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樓市政策頻現“一日遊”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逐步復甦

為緩解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近期多地政府持續密集發佈穩定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城市的政策涉及到鬆動限購、限售和限商政策,這些政策公佈後,引發廣泛關注後又被陸續撤銷,從而上演“一日遊”。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房住不炒”是房地產調控主基調,紓困房地產企業但不刺激房地產需求,或是目前政策的一大方向。

五地收回調整政策

最新上演政策“一日遊”的是浙江省海寧市。3月24日,海寧日報等多個當地官方認證號在社交媒體平臺發佈消息稱,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

這條消息發佈僅不到半天就被從源頭刪掉。海寧市住建局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該“一月不限購”的政策已經被撤回,現有限購政策不變。目前海寧市執行的限購政策為2017年頒發,主要包括在海寧市範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

一天後,海寧市住建局發佈《2020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點》,強調聚焦“房住不炒”,持續穩調控、優保障,著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河南省駐馬店市、廣東省廣州市、陝西省寶雞市、山東省濟南市、浙江省海寧市五個城市先後在發佈放鬆房地產調控政策後,進行刪除或撤銷,成為“一日遊”。而自2月以來,已有超過百地發佈了穩定房地產行業和促進復工復產的政策。

各地穩定房地產政策“井噴”,為何這五地遭遇政策撤銷?從這五地的政策來看,駐馬店市和寶雞市的政策都提及“降低首套房貸款首付比例”;濟南市和海寧市的政策涉及“鬆綁限購”;而廣州市的政策則被認為是率先解禁商住的限售政策。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場的而非穩定市場的政策。

紓困不刺激是方向

多位行業人士指出,從目前各地的政策和房企融資行為來看,紓困房地產企業但不刺激購房需求,或是政策調整的方向。

張大偉介紹,目前各地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基本是從簡化相關規劃建設手續、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優化商品房預售許可、優化施工備案、合理調整繳費節點、優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放寬公積金提取額度、補貼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等諸多方面入手。

一些城市樓市的逐步復甦,也會降低部分房企的經營壓力。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地瞭解到,隨著各地紛紛重新開啟售樓處,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了復甦跡象,個別城市一些高性價比樓盤甚至出現排隊購房的現象。如北京市順義區某項目主打年輕人首次置業概念,吸引不少剛需客戶通過線上進行排卡登記;而深圳某高端樓盤項目,近日出現戴口罩排隊的情況。

從近期龍頭房企的融資行為來看,房企融資並未收緊,反而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窗口期,百億規模融資頻現,且優質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下探。

重申“房住不炒”底線

3月以來,多個部委持續表態強調,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不斷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強化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應該說是總體平穩局面已經基本形成。以穩地價為預期,房地產的發展政策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近日指出,當前房地產金融政策整體基調沒有變化,地方和機構政策調整不能突破監管要求。現在執行“一城一策”,只要是在政策範圍之內,各地方可以靈活掌握作出調整。目前來看,這些地方和銀行的政策都沒有突破(政策範圍)。

3月23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也表示,要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穩妥處置好地方隱性債務問題。

本報記者 張玉潔

【相關新聞】

疫情緩解,房市會反彈嗎?

“沒了,真沒了!”面對購房人不間斷的電話,蘇州一知名樓盤銷售員小陳連連說“沒了”。上週末才開盤眼下已基本售罄,再有意向的人只能排號買幾個月後的第二期。

記者調查發現,眼下多地疫情緩解,售樓處和二手房中介重張,引來了大批戴著口罩的購房人。售樓處裡上演的爭購熱門樓盤是太沖動,還是瞄準時機抄底?

“憋壞了!”購房需求釋放

上週五的蘇州樓市,給外界傳遞復甦信號:幾個剛需樓盤開盤,熱門房源“秒光”。有房企公佈,60秒銷售12億。

不僅是新房市場。根據鏈家數據,目前蘇州鏈家二手房帶看量連續三週增長100%以上,目前調價中漲價佔比為35%左右,較年前提升了10%。此前在貝殼研究院發佈的《房地產市場復甦力指數城市排行榜》中,蘇州的復甦指數名列第一。“蘇州整體經濟活力較強,短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預計短期市場成交將出現快速反彈。”研究人士稱。

目光投向石家莊。“現在來看房的人比春節前還要多。”石家莊一處高端樓盤銷售吳波告訴記者,3月起看房人逐漸增多,他多次遇到有改善需求的購房人,“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中,對住房空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琢磨著換房。”

假期裡,吳波變身“播主”,直播賣房,每場都有五六萬觀眾。特殊時期,房企想出遠程看房的法子:購房人線上看中意了就可以先付錢鎖定房源。如今疫情緩解,購房人再來線下看房和簽約。

“截至目前,線上認購套數接近2000套,均是純線上認購。”居理新房電商平臺已與超過200家房企展開合作,COO電商平臺張超說5000多個項目入駐線上售樓處。如今疫情緩解,剛需開始釋放需求、“奔現”看房和簽約。

二手房市場撿漏低價房

“您看上的房子已經賣出去了!”十幾天前,打算在北京買二手房的陳先生在線上看準一套低價房,但沒想到疫情剛有所好轉、準備看房時,卻等來了中介“房源已售出”的通知。

記者走訪本市多箇中介獲悉,雖然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量還沒有恢復往常水平,但部分在疫情期間降價的房源成交速度在加快。

這些房源為何會降價?上週末,鏈家在北五環一家門店“火速”成交了一套降價房源,週期只有十幾天。經手的經紀人向記者解釋,成交較快是因為賣方“賣一買一”,價格上會有談判空間。“買方觀察這個小區很久,一旦發現價格低於往常的房源,便果斷出手了。”他說。

過去4周,多地二手房市場成交量持續增加。3月16日至22日,鏈家18城二手房市場成交量環比繼續增加27.5%,連續七週增加。其中,廣州、青島、西安三城成交量已超去年3月周均成交量。上海、成都兩市上週成交量接近去年3月“小陽春”水平,恢復程度分別達到99.8%與96.4%。相對應的是,二手房市場新增的客源和房源數量連續7周雙增長,有14個城市上週新增客源量超過去年12月周度平均水平。

復工加快由南向北復甦

放眼全國,樓市復甦路徑是從南到北,南方城市恢復迅速。《房地產市場復甦力指數城市排行榜》中“市場復甦力top15城”中70%為南方城市,“top5”全為南方城市。

從城市圈來看,北方城市圈恢復潛力和速度也慢於南方,基本呈現“長三角>珠三角>二線城市>環北京”態勢。數據顯示,環京周邊則更是長期處在冰封狀態,以燕郊為例,目前交易量僅為春節前的10%左右。榜單前三均屬於長三角城市圈,蘇州、南京、杭州三地市場復甦力指數超過0.7。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疫情負面影響減弱。國內的復工復產進程也在加速推進,疫情對交易市場的負面影響在逐步減弱。”貝殼研究院方面分析,市場普遍預期LPR仍然有下行空間,部分觀望客戶也將抓住利率下降的窗口期加速進入市場。

“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說明疫情與經濟危機不同,經濟危機中很少會有這樣的購房需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當前更多是剛需和改善入場,需求釋放,市場依舊會趨穩。(北京日報)

多地楼市政策频现“一日游”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