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多次來華北明珠蒼巖山,是單純遊歷嗎?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多次來華北明珠蒼巖山,是單純遊歷嗎?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多次來華北明珠蒼巖山,是單純遊歷嗎?

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 (網絡圖片)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詩人、醫學家與書法家。當時他活動的區域主要在山西太原一帶。可是你知道嗎?傅山也曾數次到河北的名山蒼巖山遊歷,並留下詩作。

蒼巖山地處太行山的井陘縣境內,山岩秀竣,林木茂密;梵宮殿宇,遍佈山阿。向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之美稱。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多次來華北明珠蒼巖山,是單純遊歷嗎?

河北井陘蒼巖山(網絡圖片)

在明代蒼巖山就已名聲遠播,當時著名人物諸如喬宇、劉麟、顧顯仁、石存仁、霍鵬等,均曾遊歷此山並留下詩作。當時任真定知府的湖廣人尹應元,遊歷蒼巖後說道;“嗚呼!此山環奇,甲於六合,亦不幸生於井陘耳!倘生吳楚之間,當使騷人墨客題詠不暇,豈在虎丘、鶴林下耶!”並親題書“天下奇觀”匾額懸於橋樓殿上。

但昔日由於交通不便,能來此遊歷題詠者並不多。譬如曾任吏部尚書的喬宇,其家鄉山西樂平(即今昔陽)距蒼巖山只有百里,但喬宇卻是“六十年來方一到”。而象傅山這樣數次登蒼巖,並留下數首詩作的卻不多見。難道其僅僅是來登臨遊玩的嗎?

其實,傅山來這裡是帶有政治目的!

我們知道傅山是一為忠於大明朝、具有強烈忠君愛國思想的思想家。明末崇禎間,其在太原“三立書院”肄業時,便與志同道合的一些人諸如白孕彩、薛宗周等結為摯友。並一起組織參與了到北京、為山西提學官袁繼鹹伸冤的活動。即轟動京城的“伏闕訟冤案”。

白孕彩當時為山西平定州人。白氏是平定大族。其家在平定東部七亙、測魚一帶也廣有山田。白孕彩常到該地暫住(晚年定居於測魚龍鳳山下的白城村)。而傅山也常自太原遠涉到平定探視其。崇禎十三年,傅山到測魚時,二人就一道前往離測魚二十里的井陘蒼巖山遊歷。傅山曾留詩一首:“鐵崖苛草木,幽樹廬楨幹。山樓敞夜扉,石縫一星爛。夢迴香客喧,無始方盡玩。紛紛與白來,菉抹巖之畔。”這是傅山首次登蒼巖山時的詩句。詠景多於述懷。

明亡後,傅山遂依附道家並以朱衣道士自居,一是抵制滿清的剃髮令,二以朱衣表示對朱明王朝的眷念。並且多次拒絕滿清朝廷的徵召,發誓不仕二朝。以致被地方官強行綁架入京,而傅山仍稱病不受清廷封官最終還晉。

而這期間,忠於明朝的傅山與白孕彩等,以蒼巖山附近測魚龍鳳山為基地,聯繫山西祁縣戴廷栻、直隸廣平申涵光以及江蘇崑山顧炎武等人,秘密組織力量,養精蓄銳,待機起事,以期實現反清復明的目標。這從其詩中可以看出,其將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復國決心:“生死即旦暮,男兒無故鄉。血丹中土碧,骨白高秋霜。”而其摯友、時居蒼巖山附近龍鳳山下白城的白孕彩,一首《白城雜詩》更明顯更能看出這些人的遠大志向:“無詩不聚眾,無兵不自決。壯士手縛人,不如持寸鐵。激發生忠義,山澤有豪傑。漢高雖天授,還資一彭越。李密不背唐,功業未可沒。齊賢策太原,士雅欲北伐。長揖綠林子,歀語南唐卒。王霸有捷徑,此輩宜深恤。”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傅山,多次來華北明珠蒼巖山,是單純遊歷嗎?

原屬山西平定今屬井陘測魚的龍鳳山 許會生 攝

在龍鳳山期間,傅山除秘密商討反清復明大計外,又抽暇遊歷了與龍鳳山一溝之隔的蒼巖山。亡國之痛使他與此前心情截然不同。這從他的一首詩中可窺見一斑:“山情常自苦,過去未能忘。善逝何時證,幽尋此日忙。樓攔老紫蜺,蔦帶女青霜。句縛巖之裡,還如郭注莊。”

由傅山的詩以及有關史料的記載中,可知道傅山雖然數次遊歷蒼巖山,但前後心情大不相同;尤其是從亡國之後來蒼巖山的詩中,可看出這位偉大思想家詩人,不忘老東家、憂國悲時的偉大襟懷。

202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