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那麼多方劑,是如何記憶下來的?

平凡的武人


在開始,就是背誦。例如汪昂的《湯頭歌括》,陳修園的《經方歌括》。這是沒有任何捷徑的。當然有些方劑可以巧記,例如,生脈飲,生(參)脈(麥)飲品嚐五味;三才湯中三才(天冬、地黃、人參)立等等。

等有一定的積累之後,可以推衍記憶。例如:桂枝湯,加味變桂枝加桂湯,變桂枝加葛根湯,黃芪桂枝湯,小建中湯等等;減味,桂枝去桂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等等;複方,合麻黃湯為桂枝麻黃各半湯;合小柴胡湯為柴胡桂枝湯等等。

同一方劑由於藥物的炮製合劑量不同,其作用是不同的。如四物湯,為當歸、芍藥、地黃、川芎。當歸有全歸、歸頭、歸身、歸尾、酒制、幹品的區別;芍藥,有白芍、赤芍、幹品、酒炒、醋炒、蜜蒸之別;地黃,鮮地黃、生地、熟地、酒浸之別。這些藥物炮製的不同和劑量的迥異都會導致不同的作用。

方劑的記憶不在於記了多少,而在於活學活用。經方派有一個柴胡湯派,一個小柴胡湯用的出神入化,通過小柴胡湯的加減變化,可以治療很多疾病。所以要學好方劑,中藥學一定要學好。《神農本草經》、《藥性賦》、《四百味》等學好之後,就可以用有限的方劑治療絕大多數疾病。要不然即使能背誦《普濟方》,也會有無可用之方的感嘆。


喃語低徊


這叫術業有專攻。

可能你覺得特別難的東西,在別人的日積月累之中就變成了很輕易的事情。我不是學醫,我曾經做過配件生意。 大幾百種,基本上全是零碎的東西,然後呢,每一個零件你要知道它的賣價售價,以及他放了你的店面的哪些地方。很多人到我店面裡都是暈頭轉向,根本就找不到什麼東西。但是這對於我來說就真的是太輕而易舉了。他們都好奇說你是怎麼記得的?

學以致用絕對是解決記憶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顧客的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立馬就要想到用哪個零件可以幫他解決,這個零件的售價以及進價。每天大腦不斷的去強化這些應用,那隨之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種事情。這其實和記醫藥的方法差不多了,他每天要面對什麼樣的病症,那就會用到那些藥方,去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道理日積月累就會記得很多很久。

還有很多例子,就像學5筆打字一樣,很多人覺得特別難,但一旦你會了之後,那打字就變成了身體的自然反應。什麼字根啊,什麼鍵盤位置呀,全都不需要考慮的。

大道至簡,事事相通,一點意見,歡迎批評指正。




老張的簡單生活


我有一親戚,家傳中醫,從小就學背藥性和方劑,背了十幾年方劑,但他爹就不教他看病,他爹說看病好學,方劑背不好就算知道了是什麼病也看不好,結果傳授他看病只用了很短時間就教會了。中華古中醫藥方几乎可治百病,但從成千上萬古方中信手拈出能對症的方劑很難,更不能看病臨時查藥書,只所以說中醫不行,是醫生把古方全忘完了,基本功沒有了,能記住的只有幾個簡方劑了,怎麼敢去給人看病?要知道古方都是實踐出來的驗方,一個方劑多味藥,劑量可以多少調劑,但少一味都不行,比如六味地黃丸,必須六味齊全,少一味多一味都不行,更何況古方劑那麼多,所以必須從背方劑入門,不會背方劑就不能當醫生,否則就是害人,另外真正老中醫治病都是一劑見效,三五劑除根。可現在中醫開藥都是一開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都是庸醫啊。我曾經問過親戚什麼人可以學中醫,他說只要是講道理的人都能當醫生!


如果風不再吹62601335


牛逼的中醫背的是每種草藥(包括動物藥)的藥性、藥理、適應症狀,根據不同病人的病症對症下藥,根本沒有所謂固定的藥方,當然也有很多藥方是普遍治癒某種病症,就會被人記下來,直接用了[捂臉]這種背方子的中醫屬於速成班,也可以治很多病,但是碰上棘手的的,可能會無計可施[捂臉]


法海禪溼


其實準確來說是記藥性吧(雖然我不是讀醫的)。。。我有個親戚中醫來的。以前他說過,(一般情況下)越厲害的中醫開的藥方越少,越沒料的藥方中藥越多。中醫講求望聞問切,厲害的把握準,再結合每個病人體質,天氣氣候,當期的藥品質。。。等開藥方。而有些可能不太準的,則開大藥包(好似這樣叫,忘記了),反正a藥b藥不相沖。該病不是a就是b有效。


恩企業諮詢顧問


中醫博大精深,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領悟的,中醫有效方劑是先輩的經典傳奇,用好才能治病,治不好病不收費是醫生最起碼的醫德醫風。


春美162363834


不懂組方原理 背下來也沒用 用了也不對症 懂了組方原理 只要辯證準確 自己就可以組方用藥 但是有效還是無效得用藥後積累經驗


用戶2537688408239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可以說是我國的國粹,源遠流長,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就治,中醫就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醫的確真難學,沒有十幾年的摸索,很難出師,對於初學者,首先就是了解並記憶中藥方劑,我們得知道每個藥物的用作,然後再瞭解藥物的配伍禁忌,才好記方劑,劑量的變化也會導致作用變化,死記硬背忘的快也不會舉一反三,所以,對於鑽研中醫的愛好者,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蝸牛兒愛吃肉


背誦湯頭歌訣我想是每個中醫學專業學生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走,最多你可以搞個趣味記憶法。

其實幾乎所有學科都是需要大量記憶的,只不過有些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容易記憶而已。


優爾眠


看你有沒有那悟性,編成一句話的湯歌,還得編的順才易記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