詭譎的前路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了獵豹移動大力發展智能化機器人的歷程中,最好的試金石。

在2020年初舉國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人工防疫存在三大難題:人手不足、前線人員健康受威脅、效率低。這就給了AI機器人很大的施展空間,無人化、線上化、機器化、智能化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得以展現。

例如,獵豹移動推出的智能化醫療機器人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醫生遠程問診、幫助醫院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減少醫護人員的交叉感染;紅外測溫版機器人也能代替人工手持體溫槍的操作,節省了很大的人力去進行另外的操作。

目前獵豹機器人的測溫精度已經在±0.3攝氏度之內,並且效率遠遠高於人工手持測溫槍的效率。在更多的疫情防控機器人逐漸落地後,越來越多的防疫人員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並且對獵豹的智能機器人讚賞有加,稱其幫助分擔了大部分防疫工作。

傅盛表示,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非接觸經濟”的發展和機器人的普及。截止目前,獵豹移動的機器人已經覆蓋了包括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海淀醫院、火神山醫院等防疫重點醫院,並且也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嘉獎。

獵戶星空的理念是“為真有用機器人而生。”從其產品的研發到這次疫情的應用,無不貫徹了這個理念。儘管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為獵豹移動貢獻大規模收入尚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獵豹移動試圖通過疫情積累起來的消費者認可度,拉動未來對產品的需求量。

似乎押注智能化的獵豹移動,對逐漸降低的AI等業務營收並不擔心,並且有著十足的信心繼續發力。正如傅盛表示;“我們將繼續大力發展AI業務,併為公司構建長期的增長引擎。”

但是智能化這條路真的如同設想那般理想嗎?並不盡然。人工智能雖然是註定的發展趨勢,但想要實現商業上的變現,仍然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

人工智能是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也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領域。儘管在一次偶然的疫情中得到了應用和肯定,但是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究竟能為獵豹移動帶來多少的紅利,還不得而知。

獵豹移動的機器人現在主要業務還是以企業方為主,政府機構、公共設施、企業商戶等是其主要用戶,總投入使用臺數超過8000臺。此外商場機器人豹大屏及其構建的網絡,也僅僅面向商場等公共平臺發力。

但是未來普通用戶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會非常旺盛,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獵豹移動能否保留用戶使用其產品,也是值得獵豹認真考慮的問題。傅盛的“All In AI”理念,的確是一次順勢發展,但仍然需要在未來好好把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