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必備技能丨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那麼你呢

剛畢業那會兒,誰誰收入比同齡人多出個10%都會沾沾自喜,誰誰就職的平臺大,哪怕只是個前臺,也覺得起點高人一等。

那會兒多數人都陷入那麼一個誤區,很少有人會審視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成長。

身邊的同事一路走來多數也是如此,大家在面試的最後決策上,最終考慮的幾乎清一色都是:福利補貼、是否雙休、是否加班等等,相較於感興趣的工作內容,無外乎薪資更具“合理+成熟”的吸引力。就這樣我們延續著老輩人穩定體面的價值觀工作,幾年下來,發現職業技能和行業認知並不比新人高多少,只是資歷老了些,變得高不成低不就。

職場必備技能丨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那麼你呢

那麼關於工作,我們最該注重及具備哪些方面技能呢?


一、關注成長回報

以前聽到過關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評論:20%的人擁有80%的社會財富。這個現象在職場也是同樣存在,例如同樣是文案崗位,有的月薪3000,而有的月薪上萬。同樣每天上下班,同樣的時間,差別在哪裡呢?

喬布斯曾經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

我有一個年輕的朋友,90後,年薪40萬,他從最初的公司起步階段,以管培生身份跨省出徵,到獨當一面,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這個薪水顯然是很高的,很多6、7年經驗的人也未必能拿到這個數,有一些專門通過跳槽捷徑來實現薪資漲幅的也不能相提並論。

對於核心崗位的人,他們能夠協助公司取得更大的價值,所以從企業角度出發,他們願意用高於市場價的用人策略來吸引、留住人才。對於剩下的

普通崗位,通常都得不到這份待遇。

有人說努力和報酬之間是不對等關係,那是因為你所在的位置不是那麼重要。

職場必備技能丨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那麼你呢

無論在哪個時代,願意投資未來,延遲享受,還關注自身成長的人都是少數。

如果你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就著眼於成長規劃,而不是眼前的薪資和安逸,在3-5 年時間裡晉升到核心崗位或者具備擔任核心崗位的能力,那麼你也可以像這位朋友一樣在職場上實現倍數跳躍。

二、提升個人格局

人和產品一樣,都有各自的商業價值,我們的商業價值的體現形式就是薪資,和產品一樣都是明碼標價。價值體現主要包括一個人的出身、學識、能力和人品

1. 一個人的出身是他的原始資本,例如家庭教育,成長指導,以及家庭織就的關係網,不同的出身有著不同的優勢和秉性,但是無論如何都這讓他們比旁人更具優勢和底氣。


2. 一個人的學識是通過後天習得的,現在有很多通過知識星球等渠道進行知識販賣。當知識不成體系時,它只是碎片。同時,這一點也有本身的可替代性和侷限性,天花板的高低取決於市場稀缺程度。


3. 能力是崗位間通用的,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彌補,但能力不行,技能無法代替。所以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們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4. 關於人品,略有一些爭議,有人說能力比人品更被關注,因為能力在某方面更“高效”。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可能某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強,但因為人品靠得住,同樣可以建立良好長久的合作關係。

測評顯示,能力是讓同樣起點的人,在多年之後差距變大的主要因素,例如人際交往能力、思考能力等等。所以如何提升能力更加舉足輕重。

職場必備技能丨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那麼你呢

唐代杜甫說:“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不要只固定侷限在一個圈子裡轉悠,那樣即使你很努力往往對於提升價值也不樂觀。

《格局逆襲》中說: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如果你什麼都沒有,也許只有靠格局了。

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上限和下限,當很多人都在追求 “工資”、“穩定”時候,我們所看不到的那些真正優秀的人所追求的是天花板足夠高,是如何展現人生抱負、實現人生價值。

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接觸什麼樣的環境,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我們的眼光和格局,人生應該是不斷上升的趨勢,好的環境會帶給你不斷向上給的生長力

三、製作學習規劃

職場上有這麼一個矛盾的現象,既想安逸又充滿焦慮,大時代下我們小人物的悲歡顯得特別有劃時代意義,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迭代,無人酒店、無人售票、機器人物流出現升級,我們害怕真的被淘汰,無論是被優秀者、科技還是時代。

決定你高度的不是你想做什麼事,而是你做成了什麼事。

有些人想拼命追趕XX優秀人物的腳步,報考各類學習班、提升班,制定各種計劃,而計劃又將我們帶入另外的焦慮中;

也有一些人大肆宣揚成功複製學,令初創者們更加熱血,劍走偏鋒,直至撞得頭破血流。因為你沒有達到那個深度和高度去看清真實的成功故事

還有大批人在信息流中自我陶醉,卻並沒有腳踏實地。

職場必備技能丨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那麼你呢


學習規劃最為重要的是:做有區別的安排+讓自己具備實現能力

1. 按照自己目前的綜合狀態來規劃提成內容,確定你的當下迫切所需,例如很多人會在計劃裡列上當下流行的,如“學習英語”,而他的生活和工作又不需要頻繁地使用到這個技能,那就屬於次要規劃或者暫時先不列在計劃當中。


2. 按照自己目前的綜合狀態來規劃學習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再根據你的工作時間安排,例如你可以用零碎時間去學習或者時間充足去做專門的提升。

結語

《格局逆襲》中說道:當你不在那個層面,就無法想象在那個層面要做的事。對我們當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眼下的、手頭的事情,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有的事情,可能開始你看不起,但最後爆發的價值,卻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