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不要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非常認同。雞同鴨講,那是沒法溝通的。

三觀不一致,其實,說的是兩種人生態度,即對於家庭、社會和國家來說,一個人成年後,到底是先付出、再獲取呢,還是隻管獲取、不講付出?或者說是,你只想著少付出、多獲取,甚至不付出、只求回報呢,還是不計較付出,一門心思在愛的驅動下,多付出、少獲取,甚至只管付出、不求回報?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的是不同的人生境界。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離開人世,按一百歲來計算,也不過區區三萬六千五百天。他的價值是什麼呢?這就牽涉到關於成功的標準問題了。成功了,就叫做有價值。沒那麼成功,或者乾脆失敗了,就叫做沒多大價值或者說沒價值。

那麼,什麼是成功呢?按照世俗的簡單看法,簡單地說,當了官,賺了錢,就算成功。官越大,賺錢越多,越成功。這個成功的定義,就是建立在少付出、多獲取,甚至不付出、只管獲取人生態度上的。因為人生短暫,為了講求效率,這是最佳策略。按照這種策略來生活的例子,數不勝數。而為了達成這種效率,就只好挖空心思拉關係、走後門、攀交情,或者損人利已,或者損公肥私;或者偷工減料,或者假冒偽劣;或者強取豪奪,或者殺人越貨,總之,怎麼樣來錢快、怎麼樣升遷快,就去怎麼做。規章制度可以視而不見,法律法規可以不管不顧,一切都圍繞所謂的成功、所謂的面子,為了人前人後所謂的人模狗樣,為了八方四鄰所謂的光宗耀祖。其實,人人都知道“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也知道無才無德難擔大任、心懷鬼胎難成正果,但是,社會上的三六九等、阿貓阿狗們,卻是猶如蒼蠅逐臭、飛蛾撲火一樣,只要見到一丁點利益,就會像餓狼一樣,不顧一切撲上去,緊緊咬住,絕不鬆口,只想結果,不計後果。遺憾的是,一旦東窗事發,或者陰謀敗露,往往只會落得雞飛蛋打,或者身敗名裂,或者身陷囹圄,或者一命嗚呼的結局。那個曾經呼風喚雨、稱羨一方的所謂成功人士,卻在令人唏噓的感慨中,成為親朋好友或者非親非故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如此而已。

如果人生態度稍微積極一點,抱著不付出不獲取、少付出少獲取、多付出多獲取的市場交換原則去為人處世,那麼,因為這種人生態度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利益沒有什麼損害,所以,基本上能夠被大家所接受,因此,無論他最終是平凡還是成功,都會給人留下還算踏實的印象,起碼不會被人指指點點,不會被人瞧不起、看不上,更不會有啥災殃禍端。

而最積極的三觀和人生態度,就是那些對家庭、對單位、對社會、對國家心懷感激,或者心存敬畏,想到人生只有不算多的三萬余天,不好好珍惜每個日子,就白白浪費了光陰、白白浪費了生命,於是他們踏踏實實埋頭苦幹,勤勤懇懇辛苦勞作,他們信奉有播種就會有收穫,有付出就會有回報,而且生活與工作的歷練告訴他,只有經過汗水甚至血淚澆灌的事業,才會有令人刻骨銘心的成就感。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真的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了,那也只是偶然的幸運,只是不可持續的巧合,人生不可能永遠守株待兔且每兔必撞死在你眼前。於是他們努力,他們奮鬥,他們不斷進取,而且總是走正道,雖然明知這樣做會比走捷徑更辛苦,但還是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但不犯錯的路,即使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也從不抱怨,而且越挫越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比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開國元勳們,比如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南仁東等科學家們,比如馬雲、馬彥宏、馬化騰等科技達人們。這些舍小家顧大家,對社會和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才是能夠名垂千古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不是以從外部世界索取了多少價值來衡量的,而是以他們為這個外部世界貢獻了多少價值來衡量的。

私心與公心,人人皆而有之。到底是秉持私小公大,還是放任私大公小去為人、去處事?這都源於個體的選擇,有什麼樣的三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就像這次抗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同價值觀的選擇,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不同的結局一樣。有人負重逆行,有人輕描淡寫,有的心懷天下,有的擔心選情,而上蒼是最公平的法官:在我國眾志成城抗疫初戰告捷取得了不起成就的時候,國外卻疫情氾濫、一片恐慌。

三觀不合,無需湊合,各過各的,有啥好爭執的呢?口舌之快無濟於事,與其彼此浪費寶貴的時間,不如互不干擾各自遠行,你說對嗎?











敏聰看世界


比較認同,因為跟一些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真的很痛苦,受累的只有你自己。

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接受教育方式家庭觀念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三觀。。。

有的人三觀很正,走正直的路,不搞邪門歪道。有的人三觀不正,妒忌好鬥的,感覺世界拋棄他了,沒人愛他了,整個世界的人都是欠他的,喜歡想一些邪門歪道的東西。

現在說句不中聽的話,相親有的時候別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三觀合不合得來。。畢竟是要攜手過一生的人,條件在優渥,跟三觀不正的人一起生活,很累。

個人而言,生活中能認識各種三觀不正的人。本人一個同事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總感覺有人嫉妒他羨慕他,也總想著不勞而獲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巴結領導貶低自己的同事。羨慕外國的人,各種福利好啊掙錢多啊開放啊自由啊什麼的。其實我在想你真的要有那個本事為何還在國內混呢?

