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鎮梨園村600畝梨花“欺雪”

“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觀遍了春日的奼紫嫣紅,梨花的雪白與清冷反而顯得雅緻不俗。賞梨花,通川區蒲家鎮梨園村絕對算得上是個好地方,其土壤、海拔、氣溫等都極其適合孕育梨花梨果,這裡不僅有上百年的梨樹種植史,還有多年3月賞梨花的傳統。近日,當地李花漸謝,梨花正盛,細雨霏霏時,便能得見“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如畫美景。

山中梨花盛開

從蒲家鎮場鎮驅車向梨園村駛去,不到半小時,便能見到一路盛放的梨花。行至深處下車,先就嗅到了空氣中溼潤的青草氣,遠望四方,層層疊疊皆為梨樹。步入梨林,虯曲的樹枝上,紅綠相襯和油綠青翠的樹葉間,簇擁著一叢叢梨花,潔白的花瓣完全綻放,陽光照在花瓣上,白得似有光暈,久看易“醉”,黑、粉、白色的花蕊點綴其中,配著春日隨處可見的青翠,煞是迷人。

蒲家鎮梨園村600畝梨花“欺雪”

記者一行還未走過一個山頭,天就突然下起了濛濛細雨,就近躲入一戶農家。站在川東常見的老式木柱瓦頂的磚房下,眼前一片梨花和雨舞,春雨的溼潤沁入心脾。一陣雨後,黃土和青草間多了許多花瓣,微風輕拂,梨花隨風紛飛更是好看。臨近中午,幽靜的山中,除了裊裊炊煙帶來的鄉間飯香,不時還能聽見農家傳出悠長的戲曲聲。

花期靜待君賞

“這兩週正是梨花花期,往年這時候能接待上萬人,今年至今卻只來了幾百人觀賞。”蒲家鎮梨園村黨支部書記魏中平介紹,梨園村數百年來都種著梨樹,這裡海拔在700米左右,天然的環境非常適合種植梨樹和李樹,600畝左右的梨花有黃花梨、翠冠梨、黃金梨等近20個品種,其花期觀賞性強,果實味美,很受追捧。結合發展鄉村旅遊,增加村民收入,此地不僅配置了賞花、採摘、農家樂等遊玩項目,還時常引進和更新優質的梨子品種,今年還引進了意大利黑梨2000株。


蒲家鎮梨園村600畝梨花“欺雪”

魏中平告訴記者,為帶動此地經濟發展,他們幫助和指導村民分析市場,除綜合考慮種植生產品種外,還支持他們開設農家樂,每年3月賞花、8月採摘,加上農家樂服務,有的村民年收入可達4萬元。這裡的農家每年幾乎就等著這段時間增加經濟收入,可受疫情影響,梨花期已至,卻不見客來,眼見花期還有一週了,農家樂業主也有些發愁。

打造達州“後花園”

根據通川區“雙核雙帶”六區發展的總體要求,蒲家鎮打造了以秦巴藍莓主題綜合公園為核心,包括山水生態養殖基地、花卉苗木基地、食用菌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四季瓜果基地和蔬菜基地六大產業基地。2018年蒲家鎮申報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鎮成功,2019年又成功申報了四川省第二批藍莓特色小鎮。蒲家鎮黨委副書記、農旅綜合開發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恆俊介紹,除了張愛萍、魏傳統、李中權等一大批革命先輩讓蒲家鎮充滿紅色基因外,當地生態資源好,非常適合農旅結合發展。該鎮不僅注重秦巴藍莓特色小鎮的風貌打造,還支持當地積極開發新項目。


蒲家鎮梨園村600畝梨花“欺雪”

魏仁勝生於梨園村,也長於此,他對這裡懷有深深的鄉情,做生意賺了錢後,他便想著如何進一步打造家鄉。“沿著4條溝,建了45個池塘,這一圈有3.5公里,全做原生態養殖垂釣。”魏仁勝告訴記者,他找到近200畝的荒地,憑藉梯田地形的原貌,正在修建一個大型的垂釣遊玩場,四周種植野紫荊、山胡椒、野桂花等以作觀賞,池子的水均引自山中,現已投放了清波、黃鯝頭等魚苗,因生態養殖生長期緩慢,目前還不可垂釣。據瞭解,這個垂釣場預計將於明年開門迎客,屆時市民可自駕垂釣,現場還提供自助制魚等服務。

近年來,蒲家鎮響應政府規劃,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於打造達城“後花園”,各類農業基地發揮所長,吃喝玩樂各方面都已有不小規模。蒲家鎮農旅綜合開發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潘遠國表示,未來蒲家鎮仍將從“農”出發,不斷髮掘資源潛力,給市民帶來更多驚喜。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