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界如何看待王東嶽?

科學與人文


知道王東嶽是託羅振宇先生之福,但網上對他的評論卻分為兩個極端:

1、極端是認為王先生就是典型的“民哲”,大雜燴、概念亂用、隨意扭曲曲解、譁眾取寵等;

2、另一個極端又把王先生奉為神明,什麼中國數百年難出之大哲學家等等。

近期反覆聽了王東嶽先生關於中西文明起源及比較、西方哲學以及他的物演通論等音頻課程,關於王先生我的幾點個人感覺如下:

1、王東嶽先生在文明史和哲學史方面涉獵很廣、鑽研很深,且能融會貫通,這方面非一般一知半解的民間哲學家可比,他對西方哲學的眾多概念和譜系非常熟悉,比很多大學的哲學老師教授還要精深,類似古希臘早期的博物學家,王先生可稱為哲科系博物學家。

2、王先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同小可,他用自己構建起來的語言風格體系把枯燥的文明史、哲學史以及哲學概念等講得通俗易懂且引人入勝,這方面的功底遠超絕大多數哲學教授。

3、和大學裡的哲學老師相比,王先生之所以“講得好”,很大原因在於敢想、敢說、敢總結,沒有束縛和限制,或者稍微也有那麼一點點無畏精神,當然我不敢說先生無知,但我們去看看陳樂明、叢日雲等老師的書,你就會知道這些一流大學的一流教授們的過於嚴肅和嚴謹,限制了語言對於他們思想深度的表達。不說馮友蘭、金嶽霖、李澤厚等當代大家,就是現在的劉小楓、鄧曉芒、周國平幾位的厚度和深度也遠超我們的理解。

4、之所以有人極端的評論說王先生是“中國數百年難得一見的哲學家”,請去看看劉小楓、鄧曉芒就能看到明顯的薄厚,原諒我說一句,大驚小怪的原因還是在於還是這些上課的企業家們讀的書太少而又想得太多。而另外一部分人不加青紅皂白的扣以“民哲”的帽子,則又是沒有看到先生的博覽群書、融會貫通,可以說,王東嶽先生所取得和形成的知識體系,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來說已經登峰造極。

5、王先生的課程可以當成非常經典的對文明史和哲學史的“科普大作”,推理嚴密、論證有趣、比喻新奇且精準 ,其價值相當於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三部曲、克里斯蒂安的《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羅賓.鄧巴的《人類的演化》等面向大眾的科普著作,但明顯更適合中國讀者的閱讀和理解的習慣。

6、因此,我個人認為在這一方面王東嶽先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人類文明史、哲學史的科普工作者或者科普學者,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聽聽先生的授課音頻,一定會受益匪淺。

7、但我並不認為王東嶽先生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可以稱他為哲學家學家或者哲學科普學者等,王東嶽先生自己反覆強調和提出的“遞弱代償”理論和作品《物演通論》並未有什麼新意,還是雜糅的觀點居多,把龐雜的哲學觀點和現代科學觀點,用他自己的理解和語言組織到了一起,並未提出太多新的認知。

8、把王東嶽先生的課程當成哲學科普來聽應該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如果硬要往哲學家去靠,我個人認為是害了先生。但估計以上觀點既得不到王先生的批判者的認可,也得不到其擁躉者的認可,更得不到王先生自己的認可。

9、一句話:王東嶽先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哲科學科普工作者,作為一名哲學愛好者來說,取得的成就已經登峰造極,但絕非一名哲學家,更遑論其他。



嬈陽


➰➰王先生的遞弱代償理論,沒有廣泛的適應性。王認為,生物的進化是以遞弱作為代價和抵償的。那麼人既然聰明瞭,是否還要比猴子弱小呢?

他解讀的《道德經》,支離分散,抓不住文中內核。對原文容易理解處解釋得都對,對不容易理解處要麼解釋不清,要麼妄生歧義。凡是對道德經理解不生岐義的,基本能通讀下來的人,看他的有關視頻,都可以感覺出這個問題。

對《道德經》的解讀,需懂“古文”,更需要實修者的實證一一證見或體悟。《道德經》是心與道相合一的產物;是真心達真境的一目瞭然;是覺者用有限文字對無限宇宙本體的表達,未覺者,只能做出有限的解釋,而不能看出它無限的內容或博大的宇宙精神。

對他的視頻,看得很少。僅提出以上兩個問題,實際存在的問題,可能還有很多。我認為看他的視頻是浪費時間,所以迂著其視頻時,就跳過去。

我雖不才,所寫文章還是有意義的。但願我的文章能寬鬆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