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喬裝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說了什麼?嚇得崇禎臉色發白,驚慌失措?

大侃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外有滿洲八旗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和張獻忠起義反叛。崇禎皇帝找人測字,為何連寫了三個,算命先生都說:大明必亡?

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節約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依然收拾不了整個爛攤子。他是個皇帝,是整個國家的象徵、一個國家走向的指示標,如果表現出憂心害怕,那麼臣子必然人心浮動,加劇民心不穩,對整個國家而言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猛烈的打擊。而後人千方百計想揣測他當時的內心情感,民間便流傳起他測字的故事。

一日,崇禎皇帝喬裝出宮,遇見一個算命先生,便起意測字,竟全是不祥的徵兆。崇禎皇帝一開始說“友”字,算命先生問:“你要測什麼?”崇禎說:“國事!”算命先生沉吟了一會兒:“友字乃是“反”字出頭,預兆著反賊出了頭,大事不妙啊!”

皇帝自然是一驚,連忙說:“不,不是這個‘友’字,而是‘有’,有沒有的‘有’字!”算命先生說:“‘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問國事,便是一場災難。”崇禎不解,算命先生便說:“你看這個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國家垂危,江山不保。”崇禎皇帝強作鎮定:“你又聽錯了,不是有沒有的‘有’,而是地支的第十位的‘酉’字。”算命先生遲疑地問:“還問國事嗎?”崇禎皇帝答:“還問國事。”算命先生搖搖頭,說:“‘酉’字為九五之尊的‘尊’字去頭除尾,身為皇帝,頭沒了,腳也不在了,您說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崇禎皇帝又驚又怒,嘴咬著大衣巾,取出銀兩付款,先生卻連連擺手,道:“這錢我不能要。你口咬著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嗎?這般不吉利,這錢我收不得。”崇禎皇帝頓時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宮了。

在民間傳說中,還有流傳出其他崇禎皇帝測字版本,大體相同,不過測的字有所改變。比如說,崇禎皇帝本命朱由檢,於是便測“由”字,算命先生說:“田字出頭視為由,意思是農民反叛,要出頭了。”也有說崇禎皇帝在沒招的情況下,最後測了個“幽”字,算命先生說:“‘幽’字是山中兩根繩,在山中上吊的意思,不能再算下去了。”

同音不同字,卻給出了相似的結局。這不能完全說是算命先生的神機妙算,其實在這段明朝可說是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日子裡,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王朝氣數已盡,必亡。但一個算命先生怎麼有膽識議論國事,直接說出“不吉利”的話語呢?曾有人說,這個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手下軍師宋獻策,他眼見軍隊久攻不下,想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計策,混入城中演了這麼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擊潰了崇禎皇帝守城的決心,這便是民間傳說的“崇禎測字”的故事了,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也表明了當時明朝滅亡結局的必然性。沒過多久,李自成攻入城中,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盡了。

看起來,算命先生的預言都一一實現了,可傳說也許只是傳說。但這也告訴我們“三十六計,攻心為上”,倘若一個國家人心惶惶、難以管教、不能團結,這種精神上的折磨遠勝於身體上的折磨,那麼這種國家不必攻、內自破,而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領袖的力量,以一種令人信服信任的姿態帶領大家一起面對,而在這個傳說中,明顯崇禎皇帝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談何撫慰天下呢?


鄧海春


雙手難撐日月間,痛心傷臆仰長眠。
壯志未籌身先死, 世上再無朱由檢。

明代十六位皇帝中,最為悲劇的,就屬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崇禎帝,雖有千萬般治國的想法,奈何大明氣數已盡,李自成殺入北京,逼得崇禎的一把白綾吊死在煤山歪脖樹上。可悲可嘆!

