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很多媽媽很容易崩潰?同樣帶娃這麼累,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媽媽們當年都這麼過來了也沒說啥?

大寫人


我是大禾媽,我愛帶娃逛,大禾現在16個月啦!

我的媽媽是50後,一個工廠的職工;我是85後,一個普通公司員工。

媽媽當年是31歲生我的,在那個年代肯定是大齡產婦了。我可以想象媽媽沒懷上我之前肯定受了不少閒言碎語。

後來,爺爺奶奶嫌棄我是個女娃娃,從來就沒帶過我,我印象中聽說爺爺奶奶喜歡聽大戲喝早茶,也很喜歡我堂哥堂姐,但是不知道為啥,就不喜歡我。

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手工活,就是穿燈泡/做雨傘/做假花之類的;通常也熬到很晚很晚;

爸爸媽媽有時候也會吵架,偶爾也看見過媽媽被氣哭。

2000年,單位體制改革,媽媽下崗了,那年我初中。姑姑幫媽媽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個私人公司裡面打工,從事業單位轉向私人單位,就不用說落差有多大了,那時候只記的媽媽晚上把工作帶回家,一直做一直做。

後來我上高中,大學,畢業,媽媽中間換了幾次工作,媽媽也沒特意跟我說,只是提到的時候,媽媽會稍微提一句。

我結婚生子,媽媽經常說我運氣好,遇到一個好婆婆,少操不少心,讓我好好孝敬婆婆;

我跟孩子爸爸吵架,媽媽會跟我說好好溝通,給我講她和爸爸以前的事情;

經濟壓力大,公司降薪,媽媽告訴我她從事業單位轉到私人單位的經歷;

我才發現,我今天經歷的,原來媽媽早就經歷過了;唯一不一樣的是,媽媽比我堅強。

最後回答樓主的問題:

1為什麼感覺現在很多媽媽很容易崩潰?

其實不管哪個年代,當媽媽都很容易崩潰,而現在微信/微博/社群/抖音/頭條等等媒體的崛起,讓大家有了發洩的平臺,從個性轉向共性,形成話題,引起共鳴;

而我們媽媽的年代,大部分都是自己默默消化。

2同樣帶娃這麼累,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媽媽們當年都這麼過來了也沒說啥?

因為媽媽是超人,而超人永遠不會說累。我們自己的媽媽是這樣,我相信我們也是這樣。

在孩子面前,媽媽永遠是超人。


帶娃逛


我女兒上初一,說實話我女兒從小到大沒讓我崩潰過。女兒出生後兩個月就是我一個人帶,當然月子裡她奶奶照顧我們,由於她奶奶身體的原因,兩個月後我全職自己帶孩子。當然娃她爸從沒缺席孩子的成長。因為老公天天上班,也沒有人搭把手,所以我家小孩從小就不寵著,對她說一不二,說罰一定會罰,說賞也一定會賞,撒潑打滾在我們這不管用。所以我家小孩算比較好帶。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開始上班,她似乎很享受幼兒園的生活一次也沒有哭鬧過。進入小學後因為學校離家只隔了一條街,所以自己上下學。我們沒有特別“參與”她的學習,我們認為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所以我們從沒陪娃寫過作業,數學口算記時間,英語默寫、拍視頻,語文默寫都是自己完成。四年級開始不檢查她的作業。當然我們並不是完全不管,她不會的數學題,她爸也不會的話會上網找答案,自己搞懂了,再教孩子。

我們沒給她報過任何補習班,孩子現在上初一,碰上現在的疫情,一個人在家上網課,也不用我們操心。當然,我只能說到目前為止她的學習還可以,畢竟,有難度的學習生涯才剛剛開始。不過期盼孩子優秀的同時也要做好她不夠優秀的準備


九月的高跟鞋1209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關於帶娃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很累的,只是說每個時代養育娃帶大娃的標準變了。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情況和大家說一說。

現在的媽媽和之前年代的媽媽追求不同。之前的媽媽追求孩子吃飽穿暖健康長大就行,現在的媽媽追求孩子要吃好穿好,健康,更要優秀和快樂並存。

目前為二胎媽媽,我在帶娃的過程中也經常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我小時候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姐姐穿過的,那時五角錢就可以買到一根雪糕或酸梅粉等小零食,那時的物質是匱乏的,但是小孩子更容易快樂。而作為父母的爸媽,也一直為讓孩子吃飽穿暖而拼搏。

可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如今的媽媽養育孩子,肩上所負擔的任務不單是讓孩子溫飽,更是要讓孩子更快樂,還要更優秀,這對媽媽們來說是很難辦到的。因為現在的課本知識不僅比之前更難了,媽媽們要想跟上孩子的腳步必須不斷自學,否則很難教育孩子。

另外,現在競爭壓力那麼大,誰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拔尖,誰都不想在起跑線上落後,這不僅給媽媽壓力,還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媽媽們的焦慮往往也無形中影響了孩子,孩子喘不過氣來,精神壓力大,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又學習棒棒,媽媽們不但要輔導孩子功課,而且更重要的責任要悉心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這是之前年代媽媽們所沒有的壓力。

綜上所述,說現在很多媽媽很容易崩潰,與其說是帶娃身體累,不如說是帶娃精神方面壓力大,家人包括丈夫、老人等都喜歡不由自主地想當然把這種帶好娃的壓力看作是媽媽們的事情,導致媽媽們帶娃身心疲憊。因此要想緩解媽媽們的壓力,其他家人也要一起幫助媽媽,和媽媽一起探討讓孩子更好成長的教育方式,這樣崩潰的媽媽們才會少一些。

最後祝媽媽們都能自我調節,帶好娃,自己也要身心快樂。

歡迎關注“小明和小小凡”,和我一起努力,愛心科學育兒,做優秀家長!





