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時運,是一個莫名有趣的事情。就拿哲學史來說,哲學經歷過神學婢女的時代,也經歷過認識論轉向的時代,如果把事業放到遠在東方的俄國,他們的哲學發展和我國是有密切聯繫的。

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列寧本人就是一位哲學愛好者,曾寫過一本討論思辨哲學的《哲學筆記》,在這本書裡,列寧偶爾會有點兒靈光乍現的高光時刻。但也要承認,這本書的立意並不算高。馬克思在掌握辯證法的時候,曾以黑格爾學生的身份聊表謙恭,面對青年黑格爾學派的自負,馬克思也曾以辯證法的思維方式,痛毆了這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後生。青年黑格爾學派,對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掌握,就好比林鎮南手上的《辟邪劍法》一樣徒有其表。因此遠非馬克思的對手。


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馬克思的學說傳播到俄國的時候,經列寧這樣的愛好者一擺弄,雖然能留下點思想的火星,但整體上落了下乘,一些本屬於思辨哲學的概念,被草率地用在了生活中。比如,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辯證法中,都提到過「矛盾」這個稱謂,這裡所說的矛盾,乃是一個思辨的概念,不是生活中誰與誰關係不睦的那種矛盾。


矛盾在黑格爾哲學中,是自否定精神的內在致動性,比如說莊子就提出過「生也有涯,學也無涯」混世理念,在莊子看來用有限的生命去體認無限的認知空間,無疑是徒勞的。但在黑格爾看來,人認知能力的有限性,與認知空間的無限性,正好是一對矛盾範疇,哲學的圓滿,不是在數量上把一切學問都研究完,而是要有一種不斷面向無限的本體論追溯和反思揚棄,這就是矛盾的意義。


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前蘇聯在列寧之後,哲學工作者要做的工作,更多是把常識套上了哲學的外衣,變成了呆板的教條。在戈爾巴喬夫時代,一位哲學工作者弗羅洛夫對這種缺乏思辨性的哲學教條很不滿,他寫了一本《哲學導論》,從哲學範疇的歷史演來談哲學,撇開了唯物唯心的簡單概念化。這部書可以看做是上世紀東方哲學領域的反思之作。


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正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弗羅洛夫的《哲學導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國內對以往哲學常識化的反思。比如留學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趙敦華老師,就寫了一部《西方哲學史》的教材,雖然只是一部入門級教材,但這本書有一個很鮮明的地方,就是就哲學史來鋪陳直敘,一改一直以來唯物唯心的鬥爭化寫作。


相比趙敦華的這本通識教材,吉林大學高清海教授的學生,著名哲學學者孫正聿推出了一部五十餘萬字的專著型教材《哲學通論》。孫正聿老師時候說,他寫《哲學通論》的目的,是要從哲學本身的角度來論哲學。哲學最突出的思維方式,就是反思。哲學史的發展,乃是哲學自身的自我揚棄。這種揚棄,是對所處時代哲學的前提反思來完成的。從這一角度來看,哲學即哲學史,這也是從黑格爾到馬克思一直堅持的哲學傳統。


回顧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


今天看起來,孫老師最初寫成的《哲學通論》略顯倉促,當時孫正聿的老師高清海先生正著力於「類哲學」的思想建構。因此撰寫《哲學通論》的任務,就落在孫正聿的身上。成書之後,高清海先生曾在序言中表示肯定。相比弗羅洛夫來說,孫老師把握住了時運,這部《哲學通論》放到今天,也是一部上乘的專著型教材。但要說明的是,如果讀過《高清海哲學文存》,就不難發現孫正聿老師的思想來源,正是他的恩師高清海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