崇禎帝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從哥哥天啟帝中接過權利的指揮棒,每一日都在想如何讓朝綱恢復,但是即使他再勤政,奈何大明朝已經爛到骨子裡了,即便是朱元璋再世,估計也是回天乏術,更何況是政治手段稍顯稚嫩的朱由檢呢。

崇禎帝算命,連抽三字,字字誅心

相傳,這崇禎皇帝在某日心情著實鬱悶,連日來的批閱奏摺以及議論朝政讓他身心乏累。加上各地起義不斷,朝廷財政捉襟見肘,更是讓他心煩意亂。於是便趁著空閒,喬裝打扮一番,出了皇宮,在大街上信步遊覽。

遊覽的過程中,碰到一位仙風道骨的算命人。按說貴為天子,對這些東西理應不會太感興趣。但是崇禎帝鬼使神差的竟走上前去,尋思著算上一卦。

算命人見崇禎帝走上前來,便請他坐下,詢問崇禎帝要算哪一方面?崇禎帝心道:“這婚姻財運前程我均不需要算,不如問問國事。”。於是就對算命的老者說道:“先生,我想算下國事。”算命的老者聽後很是詫異,這一般人都是算個人前程或者婚姻之類,怎麼此人會算國事呢?詫異歸詫異,嘴裡卻沒閒著:“那請公子寫個字,老夫這就為你算。”

崇禎帝本名朱由檢,於是他信手便寫了個“由”字,老者看後,眉頭緊鎖,對崇禎帝說道:“若你要算國事,這個由字可是不太好。”崇禎帝忙問道:“如何不好?”算命老者答道:“田字出頭視為由,那這田,就是說種田的人,就是農民,這由字的意思就是農民反叛,要出頭了。”崇禎帝一聽,大為惱火,但又不好表露身份,於是說道:“我寫錯了,應該是有,沒有的有。”算命的老者一聽,說:“若是這個有字,那就更不好了,你看著有字,是將大明兩個字各去掉一半,這樣就是江山難保,要剩下半壁山河了。”

這下,崇禎帝是真的緊張起來,但是還是要強裝鎮定,嘴硬的說道:“先生,我又寫錯了,不是沒有的有,而是幽靜的幽”。算命的老者一聽,大驚失色,連忙道:“這個字更加不吉利,幽字是山中兩條繩子,這分明是要吊死之象啊!”

崇禎帝一聽,面如土色,失魂落魄的丟下銀子,跌跌撞撞的回宮去了。

這個故事呢,正史中沒有記載,均是野史和民間傳說而來,其實這個故事也有很多紕漏,比如說,這算命先生,是何方神聖?竟敢能在大街上對一個陌生人言談國事,且口出如此喪氣的話,要知道明代最出名的就是錦衣衛,要是真有這種人,早早就會被抓起來了。也有版本說,這個算命先生乃是李自成的手下,為了瓦解崇禎的的信心,特意裝扮,待得崇禎皇帝出城,便為他算命,言語中,使用“攻心術”來讓崇禎帝的決心崩潰。這一招,真乃是殺人誅心。

當然,明朝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李自成兵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揮劍殺死自己的皇后妃子以及兒子女兒後,身邊僅剩太監王承恩,崇禎帝寫下血書,懷著滿腔的悲憤、孤獨、寂寞與絕望,上吊而死,大太監王承恩以頭撞地,血流如注,失聲慟哭,對著帝王遺體行了三拜九叩的臣子之禮後,吊死在老槐樹旁邊的海棠樹上。
大明帝國,至此滅亡!


史曉生


有關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算卦的事有許多版本,不過不是崇禎自己去的,而是派大太監王承恩去找算命先生。親們不必當真,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

不過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瞭解一些心理學,那就是通過暗示可以左右一個人的行為。在講這件事之前,我先和親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死刑犯,在處死他之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事先行刑官告訴他要用激光刀在手腕處穿刺一個洞,血會慢慢滴落,大約兩天後,人就因流光血而死亡。

行刑那天,執行官對死刑犯說:“為了防止你害怕,出於人道主義要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然後用無痛激光割個小口。”



