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核—公司年報點評:受益於新機組投產,2019年歸母淨利94.66億元,同比增長8.8%

長城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推薦。

中國廣核(003816)

核心觀點

2019年歸母淨利94.66億元,同比增長8.8%

公司發佈2019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08.75億元,同比增長100.47億元或19.8%;營業成本354.71億元,同比增長69.67億元或24.44%;歸母淨利94.66億元,同比增長7.63億元或8.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06億元,同比增長7.71%。基本每股收益0.201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1.8%,同比降低1個百分點。分紅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76元,對應當前股價的股息率為2.57%;分紅金額佔淨利潤比例為40.55%。

受益於新機組投產,全年上網電量同比增長13.96%

截至2019年底,公司管理24臺在運核電機組、5臺在建核電機組(含控股股東委託的惠州1號機組),在運裝機容量同比增加11.67%。目前公司在運及在建的裝機容量分別為27142兆瓦和5800兆瓦,佔全國的比例分別為55.69%及44.08%,佔全國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3.22%。陽江核電5、6號機組分別於2018年7月、2019年7月投入商運,台山核電1、2號機組分別於2018年12月、2019年9月投入商運。受益於新機組投產,2019年公司管理的在運核電機組累計上網電量為1789.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6%。

2019年24臺在運機組平均能力因子92.42%,平均負荷因子86.15%,平均利用小時數7507小時;2018年,22臺在運機組三項指標分別為92.75%、86.94%和7554小時;利用小時同比略有下降(0.6%)。除了電力市場供需的影響,機組的大修安排(換料大修、首次大修、十年大修等)會對上述指標尤其是負荷因子和利用小時數產生較大影響,這是核電運營的特點之一。基於此,我們認為公司的發電機組整體運行平穩,供需關係及產能利用率並未轉弱,這既體現了公司卓越的運營管理能力,也反映了公司在電力市場的開拓和競爭中能力較強。

牌照稀缺、經營穩健,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共振

核電行業資質、技術、資金、人才門檻都很高,運營牌照稀缺。目前,國內僅有中核、中廣核、國電投三家央企具有核電運營資質;多年以來,數家能源央企都曾試圖爭取第四張“牌照”,但至今尚未有實質進展。我們判斷,中短期內國內核電運營市場仍將維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國內核能發電市場的成長紅利將仍主要由上述三家運營商直接或間接分享。

2019年是核電新機組核准的“破冰”之年,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共6臺機組獲批。我們認為這是鮮明的開閘信號,持續概率較高,結合“電力十三五規劃”等頂層政策文件指引,後續有望每年新核准4-8臺機組。核電屬於政策保障優先發電的類型,公司電量將隨新機組投產持續增長。近幾年受市場化交易比例擴大的影響,上網電價平穩中略有下降,但目前來看邊際影響已經很小。我們預計未來公司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為裝機增長、精細運營帶來的電量增發。

“新機組核准凍結引發的對核電中長期成長空間的擔憂”可能是2017年以來核電運營標的估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核電作為極具戰略意義的資產,不僅關係國家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具有拉動整個產業鏈大額投資的現實意義。我們認為,當行業發展重回正軌、保持穩定的開工和投產進度,公司作為稀缺的核電龍頭標的,或將有20%以上的估值提升空間。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淨利分別為105.8、106.8、117.5億元,對應EPS為0.21、0.21、0.23元/股,對應PE分別為13.9、13.8、12.6倍,對應PB分別為1.47、1.38、1.29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新機組核准不及預期,用電需求下滑,電價下調,核事故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