小明和小小凡


孩子剛六個月,我和婆婆一起帶我有時候都覺得累,娃要抱,不願意坐,小時候睡覺很容易驚醒,所以抱睡著了才放下。你們應該也見過這樣的娃,也不是慣出來的,月子裡很會自己睡,之後就要抱著。

現在大點了,他精力也好,從小不愛睡覺,那些時間就要陪他玩,逗他,帶他出去玩。

以前的娃都是父母生好多,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大的可以帶小的,家務也有家裡孩子坐,那個時候又沒啥條件講究,都挺簡單的,現在不一樣了。就一個兩個娃,基本差不太多大,大的要管,小的也要照顧,這樣就很累。

還有就是心累,我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如果一天都是我帶娃,我真的會崩潰的。心情也容易煩躁,怪不得那麼多人抑鬱,躁鬱,如果小孩很鬧,一直鬧,大人也會不耐煩的。特別是睡不好覺,還鬧,在加上家裡人不體諒,就更難了。

不過我還好,婆婆和我一起帶。



一個叮噹響


其實很簡單,現代社會賦予給女性,特別是媽媽的責任更多了。例如:要上班掙錢,要照顧家庭,要婆媳關係和諧,要顧全大局……等等。這些責任壓在一個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要當媽媽的人身上,多少是有點能讓人崩潰了的,要不是哪來那麼多產後抑鬱呢。

① 媽媽就是自己的影子。

媽媽那輩孩子普遍比較多。我媽媽兄弟姊妹7個,我外公外婆都是地道農民。在那個時候,只要能填飽孩子們的肚子就已經很滿足了。

而我們這一輩呢,獨生子女,最多家裡兩個孩子。媽媽是苦過來的,但凡有點本事的父母都不會讓孩子再吃自己之前的苦,所以很多孩子不知道啥叫吃苦,也吃不了苦。

②身份的轉變

沒結婚生娃前,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裡長輩都是寵著愛著。

結婚生娃後,進入一個新家庭。老公婆婆理解還好,不理解的,一會兒嫌你奶水不足啦,一會兒嫌你不會照顧娃啦,一會兒嫌你手心朝上要錢啦……從一個萬千寵愛的身份變成一個被各種嫌棄的境地,是誰都能難受崩潰。

③社會責任

父母那輩,大多數男主外,女主內。每家每戶都這樣,女人在家帶孩子種莊稼照顧父母,男人在外掙錢養家。大家同一起跑線,同一起進彎道。

我們這輩,女人能頂半天邊。既要生娃帶娃,又要賺錢養家,還得顧老人脾氣,有的還有小姑子、大姨啥的,你們都懂的。太難了,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呢,現代女性,一定要內心足夠強大,沒有什麼是自己跨不過去的,想想你的小寶貝,就啥事都能過去啦……

有句話是這麼形容女性同胞的,與大家共勉: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都得過小三,打的過流氓!






諾諾麻麻育兒基地


過去的媽媽只管吃喝拉撒,吃飽穿暖收拾乾淨就是盡職的好媽媽。

過去家長多為體力勞動,工作節奏慢,工資少但可以養活全家,同時,國企照顧雙職工家庭,單位有育紅班,專門解決職工養孩子。現在私企有入職審核,未婚未育必須探底生育計劃,工資雖多,卻只能養活一個家(房貸)。

過去帶孩子也簡單,用不著犧牲休假,陪孩子去迪士尼,走東家竄西家,帶孩子去嘮嘮家常,上市場溜達一圈,孩子就高興不得了!平時散養也放心,哪個院兒沒出了個孩子王?

過去育兒有幫襯,不需要僱傭專業知識的月嫂,都是長輩與親戚姐妹的指導。嬰兒車,嬰兒衣服,嬰兒玩具基本都是一個傳著一個用,哪個孩子沒揀過哥哥姐姐的衣服?現代育兒靠金錢與情分,老人帶孩子於心不忍,還造成兩代矛盾,花錢僱保姆良莠不齊,放心不下。

過去錢少物資匱乏,高幹子弟也買不到樂高積木,高達機器人,益智科學禮盒,更沒有編程貓,猿輔導,美吉姆,想給孩子花錢也沒地兒,給個破木頭片兒,孩子就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作出一把漂亮的小手槍。給個橡皮筋,就做出像模像樣的航模。