因為一個同事在他租房的小區買了房子,就說人家的錢不是正規來路了、為了顯擺逼自己的父母之類的。其實他說到逼父母這一塊,我還感覺這人雖然不咋滴,但是挺為父母著想的。後來聽他同鄉講才知道,他知道同事買房之後,逼著在家務農身體還不好的父母給他錢買房,還不是首付,要的竟然是全款買。省會的房價大家都知道居高不下的,他竟然還想著買二環的房子,還要複式的[捂臉]我不知道這種人怎麼想的,一個月拋出開銷撐死了能攢個4000多塊錢的人竟然要全款買房子。。。

那個同事買房子因為是獨子也到結婚的年齡了,家裡父母都有正式工作,贊助了首付錢,人家也沒想著全款買房子[捂臉]

因為他租房的地方離公司比較遠,我朋友有車上班經過他的小區,就死皮賴臉的纏著我朋友,讓我朋友送他上班,注意了,免費的[捂臉]講的話讓人感覺可笑,反正你順路就送我上班,你應該感謝我,有人陪你講話啦,一路上也不會寂寞了[酷拽]

我朋友其實很內向,沉默寡言的,也不好意思拒絕他。這種人求別人幫忙也是高高在上的感覺。。。。。就不會講些好聽的或者主動的給車主分擔下油費。。。。。

在我朋友的不好意思拒絕下開始不要臉的蹭車行為,這些也就不說了,關鍵他手腳不乾淨還在公司抹黑我朋友,車不好了開車技術不行之類的,氣的我朋友直接不讓他坐車了,又開始一輪的造謠。。。。。因為疫情的緣故這貨直接被公司裁員。。。。。也算是大快人心。

這是我目前為止認識最奇葩的一個人,三觀完全崩塌的一個人。。

這是我遇到過最奇葩的一個人。

三觀不正的人,只會一味索取,一味地貶低別人展現自己,貶低自己的國家抬高別的國家,嫉妒比自己優秀的人,做不到努力學習追趕別人的覺悟。沒有一點上進心,只想不勞而獲坐吃山空。。。

跟這種人在一起會讓你身心疲憊。。。。。要遠離這種人。。。。。。

謝謝!講的不好敬請諒解!


逝在眼前


我很認同這句話

在你的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人形形色色,有誰的人生能與你一致,所處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都會讓我們對很多事物有不同的見解,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自己世界觀。[紅臉][紅臉]

所以有時候你們三觀不同,容易起爭執不是因為誰這個人不好,而是因為你們的真的看事的態度不一樣。

社交中,能讓你個人能力有提升的,學到東西,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提升的(合拍的),這樣的不是更好嘛。何必為了與你不在同一“戰線”的人硬走一條路呢~[思考][思考]



養花的小姐姐


我同意,畢竟我覺得大家跟我一樣,不想去做公明儀!



三個面的硬幣


十分正確。物與類聚、人與群分。


博愛人間


同意不爭執,但可以適當辯論。每個人在討論問題觀點的背後是價值觀、環境、個人性格的不同,都會導致交流的公平性,因此求同存異是討論過程中要堅持的思想原則。此外,所有的爭執只為一個目的,求的對方的認同,因此在社交中,明白我們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而不是一定要怎麼怎麼樣。同時,交流可以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拓寬我們的認知邊界。


祥一的爸爸


我十分認同這句話,不單是不要跟三觀不一致的人起爭執,而且最好連朋友都不要做。什麼叫三觀,人生關,價值觀,世界觀。自我們出生之後,能開始思考時,便是我們三觀開始形成。人世間紛紛擾擾,又有誰的人生能一模一樣,身處環境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於是我們對事物的價值就有了不同的認知,前兩者相合就形成了我們獨自的世界觀。古人語:“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用戶行走浪人


認同。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也。

與其掙高下者,無異於“咬狗以報復狗咬”,非傻即愚。


北京寒江雪


完全贊同,道不同不相為謀,各種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多看看就好。


浙江傳承紅


嗨,我是ai如少年,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你說的這句話非常正確,道理很簡單,為什麼要跟別人爭論呢,爭論贏了又沒好處,我身邊有幾個親戚朋友就是比較喜歡爭辯的人,性格也比較耿直,常常一件小事就爭得好久,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爸跟他朋友兩人,爭論的問題是,牛的耳朵能聽見還是用鼻子聞,一個說能,一個說不能,老人家不會上百度,這下可搞笑了,一爭論就一個多小時,結果沒分出勝負,搞到最後兩人都見面不說話了,後來我們知道此事後,才知道兩人的矛盾是這個事。

所以有時候人家認定那個理,就不要再爭一下,哪怕對方是錯誤的,也不要去爭,轉移到別的話題去,至少兩人關係不會搞得不好,而且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爭論,贏了沒半毛錢好處。

你的觀點非常正確,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