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牧民生產生活真正牛起來

白俊華 農民日報記者 馬曉剛 李昊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圍繞“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發展戰略,緊抓“牛鼻子”,將肉牛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導產業,全力推動肉牛產業發展。2019年,全旗牛存欄26.5萬頭,較2018年增加了3.5萬頭,增幅達15.3%。年度飼養量達32萬頭,出欄量達5.5萬頭。

春節以來,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養殖大戶包金虎家已經接生了17頭小牛犢,年前還賣了兩頭,增收3.2萬元。“養牛還得養改良的優質肉牛,每頭牛吃的飼草料都一樣,但是改良的肉牛能賣出大價錢。”包金虎向記者介紹他的“養牛經”。

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布拉格臺嘎查的養牛戶白子延這幾天正給自家收入算細賬。5年前,一直種地的白子延開始養牛,從4頭牛發展到現在的20多頭牛,一年僅養牛的收入就有十多萬元。白子延家去年種植了100多畝玉米和青貯玉米,打包的離田秸稈製作黃貯後完全可以滿足自家20多頭牛的飼草料供給。

布拉格臺嘎查黨支部書記包海軍說,到目前為止全嘎查養牛戶有180戶,養牛數量達8000多頭,多數中小養牛戶的飼草料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新佳木蘇木新佳木嘎查高爾鋪艾裡的胡格吉呼是當地養殖大戶,每年養牛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自從嘎查成立了永順秸稈轉化廠以後,他受益頗多。胡格吉呼算了一筆賬,原來買飼料一噸是3700元左右,現在去飼料廠生產後才600塊錢一噸,一個月能省下不少錢。“我家有40多頭牛,這個飼料可好了,牛願意吃,長膘也快,這個飼料廠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胡格吉呼說。

如今,秸稈回收轉化已經成為科右中旗發展生態農牧業、促進農牧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抓手。近年來,科右中旗加快推進秸稈回收轉化利用工作,經常舉辦秸稈轉化利用現場會和宣講會,鼓勵農牧民進行棚圈改造,做到禁牧不禁養,不斷讓農牧民從秸稈產業化經營和舍飼養殖中得到更多收益和實惠。

“旗裡給我買了5頭牛,烏力吉白拉經常過來給我指導養牛技術,教我飼草料的配比,還免費幫我改良配種,給我帶來很大幫助。改良的牛就是比普通牛長得壯實,價錢也更好一些。”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查申套卜嘎查的天倉向記者介紹著改良牛。

天倉提到的烏力吉白拉是好腰蘇木鎮查申套卜嘎查的牧民,也是基層人大代表,同時還是天倉的結對幫扶人。烏力吉白拉家飼養的優質品種牛有62頭,年收入達十餘萬元。他不僅自己改良品種牛,還積極向周圍農牧戶宣傳冷配改良技術的重要性和好處。2000年以來,烏力吉白拉採用冷凍精液培育西門塔爾牛的人工授精技術,為查申套卜嘎查80%的牲畜進行品種改良,有效提高了當地牲畜品種質量,採用改良配種技術的農牧戶數量逐年遞增。

沒有優良的品種保障,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近年來,科右中旗採取有效措施,引進了西門塔爾、安格斯等優良種畜凍精細管,紮實推進肉牛改良工作。目前全旗9個蘇木鎮130個嘎查364個艾裡(蒙古語,意為“自然村”)基本推進無公牛全冷配改良工程,同時通過舉辦改良員技術培訓會,農牧、獸醫站等部門上門服務等方式,及時把品種改良和養殖技術送到農牧民手上。現已培訓農牧民改良員700名,購置農牧民改良員配種器材700套、液氮罐550個,實習母牛27頭,人工改良率從2017年的30%提高到2019年的60%。

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葛根敖日都嘎查年過六旬的牧民李常山患有半身不遂,日子曾一度捉襟見肘。“基礎母牛養殖託管”的扶貧模式讓他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在合作社託管了兩頭牛,去年年底分紅得到了4000塊錢。”這筆錢讓他增加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記者從哈吐布其嘎查農牧業合作社瞭解到,目前合作社實施的“基礎母牛養殖託管”項目讓巴彥茫哈蘇木22戶低收入家庭從中受益。

好腰蘇木鎮包拉溫都嘎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鄭發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看著自家圈裡的10頭牛,鄭發心裡滿是喜悅。2018年實施扶貧產業項目時,因沒有養殖經驗,家裡又沒有棚圈設施及飼草料儲備,鄭發決定將購置的兩頭基礎母牛委託代養在金玉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在合作社務工、學習相關養殖技術。2019年學到養殖技術的鄭發,蓋起了80平方米的標準化棚圈,儲備好飼草料,利用二次產業資金購置了3頭基礎母牛,並將委託代養的基礎母牛一併帶回家自己養,如今已經發展到10頭,家裡又多了一筆穩定收入。

科右中旗大力扶持培育合作社、養殖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經營模式,降低養殖戶養殖成本和風險,促進農牧民增收。目前,全旗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達280家。

在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郭海玉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內,520頭牛在標準牛欄裡“哞哞”地叫著,耳朵上都掛著號牌,飼養員忙碌於各棚舍之間,忙著添食、防疫檢查、清潔衛生。

合作社負責人郭海玉向記者介紹:“你看我這兒的圈舍、飼草料,就是養1000頭牛也不成問題。”郭海玉是科右中旗遠近聞名的大規模養殖戶,同時也是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黨支部書記,2014年因為養殖經驗豐富加之可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同發展養牛產業,便成立了養牛合作社。但由於品種改良既缺技術又缺資金,改良率不高,嚴重製約了合作社的發展。

今年年初,中國農業銀行科右中旗支行結合“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金融扶貧行動給郭海玉放了5年期200萬元的低利息牛產業貸款,一下子解決了合作社品種改良的資金難題。

近年來,科右中旗積極協調金融企業,全力完善肉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流程,攜手中國農業銀行科右中旗支行創新推行“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保險公司+核心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信貸模式,制訂“科右中旗式”金融服務牛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方案,涵蓋了全旗12個蘇木鎮、173個嘎查,“貸”動科右中旗牛產業發展,讓農牧戶真正牛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