事實上心理學家只是蒙上了他的眼,綁住四肢,在旁邊地上放了一個臉盆,盆的上方懸掛一個瓶子,裡面的水隔一分鐘落一滴,這滴冰涼的水滴首先落在手腕處,然後聚集後滴落盆中。(親們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

結果你猜怎樣?罪犯兩天後死了,身上沒有一點傷痕,原來罪犯在暗示的作用下死了。

崇禎算卦的事就是利用暗示殺人的翻版,事情是這樣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圍北京城,崇禎在內外交困情況下,命貼身太監王承恩進城找個算卦的問下國事。崇禎此時也是昏了頭,當政時不問蒼生,現在出事了問神仙。

有道是無巧不成書,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在這一天也想進城打探下宮中情況。



宋獻策原本是測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門遁甲等理論知識。他的傑作是在李自成起義之初製造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意思是說“姓李的將來要稱帝”,這也是利用了暗示的理論,李自成真把自己當做真命天子了,他的隊伍很快發展壯大。

縱觀歷史,宋獻策就是一個江湖老油子,能洞察人心的“心理學家”。

宋獻策喬裝打扮一番,在北京城牆根擺開了卦攤,卦攤上一面布幡迎風招展,上書:“鬼谷為師,管恪為友”八個大字。

這時崇禎派來的太監王承恩看到了測字先生,當然他不認識宋獻策。王承恩走了過來。宋獻策看顧客上門,主動打招呼道:“客官要測字嗎?保管百靈百驗,不靈驗不要錢”。

王承恩答言道:“我家主人是做官的,不差錢,現在天下大亂,主人讓我問問國事如何?只要算得準,必有重謝”。

宋獻策察言觀色,看此人嘴上無須,說話娘娘腔,斷定這是個宮中太監,又看他吃的腦滿腸肥,油光滿面,進而斷定是個有身份的太監,至少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人,於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我說靈驗不算數,客官寫個字一測便知”宋獻策說道。

“不用寫了”,王承恩說著話用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為友”的“友”字,就這個字吧。

宋獻策看了一眼,把“友”字端端正正寫在紙上。裝作掐指一算,沉吟片刻後,眼珠一轉說道:“客官若問國事,這個字恐怕有些不妙。”

“主人來時吩咐就是問國事,先生但說無妨。”王承恩不耐煩說道。

宋獻策:“你看這「友」字,遮去上邊那半撇就是一個「反」字,客官測的是「友」字,恰恰是「反」字出了頭,若從字形來看,恐怕是「反賊」要出頭了。

王承恩急忙改口說:“不是這個「友」字,是有無的「有」字。

宋獻策在紙上寫下了「有」字,實際寫字的功夫老宋腦子在極速考慮下面如何忽悠王承恩。




宋獻策放下筆,很神秘小聲說:“這個「有」字更加不妙。

王承恩急忙問:“先生快點告訴我哪裡不妙?”

“你看著「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捺;下面「明」字卻無「日」,這就說明「大明」的江山已經去了一半,缺「捺」就是「無奈」,對時局無人能改變,無「日」就是「來日無多」,客官回去後讓主人早做打算。

王承恩聽了,頭上直冒冷汗,可他仍想討個吉利,又改口說:“不是這個「有」,是「申酉」的「酉」字。

宋獻策還是老樣子,把「酉」字一筆一畫寫在紙上。然後掐指一算。片刻,宋獻策故作驚訝說:“這個字更加不妙,客官還是換個字吧。

王承恩急眼了。“就這個字,先生但說無妨”。

“客官,還是別測了,錢我不要了,你走吧”。宋獻策故意說道。

其實這是宋獻策的攻心之計,在這節骨眼上,他料定王承恩不會走。

常言道:“天機不可洩露,客官不要為難在下了”。宋獻策裝作有口難言的樣子說道。



王承恩著急的說:“一個民間測字,說說又何妨?”

宋獻策看火候到了,於是說:“客官,恕我直言,這「酉」字十分不吉利,他是「尊」字的中心,「至尊」就是皇上,可這個「酉」字,上無頭,下無腳,如此看來豈不是“至尊”要斬頭斬腳嗎?

