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都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江南園林,無非是以花木造景取勝,或以建築精巧引人。雖各有特色,但總歸給人以些許千篇一律之感。而在江南揚州,有一個園林建於山頂之上。如果說江南園林都是一個個小家碧玉的姑娘,那這座園子更像是一位不入紅塵的隱士,立於高山之間,靜靜的觀賞塵世的繁華與落寞,這座園子便是揚州獨具風采的

平山堂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平山堂坐落於揚州市西北郊蜀岡大明寺內,依附於寺廟建成,與其說它是私家園林,倒不如說是寺廟園林。蜀岡地勢較高,然而地面卻比較平坦,因此十分適合在此建造園林建築以遠觀攬勝。

北宋慶曆8年時候,揚州知府的歐陽修看中了這裡的獨特風光,於是便改造了原來破敗的寺廟,在此建造了四周開場的平山堂。建成的平山堂一改原來四周封閉的高牆,採用木柱支撐房頂的形式,四周通暢,再加上平山堂地勢較高,水雲流暢,因此在此處的園林建築十分敞亮,是觀景遊憩的絕佳去處。
因為平山堂地勢較高,因此向四周遠望時,江南的山頂剛好與之齊平,因此取名為平山堂。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平山堂園林區的面積不大,卻有著出眾的園林造景。平山堂的佈局為東宅西苑。東部以建築為主,具有明顯的軸線。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平遠樓以及平山堂。建築以西便是平山堂的園林部分,園林部分佈局自然建築較少。在園中開闢有兩處水池,池中與池周放置多個觀景亭在此處觀景吟詩,甚是奇妙。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平山堂平面圖

平山堂之所以歷來被人們稱讚,最大的原因在於它極為巧妙的借景手法。平山堂四周借的遠山為背景,開啟了古典園林中遠山借景的先河。在此遠望,可目及千里,江南珠峰,盡收眼底。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在揚州諸園林中,唯有平山堂地勢較高,其餘諸園皆處於平地。歐陽修對平山堂的佈局十分得意,並高度評價其“獨平山堂佔勝蜀岡,江南諸山,一目千里”。
在我國古代,哲學雖然沒有專門演化為一門科目,但人們在豐富的生活經驗中逐漸有所總結。在平山堂主體建築之上,有一塊匾額引人深思。匾額上4個大字“放開眼界”似乎就在提醒世人不要侷限於方寸之間無法自拔,眼界寬廣才能領略絕美的風景。縱觀人生更是如此,放開眼界才能看清形勢,拘泥於當前的困境,只能使自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在正堂右側一塊兒寫有“坐花栽月”的匾額,記錄了一件風雅趣事。相傳原主人歐陽修在平山堂設宴款待友人,從邵伯湖摘取了千朵荷花放置於宴席之上,通過傳花來,一群人瀟灑快活,直至深夜才各盡興而歸。這便是如今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初原形。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在平山堂左側的匾額上寫有“

風流宛在“四個字。然而有趣的是“留”字少了一點,"在"字卻多了一點。從古至今,這個匾額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卻從來沒有人能說出作者的用意。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因為書法字體的需要,但是我怎麼想都覺得牽強。聰明的讀者,如果你有好的見解,可以留在評論區。

江南最富哲理的園林——平山堂,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盡收眼底

如今的平山堂基本再現了歷史的原貌,在高樓如織的現代化城市中,平山堂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在這裡放眼望去,整個城市的風光盡收眼底,遊人在此除了能目及千里觀賞城市風光,更能領悟到園主人告誡人們要放開眼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來,歲月變遷,現在的坪山樓依舊是百年前那個風雨無阻的文人雅舍,而周邊卻再不是曾經煙雨朦朧的江南小鎮,這樣想來確有幾分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