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速!協和西院多學科會診搶救重症患者

“快!快!快!

病人出現不明原因出血,

趕緊請求多學科會診。”

3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

一名患者大出血,

牽動著在場醫護人員的心。


消化內科、介入科、麻醉科、ICU等

多學科專家團隊聯合

廣東醫療隊專家組全力救治,

最終這名新冠肺炎危重症

大出血患者轉危為安。


生死時速!協和西院多學科會診搶救重症患者


突發大出血

醫護人員連夜會診搶救


64歲的陳先生新冠肺炎病程長達兩月餘,接受有創通氣治療近1月,接受ECMO治療近20天,於3月13日晚從外院緊急轉入協和醫院西院ICU治療。經過系列對症支持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嘟!嘟!嘟!”3月21日晚10:30,陳先生從白天開始血色素和凝血功能便一再報警危急值,為患者靜脈輸注紅細胞卻一直沒有好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韋伊爾密切關注患者病情。一小時後,見患者腹腔出血情況嚴重,她立刻請求專科專家會診。


生死時速!協和西院多學科會診搶救重症患者

立即通知當值外科醫生床旁會診,

結合超聲和腹部情況

明確腹腔內出血,

建議完善檢查找出出血原因。


直至凌晨,

依然緊張忙碌著,

調節升壓藥、

全力使患者的

生命體徵維持在正常水平。


3月22日4:20,值班護師董強梅監測到患者膀胱壓高達38釐米水柱,立即報告醫生。在繼續輸血等抗休克治療的同時,醫療團隊按照會診意見在超聲定位下為患者引流,降低腹壓。患者生命體徵暫時穩住。


多學科會診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2日上午9時,廣東醫療隊領隊張挪富向協和醫院西院院長助理郜勇提出緊急召集多學科診療,希望集中全院最強大腦,竭力為患者提供科學精準的治療方案。


當天輪休、突然接到ICU緊急會診通知的協和醫院西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金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肖維民、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徐鳳華、放射科主治醫師劉德瀚等火速趕回醫院。


多學科專家會診決定,為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須進行CT或DSA(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再決定下一步手術方案。但危重症患者外出CT檢查的轉運風險極高,何況患者還上著ECMO,萬一途中呼吸機、ECMO等任何一個機器報警或故障,後果不堪設想。


“不拋棄,不放棄,

只要有一線生機,

我們都要盡全力救治患者。”

張挪富教授一錘定音。

一場生死時速的搶救

就此拉開序幕。


按照常規的外出CT路線,

患者需要經過一段

坑坑窪窪的黃土路,風險太大。

為避開這條路,

院方積極協調,最終打通了

繞道大馬路的外出CT新路線。


12:15,9位ICU醫護人員護送患者離開ICU,ECMO、呼吸機、氧氣筒、心電監護儀、微量注射泵、搶救箱、呼吸球囊等諸多設備環繞床旁,這段不到500米的路,走得步步驚心。


12:54,患者被安全送達CT室,就在醫護人員準備做CT事宜時,突然,心電監護儀上閃動紅色報警,患者血壓降至危險閾值,隨行醫生緊急調高去甲腎上腺素劑量,並提醒隊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CT檢查。


生死時速!協和西院多學科會診搶救重症患者

半小時後,有驚無險,患者順利完成CT檢查。經CT室團隊仔細閱片,終於找到腹腔內大量出血的元兇——脾臟出血!


找到大出血原因後,患者被緊急送往介入室實施介入手術止血。


接力搶救

患者被拉離生命線


14:30

介入手術開始,手術過程依然驚心動魄。術中患者心率持續走低,有創血壓監測數值測不出。ICU戰士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心電監護儀,及時發現異常,及時搶救處理,在持續靜脈輸血的同時,有序地進行復蘇搶救,千方百計維持患者心跳。


16:03

在這場歷經一個半小時的介入止血手術臨近尾聲時,患者卻又突發心律失常。專家團隊立刻指示在儘可能維持患者安全的情況下迅速返回ICU病房搶救,同時緊急提請心內科主任周子華會診,並指示做好隨時上V-A-V ECMO的準備。


16:30

患者回到ICU病房,ICU戰隊隨即與新加入的專家們攜手展開又一場搶救——藉助床旁彩超的透視小心翼翼對患者進行輸血等搶救治療,同時,謹慎地為患者手動抽吸腹腔積血,降低腹腔壓力。


17:00

患者上一秒200次/分、下一秒120次/分的“過山車”式心律終於穩定在80次/分上下。從上午10點便入艙全程護送患者、手術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的搶救團隊成員們這才放下心來,陸續離開隔離區享用遲到的午餐。


18:05

待陳先生的病情稍穩定後,白衣戰士為挽救又一個生命再次踏上征途,開始新一輪生死時速的賽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