王承恩聽罷嚇得魂飛魄散,扔上銀子就跑回了宮。

等回宮見到崇禎皇帝后,一五一十把經過說了一遍。只見崇禎面色發白,驚慌失措,他急忙把王承恩打發走了。

回到後宮,崇禎逼著皇后、妃子們上吊,然後殺死了女兒,把兒子交給手下保護出了宮,他自己來到景山上吊自殺了。

結語:崇禎上吊自殺有暗示的結果,一個人感到前途渺茫時,千萬不要找測字和相面的,這些所謂的半仙都是根據你的行為來判斷,這些人知道,只要找他們算命,斷定你肯定遇到了什麼事,然後說些兩頭堵的話,讓你自己找結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世上哪有“什麼半仙”啊!


秉燭讀春秋


明思宗朱由檢一一即崇禎皇帝。具有多重性格,有明有昏,多疑是他的死結,但無人否認他是一個勤政的皇帝。

他是從其皇兄朱由校接過來的爛攤子。當時各地農民義軍狼煙四起,大明皇朝搖搖欲墜。客觀的說他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三更歇五更起,近十七年就是這樣熬過來的。

恰逢幾年大災,各地災民紛紛起義,尤其是李白成一支直逼京畿。而關外也很兇險,自他聽信讒言冤殺了袁崇煥,世人稱之"自毀長城"。使後金(即後來改名的大清)直逼山海關下。內憂外患使崇禎帝陷入恐懼之中。



本題的提問就是在這種背境下發生的。傳說為主,可信度很低。

說崇禎對未來己失去信心,一天私自打扮出宮去,遇一測字先生便去測一下國運。

他首先無心的寫了一個"酉"字,未料先生講,酉乃尊箭頭去尾,九五之尊應指當今皇上,命不久矣。

崇禎忙說沒寫好,應是"友",未料先生講,友乃反出了頭,大明必亡矣。

於是崇禎乾脆說兩字都不是,而寫了一個"有"字。先生解釋:有上下結構,上為大字不全,下為明字缺日,說明大明江山雖亡,若經營好可保半壁。



這種江湖文字遊戲本不可信。但很多書中描寫這是闖王帳下牛全星所為。

大廈將傾,無人能支,朱由撿在早朝擊鼓時,竟無一臣子到。於是便吊死在煤山,總算為大明和自己保留下最後的體面和尊嚴!


晚亭與落霞同暉


哈哈,這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歷史,姑且當做是飯後談資來看待吧。

在崇禎皇帝自知大明王朝日薄西山的時候,心灰意冷的他來到街頭鬧市,看到有個算命先生在路邊擺攤,於是便心生新意,想過去算一下大明的前途命運,也權當做是自我安慰了。



於是他走上前去,讓算命先生幫自己測一下字,算命先生問他要測什麼字,崇禎一想,便出了一個“有”讓算命先生測算。算命先生問崇禎要問國事還是家事,崇禎自然回答問國事,本以為算命先生能夠給自己一個好結果,誰知道算命先生神情凝重,給崇禎解了這個字。

他說,“這字不好,為什麼?你看這個‘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這意味著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說這國事能好嗎?”崇禎心頭一凝,儘管知道大明難逃此劫,但是他沒想到算卦的都和他這樣說,這讓他心中就更加沒了底氣了。不過他還是心存一絲希望,便同算命先生耍賴說他說的不是“有”而是“友”,讓算命先生重算,寄希望能夠有個好結果。

誰知道算命先生又給了一個不好的說辭。“這個字同樣也不好,為什麼?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賊的‘反’字出頭,反出頭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崇禎眼前一昏,心想這算命的前後都有理了是吧。於是又打算耍賴,說他要測的不是“友”而是“酉”讓算命先生再算。



算命先生又有了他的說辭,講:“你看這個‘酉’,是九五之尊的那個‘尊’字,砍頭砍腳,皇上都沒了,你說這個國家還能好嗎?”

