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料”。名稱的來源,一種說法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

什麼是蘇麻離青?

(明代永樂青花花卉紋大盤)

什麼是蘇麻離青?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盤)

蘇麻離青是在明代永樂年間,由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伊斯蘭地區帶回中國的一種青花料,由於它幽藍宜人,效果獨特,隨成為永樂、宣德時期官窯青花瓷器燒造的主要用料。縱觀明代瓷器燒造的歷史,以永樂、宣德兩朝(1402—1436)燒製的青花瓷為最佳,它清新雅麗,質樸率真,青花圖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如同水墨畫般暈散的青料呈色,千姿百態的造型,恢宏雄奇,動人心魄,故清人朱琰雲:“按此明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青花用蘇麻離青,至成化其青已盡,改用平等青料,故論青花,宣德為最。”可見,鑑賞、鑑別永宣瓷器,必須瞭解蘇麻離青料。正確認識這種青花料,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蘇麻離青料有暈散。暈散是指液體落在紙上向四外散開或滲透的情況,也即俗語所說的“洇”,如紙洇的厲害,洇水等。用蘇麻離青料繪製瓷器也出現相同的情況,故得出暈散是蘇麻離青的一個基本特徵,=不論是哪一時期的蘇麻離青,無論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總是帶有暈散,沒有暈散的蘇麻離青是不存在的。古人就把這種暈散賦予了美學的特徵,認為非常美,所以蘇麻離青一下就出名了,以至於後朝爭相效仿。

什麼是蘇麻離青?

(明代宣德鳳紋蛐蛐罐)

什麼是蘇麻離青?

第二,蘇麻離青料有鐵鏽斑。青花濃重,藍中顯黑,落筆濃重處皆有鐵鏽斑,又稱“錫光斑“。鐵鏽斑呈濃黑的松煙墨色,濃重處或濃聚處有下凹現象,迎光側視或以手撫摸可感覺有坑坑窪窪不平狀,確有深入胎骨之感。原因為蘇麻離青料金屬含量是高鐵低錳。

什麼是蘇麻離青?


什麼是蘇麻離青?


什麼是蘇麻離青?

第三,蘇麻離青料有串珠狀縮聚現象。線條的紋理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並形成發黑的串珠狀洇散痕跡,稱為串珠縮聚現象,很有特點。究其原因,是由青花料不細造成的。由於這種青花料中含有微小的鈷鐵顆粒,這些微小的鈷鐵顆粒在1300度左右高溫燒造過程中,便形成了串珠狀洇散痕跡,形成了串珠狀縮聚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永宣時期不是所有的蘇麻離青料都出現有串珠狀縮聚現象,只有含有微小鈷鐵顆粒的青花料才會出現。見下圖,宣德青花蛐蛐罐紋飾中的蘇麻離青料呈現出的串珠狀縮聚現象。

什麼是蘇麻離青?


什麼是蘇麻離青?

第四,蘇麻離青料表現層次感強、生動自然。一是因為有鐵鏽斑,有串珠狀縮聚現象,使色料富於變化,耐人觀賞尋味;二是因為永宣青花瓷紋飾用小筆點繪填色,因而著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使紋飾層次感強,增進了表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