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幫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就好辦多了。這是完全錯誤的嗎?

梅26240691


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正確的。

除了天才之外,大家的智商也相差不了多少。但是為什麼有的同學最後成績好,有的同學成績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源於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上課聽講習慣,認真、積極思考習慣,學習專注習慣,主動學習習慣,閱讀習慣,課後總結、反思、鞏固、糾錯習慣等等。這些習慣將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養成這些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差不了多少。

上課專注,認真聽講,能夠積極配合老師,就不會錯過老師講的知識點。課後學習專注,主動完成作業,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事情,就不會拖拉、偷懶。課後去反思總結,糾錯,讓思維嚴密,沒有漏洞,並且鞏固所學。他還有剩餘的時間去學習其他方面的東西。


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如果到了初中、高中再去養成學習習慣,那麼是不可能的。小時候有壞的學習習慣又很難改掉。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可以決定一個人最後走多遠。

我們看到那些高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學霸,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正是因為有這些習慣,讓他學習輕鬆,能夠取得好的成績。


結束語:作為年輕父母,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一定要逼著孩子養成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否則,到了後期再想讓他養成好的習慣,是非常難的。

學習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學習習慣。愛學習,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都是習慣讓他自然的學下去。而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源於沒有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只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學習”輕鬆一點,勝人一籌”。


蘇教版老高三


怎麼會是錯誤的呢?!你怎麼想的?!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家裡大寶四年級了,學習尚可,但是由於之前家裡老人一味的寵溺,加上他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小寶不到一歲,我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小寶身上,所以並沒有給他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儘管他的學習還不錯,但是很懶散,學習需要我不停的去督促,如果我能讓他早早形成習慣,我認為孩子應該更好,我也會輕鬆很多,現在我再想去幫他糾正,真的太難太難了……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sisiphe


孩子一、二年級就是六、七歲的樣子,剛上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會為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是1、2年級都沒有一個好的習慣,等再大一些的時候,想改變都是很困難的事情。

一個人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會成就一個人。

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比較愛玩,沒有定的,孩子剛上學,學前兩年都要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應變的能力基礎後,孩子才能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孩子慢慢獨立。

1.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只有養成自學的習慣,才是一個獨立學習的人,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習慣,一生都在也受這種習慣影響的因素非常的大,一個獨立的人,習慣於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提升,自我覺察。

前兩年陪伴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獨立學習,不是培養孩子陪讀習慣。陪伴是為了更好的獨立,陪伴是為了更好的成長。

愛因斯坦喜歡鑽研,喜歡思考,這就是一種習慣,也正因為這種習慣才成就了他,有的人喜歡打遊戲,喜歡抽菸,終身都會為這個習慣所付出。不管這個習慣是好的還是壞的,好習慣就會成就愛因斯坦那樣。壞的習慣,就會讓人浪費很多時間,最終一無所成,無所事事。

都是習慣,那不如把有用的時間花在有用的事情上,培養良好的習慣。

2.培養孩子是為了更好的獨立

很多家長的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有的是在一旁不停的看著,不停的監督著,一寫錯就打斷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好,不應該這樣,這樣的學習習慣培養,小孩子更煩躁。好孩子,專心寫作業的耐心都沒有。家長有的會說,還不如不陪著。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走入了,自己的設限裡,不在旁邊盯著看著孩子就會亂寫,就會不認真的做,最後我們看著孩子寫作業,又會以我們自己的狀態進入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因為孩子寫的太慢,這麼簡單的也不會,就會很主觀的斷定孩子。最後沒有起到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習慣。

陪孩子培養學習習慣,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父母不要老打斷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代替孩子思考問題,孩子不會的時候可以過來問和起到引導的作用,不要把直接的答案告訴給孩子。給孩子建立獨立思考的空間和解決問題的引導。才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現在花時間打基礎好,還是在以後不停的改問題好。

父母花兩三年的時間為孩子奠定基礎,總比要花五年十年的時間來改正問題,要好的多。

幸運的人是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是用一生治癒童年,

打基礎的時間一般就在孩子的童年裡,一般六歲以前或者是九歲以前,一旦童年裡留下出來的問題,或者是不好的習慣,或是心理陰影。有些問題一直會遺留到孩子長大以後,有些困難和問題都無法面對和解決。

等長大後意識到這個童年裡,留下來的不好的習慣,或是心理陰影,想要改正或修復這個心理陰影,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甚至是一生的時間來治癒童年裡的問題。

父母多些耐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才是幸福快樂的成長。

歡迎關注 我是樂源,路上為您排憂解難,分享育兒故事,講述父母知道,謝謝大家的閱讀。歡迎您轉發留言。


三字經家庭教育


不是一二年級,是從每一個孩子的第一次都要重視,現在的孩子都會提前教育,如果抱著孩子還小隨便學學的態度早教,還不如不學,一旦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養成,到了上學的年紀再改會更難,還不如不學,幫孩子開好頭,後面會很順的


撐船打鐵賣豆腐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一二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習慣沒養好,到了四五年級能費勁死你,一二年級把習慣養成了,你的孩子就能成為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宇laysiyu


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