崇禎聽後,心頭一涼,垂頭喪氣的離開,他自己心底最後的希望也在此刻蕩然無存,毫無鬥志可言。最終的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而崇禎也落得個煤山自盡的下場。


妙齡老翁談歷史


其實這個故事並非出自正史記載,而是現代作家姚雪垠所寫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傳中的經典片段。姚雪垠,現代著名作家,曾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小說中記載,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大明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叛亂,外有皇太極的八旗鐵騎,可以說國勢頹微,江河日下。


崇禎皇帝憂心忡忡,面對兩線作戰的壓力,自己也到了崩潰的邊緣,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根本無法平衡關內關外。於是他聽說在北京的前門外有一算命先生,測字極準,病急亂投醫,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決定前往一試。

崇禎皇帝喬裝打扮成一個商人,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到了前門,看到測字先生仙風道骨,崇禎內心感嘆:此人絕非常人!

“先生測什麼字?”測字的問到。

崇禎想了想說到:“友!”

“測哪一方面呢?”

“測大明國勢!”

只見測字之人一邊看一邊搖頭:“這字可不好,友字乃反字出頭,反賊有出頭之日,不好!不好!”

崇禎一聽,連忙說到:“是有!不是友!”

測字的說到:“有,乃大明兩字各缺一半,大明半壁江山怕是要拱手相讓了!”

崇禎聽到後,內心幾乎崩潰,連忙說到:“先生,我之前說得都不對,你測這個酉!”

“這個更不好,酉乃九五之尊的尊去頭掐尾,大明天子恐怕要身首異處了!”


崇禎絕望了,呆坐在地上,很久沒緩過神來,看來大明氣數已盡,不再找他測字,而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緩緩的走回了紫禁城。

後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南明小朝廷在江南苟延殘喘了十幾年,最終還是逃不出滅亡的命運。

這部小說寫的精彩,段子編的漂亮,但真實性幾乎為零,不過是小說家的渲染,大家權當一樂,聊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故事是現代作家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傳中的經典橋段。

1644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江河日下,外有皇太極的八旗鐵騎,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反叛,武將不思戰,文官只謀財。崇禎皇帝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依然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天心煩意亂,決定和大太監王承恩出宮散下心。

喬裝打扮的兩人走到正陽門外,看見一卦攤,迎風招展的布幡上書:“鬼谷為師,管恪為友”,崇禎見此人仙風道骨、氣質超凡,想來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讓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能夠讓大明江山轉危為安!

真是無巧不成書,此人及是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宋獻策原本是測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門遁甲等理論知識,他見城池久攻不下,就以算卦為名,進城打探消息。

宋獻策察言觀色,以前見過崇禎畫像,見王承恩嘴上無須,腦滿腸肥,油光滿面,斷定肯定是有身份的太監,立馬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宋獻策立即起身招呼道:“本仙乃淳風在世、天罡又生,算卦百靈百驗,否則倒找200兩”。

崇禎皇帝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為友”的“友”字,老宋問:“先生要測什麼?”崇禎說:“國事!”

宋獻策故意沉吟了一會兒:“友”字乃是“反”字出頭,反賊有了出頭之日,這大明江山還能好嗎?”

崇禎一驚,連忙說:“是有沒有的‘有’字!”老宋說道‘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問國事,便是一場災難。”崇禎不解,老宋忽悠道:“你看這這個“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邊,國家垂危,江山不保。”

崇禎冷汗夾背連忙改口說,我說的是申猴酉雞的“酉”字。老宋見狀暗喜,不慌不忙的說,“酉”字就更不妙了,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頭上兩點,去掉腳下一寸,連最尊貴的皇帝都砍頭斷腳,大明朝還有什麼希望?

