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思巷” 消失的老街巷 流傳的九思之訓


成都“九思巷” 消失的老街巷 流傳的九思之訓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符號,也有兩種情結是永遠無法割捨的:美食和老街,似乎無論在哪兒都會有講不完的故事和吃不盡的美食。曾經的九思巷就是這樣一條深藏鬧市的老街,它位於成都騾馬市,吸引著形形色色的人,慕名前來。如今的九思巷,已經消失在繁華的城市之中,能看到的,只有團團圍住曾經的九思巷的工地圍牆。“君子有九思,見得思義”,九思巷就如同它的名字般古樸的存在,承載著不同的滄海桑田與聚散離合,現在的九思巷不復存在,留給後人的也只有老一輩的回憶以及發人深省的九思之訓。

  為何得名九思巷呢?根據《成都縣誌》中記載,在清朝同治年間,這條長約300米的小巷子被命名為“九思巷”。“九思”取自《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說的都是待人處世應有的品德,意思是看的時候要看明白,聽的時候要聽清楚,面色要溫和,容貌要莊矜,言辭要誠懇,做事要認真,有疑問要請教,發怒要考慮後果,見到利益要考慮是否該得。

  也有傳說,九思巷的名稱沒那麼高大上,其實只與年羹堯有些關係。清康乾年間,年羹堯任四川巡撫,把少城修成滿營,分設駐防荊州的滿蒙兵二萬五千人來成都駐守。為避免滿人和漢人發生衝突,他奏請清廷,從西北遷來一批迴民,安置在西御街口到羊市小東門一線,形成緩衝地帶。為尊重回民宗教習俗,除在皇城外設牛肉市場外,還修建了十所清真寺,從南往北數,為八寺,九寺,十寺。至今八寺巷之名尚存,羊市街十寺之廟還在,界於其間的九思巷,無疑應是九寺巷。九寺九思同音,到了現代,找不到九寺的遺蹟,也沒有文獻圖籍的支持,所以遵循《成都縣誌》的記載,這裡被確定為“九思巷”。

  如今的九思巷不復存在,要了解這條街巷,除了文字資料記載和老照片之外,還有附近老一輩的回憶。王婆婆就是住在九思巷附近的“老成都”,她在附近經營著一家小超市,關於九思巷,她有著說不完的回憶。聽她講,過去的九思巷東頭,院壩成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裡,巷巷面、燒烤攤、理髮店、小賣部各佔其位,小孩子在巷子裡歡聲笑語,大人們在巷子裡下棋打牌、納涼閒侃話家常,小販走街串巷的吆喝聲夾雜著夏蟬的鳴叫不絕於耳,人頭攢動、嘈雜鼎沸……巷子裡雞犬相聞,就在一街之外,騾馬市的銀行大樓林立,可謂熱鬧非凡。

  “現在這裡都被拆遷了,曾經的住戶也離開這些老房子搬去別的地方了,不知道以後這裡會變成什麼樣子。”說到這裡,王婆婆唏噓不已。

  提到九思巷,就不得不提這裡的馮家大院。《後漢書·馮異傳》中記載過這樣一位奇人:“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大樹將軍’。”此人便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馮異。馮氏子孫以馮異不居功自傲為榮,便於馮氏宗祠楹聯上題寫“始平世澤,大樹家聲”之言,以此為家訓。馮家大院於上世紀初葉就誕生於九思巷,是民國時期顯赫一時的 “四川防區”軍閥四巨頭之一田頌堯所修,後贈予其岳母。田頌堯岳母姓馮,宅子便得名“馮家大院”,“大樹家聲”作為馮家家訓,也被刻在大院門洞的匾額上。

  曾經存在過的每一條街巷,都是城市發展的記錄者,每條小巷都記錄了這裡所發生的一切,它們或許會被覆蓋,但永遠都不會被磨滅。如今站在瓦礫之中,看著曾經的九思巷一點一點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關於九思巷的九思之訓,卻也被傳承下來以誡世人,這亦是時光的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