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德芳與德記騾馬店

鞏德芳與德記騾馬店

1941年,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對陝南遊擊隊鞏德芳部的全面進剿。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商洛武裝的實力和精英,以便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中共陝西省委決定調鞏德芳到馬欄(現屬咸陽市旬邑縣)學習。鞏德芳,中共黨員,出生于丹鳳縣一個窮苦農民的家庭,被譽為“陝南遊擊領袖”。在馬欄,鞏德芳度過了一段“開店”的難忘時光。

到達馬欄後,鞏德芳即受到省委張德生、汪峰等負責人的接見,獲知省委已決定由自己牽頭,在馬欄開辦“德記騾馬店”,已開店的名義對商洛來的黨員和戰士進行整訓的安排後,鞏德芳二話不說,立即走馬上任,克服重重困難,很快將“德記店”的牌子掛了出來。

“德記店”既是店又是學校,說它是店,是因為客人要在這裡住宿,要以開店的名義做生意,以店養店;但開店又是個幌子,主要任務還是對商洛籍的戰士進行政治教育和開展軍事訓練。

作為經理,鞏德芳身兼二職。既要參加學習,還要帶領夥計們打窯、種地、燒炭、賣柴,廣開財路,經營“德記店”。時間久了,大家都習慣叫他“掌櫃的”。

作為“掌櫃的”的“掌櫃”,帶頭勞動固然重要。但要使這些從未受過正規訓練的商州籍戰士通過學習,成長為既有高度政治覺悟又有嫻熟軍事才能的人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他這個“掌櫃”就算白當了。

鞏德芳知道,能來參加整訓的商州籍戰士,都是些苦大仇深的貧苦農民。他們作戰勇敢,不怕犧牲,但對為什麼要革命、為什麼要參加共產黨並沒有明確的認識。甚至還有一些人覺得開店、開荒不如在家打游擊來的痛快。所以,一有國民黨軍隊在家鄉殘害百姓的消息傳來,大家就坐不住了,一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就能回去找敵人算賬。

對大家的這種想法,鞏德芳總是循循善誘,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不厭其煩地反覆給大家講學習的重要性。他強調指出,今天的學習就是為明天的戰鬥做準備。他還親自給大家上課,和大家促膝談心,耐心做思想教育工作。通過這些工作拉近拉近了和大夥的距離。

有一天,他發現一個平時很樂觀的戰士忽然變得少言寡語。鞏德芳心裡奇怪,便走進那個戰士住的窯洞瞭解情況:“人家都高高興興的,你咋總是悶悶不樂?”

“是不是想家啦?”

提到家,觸到了戰士的痛處,他“哇”的一聲哭了,向鞏“掌櫃”道出了原委:原來小夥子的兄長被敵人殺害,父親也被敵人逮捕,他急紅了眼,打算隻身返回家鄉替親人報仇。

鞏德芳制止了他,耐心的說:“你的心情我理解,誰都有親人,但現在你不能回去,你是戰士,眼光就應該往遠處看,咱們應該報所有窮人的仇,而不單是個人的仇。”他還說,以後條件成熟了,組織會叫你回商州的,到那時候,你就使出渾身的勁英勇殺敵吧。

鞏德芳的這一席話終於讓小夥子冷靜下來。

還有一次,一位戰士因為一件事沒有查清而被誤關了十天禁閉,組織上也未能及時做出結論,結果使他背上了嚴重的思想包袱,終日心神不定、坐立不安。鞏德芳知道後,積極協調各方,又多次召開知情人士座談會,最終給了這個戰士一個實事求是的結論。事後,這位戰士流著淚,動情地對他說:“你真是位好領導,好大哥。”而鞏德芳卻笑著說:“組織把‘德記店’交給我,我就要向每一個同志負責,無論思想上背了包袱,我都不安哪”

作為“掌櫃”,鞏德芳也特別瞭解戰士們的實際情況。參加馬欄整訓的戰士絕大部分都沒有文化,不少人一提學文化就頭疼,有的乾脆在上課時間打瞌睡,要不乾脆就溜號。鞏德芳能理解他們,因為就拿他這個“掌櫃的”來說,儘管上了幾天小學,文化水平充其量也不過達到能寫便條的程度,他也需要儘快補上文化這一課啊!

從那以後,在學習上鞏“掌櫃”也成了大家很好的表率。他如飢似渴地學習政治文化,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有人說:“只要能打仗,文化程度高低沒有啥。”鞏“掌櫃”即耐心地開導:“不對。上邊發的文件你不認得,怎樣指揮打仗?將來的戰爭不光是拿步槍上戰場啊!”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鞏德芳還認真地將學習心得和生字詞記在本本上,當別人看到“掌櫃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新名詞時,由衷佩服他的刻苦精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學文化的熱情和自覺性高漲了起來。

在馬欄整訓將近四年的時間裡,儘管體制一變再變,但鞏德芳一直都是商洛籍戰士的直接領導人,是夥計們眼裡親切的“掌櫃”。經過幾年的學習、生產,鞏“掌櫃”更加成熟了,通過他的“德記騾馬店”為商洛的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品學兼優的“夥計”。

轉自《黨魂如虹》陝西黨史故事集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