旁邊太監王承恩急得火冒三丈,扯著公鴨嗓叫道:不是申猴酉雞的酉,是曲徑通幽的幽!老宋說:‘幽’字是山中兩根繩,有兩個人要上吊了!”,王承恩見崇禎臉色蒼白,想起皇帝本命朱由檢,便又說道“由”字,老宋說:“田字出頭視為由,意思是農民反叛,要出頭了”。

崇禎皇帝又驚又怒,嘴咬著大衣巾,取出銀兩付款,先生卻連連擺手,道:“這錢我不能要。你口咬著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嗎?這般不吉利,這錢我收不得。

宋獻策故意說道“閣下,測字都是一字千金,一個字就能斷出來,換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的,天意不可違呀,凡事要早做打算呀!”

崇禎頓時覺得五雷轟頂,一陣暈厥,看來大明氣數已盡!

不久,李自成大軍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看到結髮之妻周皇后懸樑自盡,冷笑說道:死得好!隨後崇禎對長平公主說聲:“汝何故生我家!",揮劍向太平公主砍去……披髮跣足,一直逃到景山之上,盡去朝服、以發覆面的上吊而亡。


美麗青春您真痘


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留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不乏後人汙衊之詞。

“不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就是古人所推行的價值觀,但是真的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更多的是“成王敗寇”,失敗者根本沒有發言權,更加沒有人會為失敗者“美言”。

所以崇禎留下來的笑話越來越多、越傳越廣,一直到今天都廣為流傳,所謂的崇禎與算命先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其實是非常熱愛大明的,一心一意的想要將大明朝發揚光大,但是事與願違,積重難返的大明遇到“志大才疏”的末代皇帝,想要振興也難啊。

明朝的局勢實在是令崇禎心煩,因此特意微服私巡,也想要給自己散一散心。

但是沒有絲毫生活經驗的崇禎,就算是喬裝打扮,在有心人眼裡也像夜晚的明燈一樣醒目,更不要說大明皇宮篩子一樣的保密措施。

偏偏好運氣在登基以後就已經用盡的崇禎,遇到了李自成派進北京城裡打探消息的謀士,於是好戲開鑼。

一位“喬裝打扮”非常失敗的亡國之君,找到算命先生開口就要“算國事”,就差直接跟算命先生說我是“皇帝”了。

精明的算命先生沒想到能夠遇到這樣的好事,本來只想打探消息,現在遇到打擊崇禎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機會。

崇禎找算命先生測字,先出了一個“有”字。

算命先生說,“有”字,就是“大”“明”兩個字各剩下一半,表示大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崇禎改口說,我說的是朋友的“友”

算命先生卻說,“友”字,就是一個“反”字出頭,反王、義軍都出頭了,大明朝還有什麼指望啊;

崇禎冷汗直流,連忙改口說,我說的是十二地支中的“酉”字。

算命先生才智非凡,不慌不忙的說,“酉”字就更不妙了,這是“尊”字要砍頭斷腳,連最尊貴的皇帝都砍頭斷腳,大明朝還有什麼希望?

這下子崇禎徹底的心灰意冷,認為大明朝的滅亡是天意,再也不心存僥倖了。

儘管如此,算命先生還不放過打擊崇禎的機會,在崇禎掏錢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表示“閣下晦氣太重了,我可不敢收死人的錢”。

崇禎傷心欲絕,就連想要招安李自成的計劃都放棄了,回到皇宮就在煤山自縊身亡了。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這件事其實是被李自成給算計了,據我瞭解,當時崇禎雖然面對局勢已經無力迴天,但是卻不到坐以待斃的時候,他再堅持堅持,或許真的有轉機,但是經過此事,信心受到了打擊,加速了滅亡。

宋獻策的計策

這一天,李自成唉聲嘆氣,久攻不下的大明朝,讓李自成有點著急,於是他找到了他的軍事宋獻策,這位宋獻策外號“宋矮子”,但是他是人類的矮子,卻是智謀的巨人,正是因為有他在,李自成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宋獻策見到李自成,第一句話就是,大哥不必煩悶,很快就會成功了。李自成有點吃驚,問他你怎麼知道我想問你什麼呢?宋獻策哈哈大笑,此時勝局只是時間問題,您的問題肯定就是時間啊。

