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的“後花園”:藝圃為什麼成為園林“雅”的代表?

文 |韌霧

園子裡讀書有書齋,品文有吟館,揮毫有畫軒,聽曲有戲臺,涵蓋文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於園的人與事,文采與風流,更是塑造一座園林氣質的無形手。說到園林的雅,不得不提藝圃。它是世遺園林中不事聲張的一座,滿載觀光客的旅遊大巴都開不進園口的小巷子,蘇州人把它當作私家後花園。茶室延光閣取自阮籍的“養性延壽,與自然齊光”,是蘇州園林中現存最大的水榭,也是老蘇州們的最愛,一壺龍井就可泡一上午;閣內視線絕佳,往外望過去一池碧水。

藝圃建於明嘉靖年間,最初的面積據說是現在的三倍大。讓藝圃聲名遠播的是它第二任主人文震孟,當時還叫藥圃。文家是書香世家,文震孟的曾祖父是大畫家文徵明,祖父文彭、父親文元發也皆是書畫家。文震孟在藥圃閒時寫過一本《姑蘇名賢小紀》,鉤沉鄉賢往事,都是多有世交的賢達名流。文震孟十次赴試,終於在五十歲考中狀元,官至東閣大學士,但不久便因上疏被魏忠賢彈劾,降二級外調,他深感失望也不赴任,回蘇州閒住。天啟六年(1626),文震孟再次受牽連被剝奪官職。弟弟文震亨從南京回蘇州老家陪侍哥哥。

蘇州人的“後花園”:藝圃為什麼成為園林“雅”的代表?

藝圃穿過門廳後巷道盡頭的磚雕門樓

文震亨也是一奇人,放棄科舉,只專心鑽研一切風雅之事,對造園尤有研究。他的專著《長物志》被今人戲稱為“園林裝修指南”,從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位置等十二個方面,分別談如何優雅地佈置一座園林,已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的某種標杆。如今多形容晚明“浮華蒼涼”,物質生活繁盛,文人雅物無所不精,但始終籠罩著末路危機的氣息。《長物志》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書名取自晉人王恭“平生無長物”的典故,長物即多餘的物,但其實是反語,說的恰是作者看來最堪重要之事。

文震亨開篇即說園林:“居山水者為上,村居次之……而混跡廛市,要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世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他對居所的方方面面都按自己的喜好,事無鉅細地點評,定下規範。比如談楹對,隨意取唐詩意境為好;門環的材質樣式:只可用紫銅或精鐵,黃白銅都俗氣,最好是青綠鏽斑的蝴蝶式,鏤刻天雞紋;大門若上漆,適宜朱、紫、黑三色,其他一概不行;高閣作三層者最俗;臨水亭榭,可用藍絹為幔以蔽日色,紫絹為帳以蔽風雪,最忌用布料,不然和酒館藥店又有什麼差別……精神潔癖般的審美,對無用之美的竭力維繫,又有種輓歌般的脆弱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