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無人車”技術研發 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化開啟?

疫情加速“無人車”技術研發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化元年開啟?

降低成本是自動駕駛商業化普及的關鍵,目前來看,不論算法和算力,以及外界基礎設施,都有成本下降的趨勢……

近日,自動駕駛的投資熱潮還在繼續。據報道,軟銀或敲定一筆新的投資,領投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若交易達成,這將是軟銀砸向滴滴的第四筆融資。除了體現軟銀對滴滴雪中送炭外,也反映了當前資本對於自動駕駛未來潛力的認可。

投資熱潮來臨?

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場景是一直以來的關注點,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反而讓外界看到了無人化業務的需求,比如無人出租車、無人化物流、無人化配送等等。同時,也促使自動駕駛公司對技術的研發,從而達到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最佳效果。此外,國內AI新基建和自動駕駛標準的出爐,也為行業注入了強心劑。

“我認為自動駕駛發展技術到了新的階段,基本上投資圈也會認為自動駕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一定會投入運行,大範圍廣泛應用。”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再像是以前的充滿著高風險的一筆投資,而是大家已經看到了這個非常需要資本的賽道,需要的是擴大運營和技術穩定。我預測,在2020年的自動駕駛會發生大量的整合。”

韓旭還透露,公司本來要進行B輪融資的,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B輪融資的節奏可能會稍微減慢,但是最近融資消息不斷,資本市場也再次火熱起來了。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融資年初開局不錯,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大家對於智能駕駛真正的商業化,具有了更加強烈的信心。一般來說,一個高新技術,它從實驗室裡面出來,到真正地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差不多需要五六年時間。我們判斷,2020年應該是無人駕駛真正大規模商業化的元年。”

眼下,疫情催化了自動駕駛的進一步落地,比如一些公司在疫區,已經使用自動駕駛來運送口罩、消毒液、餐飲等物資,機場和工廠的無人車物流運送案例也屢見不鮮。對於減輕醫護們的人力工作量、保證安全便捷上,無人車具有其優勢。

專注無人車物流的馭勢科技,近期就接收到了客戶增加訂單的需求,“訂單以數量級的速度在增加,我們也看到下半年也許會存在一些需求的報復性的反彈。”吳甘沙說道。目前馭勢科技已經常態化運營的場景中,一個是在香港機場的機場物流,另外一個是馭勢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其寶駿生產基地所做的廠區物流。

關鍵是降低成本

在吳甘沙看來,要以無人化切入,需要看三方面因素,第一個是不是高頻剛需;第二個是規模可行、可複製,能夠實現去掉安全員;第三個條件就是經濟賬要好,客戶能賺錢,無人駕駛公司也能夠有利潤。他表示,在明年底之前,期望公司達到千臺這樣的規模的常態化運營,同時實現2億的營收,真正能夠實現財務意義上面的商業化。

而文遠知行在2019年12月就開放了自動駕駛載客運營,目前用戶可以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144平方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上,享受出租車服務。但是受國家法律所限,還是需要一個安全員來保證完全安全。由於疫情的爆發,文遠知行3月2日才開始恢復Robotaxi在廣州黃埔區的載客運營。

韓旭表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純無人駕駛,運送疑似的病人非常適合的,因為自動駕駛無人車裡面除了病人,沒有其他的司機,也可以避免下一個病人交叉感染。但是純無人自動駕駛載人的普及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文遠知行也將加速研發技術,達到更好的穩定性。

他告訴記者:“我們決定盡全力在2020年,在廣州繼續擴大運營,部署數百輛Robotaxi.2021年,我們期待推動政策在我們熟識的區域去掉安全員,2023年,我們希望在廣州大部分區域,實行Robotaxi的無人載客運營。”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降低成本是商業化普及的關鍵,目前來看,不論算法和算力,以及外界基礎設施,都有成本下降的趨勢。吳甘沙也提到,馭勢科技場景比較豐富,不同場景之間的遷移成本能夠做到非常低。“在技術當中,我們其實跟特定的車型、跟不同的技術和業務場景做了很好的適配。在算法上面,我們也儘量的能夠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進行泛化。”

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曾預測,無人駕駛的真正實現需要15-20年。可以看到,如今在小規模的範圍內,無人駕駛已經有落地案例。在需求增長的當下,三至五年內自動駕駛的蛻變值得期待。但是需要注意,要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廠商們還有不少的坎需要跨越,包括技術、產業鏈成熟度、政策,以及關鍵的成本問題。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正大卜蜂蓮花廣場進駐福山區!2萬平4層,計劃8月開業
  • 探地報告丨惠山區的這裡未來不可估量!窪地翻身變熱門?
  • 旅順口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看看你家在幾類功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