李自成一聽,很高興,趕緊說道:“先生可有良策?”宋獻策神秘一笑,我親自去一趟京城,來一招“殺人誅心”。隨後兩人密謀了起來。

憂國憂民的崇禎

大明朝到了崇禎的手裡時,就像是一個破篩子,四處堵漏,忙了崇禎身心疲憊,可是千瘡百孔的大明朝依然沒有什麼起色。

關外有大清,關內有李自成。內憂外患,如假包換。崇禎經常夜不能寐,卻也無計可施,有點失落的崇禎決定出去走走,散散心。

這一天崇禎喬裝打扮一下後,來到了京城之內,熱鬧的京城讓崇禎有點感慨萬千,這景象或許未來不久他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吧。

正在他鬱悶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算卦的先生,這位先生的“口氣”不小,旗子上寫了八個大字,“鬼谷為師,管恪為友”。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宋獻策本來就精通測字和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門遁甲。當年李自成起義的時候,就是宋獻策製造了“十八子,主神器”的營銷手段,擴大了李自成的影響力,聲稱未來姓李的稱帝,這才有了李自成的成功。

今天宋獻策來假裝算卦先生,沒什麼壓力,屬於本色出演。

崇禎皇帝見到這位算命先生,覺得他的廣告語很囂張,他就想看看到底這算命先生有什麼本事。於是他來到了算命先生的攤子前,要求算命。

宋獻策問他想算什麼,崇禎說想測字。宋獻策暗喜,正中下懷。看崇禎儀表不凡,定然是權貴出身,宋獻策心中已有了計較。

崇禎說他要測一個“由”字,宋獻策這次前來,就是為了他的“攻心”之計,所以不論這位公子哥測什麼,他都會想辦法蠱惑人心,讓大家相信大明朝要完蛋,李自成要稱帝。

當崇禎說明要測國事的時候,宋獻策多看了崇禎一眼,便開始解字。

宋獻策故意吃驚的看這個“由”字,然後誇張的說道,完了完了,這下完了。崇禎一聽,有點不悅,什麼玩意就完了?宋獻策接著說,這個“由”字是“田”出了頭啊,說明農民起義要成功啊,這可不就是要完了嗎?

崇禎一聽,趕緊辯解道,我說我要測的是“有”,不是什麼“由”。宋獻策故意裝作吃驚,啊??完了完了,更完了。崇禎這時候有點心虛,趕忙問宋獻策到底咋了?宋獻策說,這“有”字上方是“大”字少一點,下方是“明”字沒了“日”,這說明大名江山已經丟了一半了呀!

崇禎腦袋嗡一下,趕緊繼續辯解道,我說測的是“友”,你說的什麼玩意啊。宋獻策一屁股坐回了凳子上,開始冒汗了。崇禎一看,他也冒汗了。宋獻策說道:“友”正是“反”字出了頭,這說明反賊要打敗大明朝了啊。

崇禎臉色難看,辯解道:我說我要測的是“幽”,宋獻策一聽,突然勸崇禎快走吧,不測了,銀子也不要了。崇禎急了,逼著宋獻策要說出原因。宋獻策“無奈”的繼續測字,他說這“幽”字,正是一座山和兩根繩子啊,說明您要大禍臨頭啦!

崇禎或許是急了。他大喊道,你放屁,我要測的是“酉”字。宋獻策一看,再看看臉色慘白的崇禎,慢慢的說道,這“酉”是“尊”沒了頭,下無寸地立足的意思啊。聽了這個話,崇禎下的用嘴咬住了自己的領口的方巾,緊張的顫抖起來,汗珠不斷的留下來,一見此景,宋獻策計上心來,對他說,你用嘴咬著方巾,這不正是“吊”字嗎?

