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普遍動盪,是否有必要把理財賬戶清空變為持有現金?

sofazzZzzzzzz


如果你是在中國大陸,就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至於網上說的現金為王,大部分應該指的是歐美國家。我們與美國的社會情況和金融市場環境差別都很大,所以是不需要盲目清倉的。

1.國內理財市場投資標的風險不高

雖然同樣是現金為王四個字,如果拿中美兩國對比的話,理解是不一樣的。美國的金融市場比較發達,居民投資理念也比較成熟,投資類別主要是權益類為主,股權債權等等,而且還有很多金融衍生品,本身就風險很大。而大陸地區的理財是以固收類為主,我們的理財市場起步比較晚,產品也比較單一,很多人的投資還以銀行儲蓄理財為主要部分,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可能會涉及信託基金股票等。所以整體來看,我國理財市場的投資標的都要比美國低很多。


2.投資者保護的制度紅利

有時候在中國投資理財不得不感到慶幸,雖然我們也有很多不如別人的地方,但是在投資者保護上我覺得還是有優勢的。比如在股票市場上,我們設定了10%的最大跌幅,這就是對投資者的保護,在緊急時期我們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對於風險很高的投資品,監管層也是千叮嚀萬囑咐,儘量不讓大家入坑。而銀行理財更不用說了,過去的十幾年裡一直拿自己的資金兜底,從來沒讓大家虧過,銀行出現了風險也由國家出面解決。甚至前兩年,有個北京法院的工作人員在建行買基金虧了,給建行打官司,後來建行不但賠了本金還按定期利息一塊賠了,原因就是建行給客戶提示風險不到位。這種媽媽式的呵護不知道多少國家能做得到。

3.疫情對中國的影響高峰已經過去

這次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疫情的影響,目前海外的新冠肺炎要遠遠比國內嚴重,國內確診新增已經很少了,武漢市也在逐步復工中,中國即將恢復正常。而境外22日一天就新增35494例,累計確診將近27萬人,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也是採取了封城的狀態。所以從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來看,我們的情況也好很多。


從政策指標上看也不必恐慌

1.A股市盈率偏低

現在的大盤點數是2700左右,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指出我們A股的市盈率整體為17左右,處於比較低的位置,現在已經有境外資產購買人民幣作為避險了,銀保監會也鼓勵理財子公司入市,預估可以帶來5000億資金流入。


2. 新基建等經濟刺激政策

前一段時間,各地出臺了關於新基建的規劃,總體規模高達23萬億,這資金即便不直接流入金融市場,但也絕對會形成利好。加上各地政府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落地之後必然會拉昇股市。


3. 貨幣財政政策可供操作的空間還很大

美聯儲已經把利率降到了0,不少國家的央行也跟著降了,但是中國市場卻始終沒降息。一方面是我們經濟還沒到需要降息的程度,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也證明我們手裡可以打的牌很多,退一步講,萬一有更壞的情況我們也有辦法應對。在財政政策方面我們也有制度的優勢,執行起來效率更高。

總結一下,如果理財賬戶裡是以銀行理財為主,存在的風險可能是淨值型理財短期內收益為負,可以調整配置,減少佔比。如果持有大量的股權資產,可能已經產生了不小的虧損,但我也不建議全部拋掉持有現金,持有量大的話可以減倉,如果佔比比較小可以定投基金或者分批追加。


四大財子


現實情況是:國外的投資機構拋售黃金、債券、A股、歐股、外匯等資產,奮不顧身地換回美元,目的就是在美股暴跌的情況下,最小程度減少爆倉的風險。

對於理財賬戶,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要暴雷2018-2019年這兩年早就爆了,現在是國外的資本市場出現了流動性危機,而不是國內的,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接下來,對於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做個簡版的分析:

1、定期理財

現在的銀行理財早就不再保本保息,而且銀保監允許理財入市之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因此會和資本市場有一定的關聯,但是我認為影響不大,只要購買的銀行理財渠道正規,無非就是短期內收益率降低的問題,後續都會回到正常的收益範圍。

所以,定期理財建議繼續持有。

2、債券

近期由於整個金融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債券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國內的債券市場相對還好,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只是相對平時的波動會更大一些;如果你看看國外的債券就知道國內的債券波動多小了。

國外的債券最近都是5個點的波動起跳,這買的哪是債券啊,和股票型基金有的一拼了。

所以,國內債券建議繼續持有;國外債券,建議換成現金避險。

3、貨幣基金

雖然美元在升值,各位都在降息,我們還是很堅挺的,沒有降息,所以對美元的外匯兌換並沒有跌很多,所以貨幣基金還是依舊穩健,

所以,持有貨幣基金的繼續按兵不動。

除了以上對於理財的建議,我還是要呼籲大家,平時在資產配置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標準普爾四象限的方式,將家庭的資產分成4份,這樣既然保證資產的增值,同時還能保證一定的現金流維持生活。

資產增值的本質是時間增長,做時間的朋友,與時間一起,慢慢變富。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SR Plan(慢慢變富計劃)。

關注 ,如有投資理財的疑惑,可以私信我,我會給你一些中肯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