宋獻策又問道:“您到底是誰?為何下場如此悽慘啊?”崇禎一聽,幾乎昏厥過去,趕緊逃離此地,匆匆回宮去了,很快就病倒了。

隨後不久,李自成殺進京城,崇禎在煤山上吊自盡身亡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別忘記關注我哦,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和大家分享。您的順手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您!


野史日記


這是姚雪銀歷史小說《李自成》裡面的經典橋段。

當時我讀大學,看到這一段,由不得拍案叫絕。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話說崇禎十七年,內憂外患,東有建州奴建立的滿清政權不斷入關搶劫,山海關早已形同虛設,西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不斷蠶食鯨吞,整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如風中的燭火一般,感覺馬上就要熄滅。

崇禎煩悶之際,決定出宮去散散心,走到正陽門外,卻發現有一個算命先生在那裡打著一個幡子,上書“鐵嘴神算”。崇禎上前打量,只見此人仙風道骨、氣質超凡,想來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讓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能夠讓大明江山轉危為安!

看到身穿便服的崇禎到來,鐵嘴道士說“請問閣下是算命還是測字?”

崇禎回答:“測字,想問國事如何?”

鐵嘴說“閣下要測哪個字?”

崇禎答道“有!”

崇禎本以為,有字意味著“大有”之卦,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就能讓大局轉危為安。沒想到鐵嘴大搖其頭說:

“閣下,不妙啊!這個“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邊,不妙不妙啊!”


崇禎大驚失色,趕緊改口“不是有沒有的有,是朋友的友!”崇禎以為,大明還能沒有朋友嗎?

沒想到,鐵嘴的解釋更絕——“友字更不妙!友就是反字出頭,反賊有了出頭之日,還有大明江山的好處嗎?”

崇禎覺得,鐵嘴這是強行解釋了,於是改口道“不是朋友的友,是理由的由!”

鐵嘴一語道破,這和“友”字一樣!由是田字出頭,種田漢們一出頭,那不就是老百姓們都要造反了嗎?


崇禎表示不信邪,再次改口“不是朋友的友,是申猴酉雞的酉!”

鐵嘴則說“閣下,測字都是一字千金,一個字就能斷出來,你何必換了兩次,莫非有什麼執念不成?”

崇禎“這酉字,可有妙解?”

鐵嘴則說“罷罷罷!本來不要說的,你既然非要聽,我就說給你聽!這個酉字,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頭上兩點,去掉腳下一寸,掐頭去尾的九五之尊,還能存活嗎?”

崇禎頓時覺得五雷轟頂,一陣暈厥!


旁邊太監王承恩看不過去了,不是申猴酉雞的酉,是曲徑通幽的幽!

鐵嘴說,你換一萬個字,命運都不會改變,幽字就是山中掛著兩根繩,有兩個人要上吊了!

王承恩也被鎮住了!

不久後,李自成軍隊打到北京城下,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帶著太監王承恩在故宮後門的煤山上一人一根繩子,上吊自殺了。

必須承認,算命測字看風水這些東西都是封建迷信,通過這些東西想要預測或者改變自己人生的走向,完全就是痴人說夢。

也必須看到,算命測字對於被算命的人來說,又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類似於俄狄浦斯效應,當一件事已經被預測到,不管是當事人千方百計避免他的發生或者潛意識促成他的發生,都會造成這件事的發生。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烏鴉嘴效應”。烏鴉說什麼壞話都是準的,喜鵲說多少好話都未必會實現,這就是“墨菲定律”。

這個故事的其他版本中,算命的鐵嘴先生其實是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李巖所假扮而成的。這一切,是李自成兵不血刃取得北京城的攻心戰,事實表明,他也確實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我國很多的歷史小說中,類似於鐵嘴這樣的神人特別多。比如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就出現了鄔思道等三個神人。只不過在電視劇中被消減為一個人了。

與這個故事很相似的,還有一個是來自於熊召政所寫的小說《張居正》。好像是一個邵先生算命的,直接導致了張居正搞掉了高拱。這個故事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