過去對孩子的德育教育,靠言傳身教。孩子也知道感恩,給賣根雪糕,賣個新文具盒,小孩就會感激到抱著大人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現在一口一個大兒子親閨女,捧著供著還耍活驢,和家長耍脾氣,摔東西家常便飯。

學習方面,過去可以完全信任老師,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全省心,不聽話隨便揍,惹了禍自己扛。現在每天揣測老師聖意,積極響應老師一切號召,補課訂書興趣班,陪著做作業,陪著做手工,教師節還要操心送禮物,賠了孩子還搭上兩口子。。。

一切的根源,在於社會環境下的不滿足,別人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一定要有,拼了命也要有。

社會的焦慮與浮躁,讓家長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境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與思考,把成人的生存法則應用到了兒童培養,不拼命努力就會淘汰。

接受太多的訊息干擾,中了商家圈套,缺少獨立思考,今天小孩要補鋅,明天要喝蛋白粉,今天國產奶粉不能喝,明天紙尿褲必須買進口,追來趕去,榨乾心血與錢包。



斯巴達與小弱雞


我現在是一個全職寶媽 寶寶5個月半 其實要說全職 也算不上全職 月子裡基本上我媽媽帶 出了月子找了育兒嫂 帶到百天 才是我自己帶 但這同時 我老公每天也幫我 即便是這樣 我也有很多崩潰的時候!比如孩子晚上不睡覺呀、偶爾一兩次夜醒次數多了…其實並不是孩子矯情 我覺得 完全是我們大人矯情 講究科學育兒 卻沒有書本上科學育兒的好心態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個體 跟教科書上又是另一回事


宋大寶教你育兒知識


我自身兩個孩子,一個剛剛三歲,一個一歲兩個月,正是最忙時候,老二出生,老大還不到兩歲,出了月子我就一個人帶兩個,家婆或者我媽輪流幫我,經常半夜一個抱在手裡,一個躺在大腿上,都是在哭,換誰都會崩潰,老公旁邊看著愛莫難助,還好他知道我的辛苦,所以心裡得到安慰!

第一,教育問題,時代不同,以前父母那代更多是顧著溫飽問題,現在我們更多注重教育問題,而爸爸角色往往工作比較繁忙,媽媽承擔孩子的教育問題比較多,特別是新手,有時所儲備的知識都難以應付孩子的成長變化,一個人承擔的事多,自然就心煩氣躁!

第二,安全問題,車馬如水流的時代,不像父母那一輩可以吃百家飯長大!夫妻雙方如果都需要工作,那麼孩子的安全就自然落到爺爺奶奶公公婆婆身上,如果沒人幫忙,那就落到了媽媽身上,媽媽一樣是年輕一代,需要社會需要交際需要自己自由的圈子,為了孩子放棄一切,還要承擔一系列問題,壓垮了心裡底線,往往容易崩潰!

如若社會對全職媽媽能多一份理解和關愛,也許能減輕很多心裡壓力!


美人魚5


可能是吧,我媽媽是說的,可能太不能原諒了吧,我出生的時候是個冬天爸爸在沿海打工,當時是那種自己吃飽就行了的類型,媽媽住大姨家,本來奶奶家殺豬了說生了帶些肉過來補補,然後說是個女孩子也就沒過來了,也沒有來照顧過,媽媽是單位上的,那個時候每個月也只有幾十塊錢工資,就靠這點錢坐月子,大姨照顧過來的,基本肉都吃不上。

我是那種抱著睡著一放下來就會哭的孩子,所以本來帶著也很累,我媽前半輩子命挺苦的,她一歲外婆就走了,連樣子都沒見過,外公後來又來回找過2個外婆,第一個沒過多久離婚,後面這個是那種不好的後媽類型,媽媽結婚什麼都沒準備,還從樓上摔碗下來。

後面我大點了奶奶還是帶了幾年的,媽媽跟爸爸一起去廣州了,因為要監督他存錢,跟爸爸一起還爸爸這邊家裡的債務,好像10000多吧,那個時候挺多了,後面爸給人開車工資有一千多一個月,把錢存夠還了才一起回來。

小時候記得他們老打架,我是心疼我媽的,她很小隻,155都不到又瘦,爸爸有175比較壯實。

家裡個別親戚也不省心,我爸護短,當然不是護我媽,護自己姐妹兄弟,不管他們個別做了什麼坑家裡人的事情,都不會說什麼,我爺爺本來就很傳統,希望家和萬事興,雖然他脾氣好,儒雅,但是他不會很公正的處理家裡事物,都是讓以和為貴。

奶奶從來都是說我媽媽不好,到現在都不待見我媽,媽媽說,其實最開始她嫁過來想把奶奶當親媽相處的,因為她沒有過母愛,然而被寒透了心,她說自己開始一直討好奶奶,後面發現然並卵,特別是生我之後的事,對了,媽媽月子奶奶沒來照顧,但是我姑姑月子跑到廣州去照顧的,我媽媽總會說,後面就不當回事了。

我長這麼大也見識了一些,小時候是親奶奶的,後來聽多了見多了也就不那麼親了,我媽始終對奶奶是有恨的,但是也不會說因為人家老了就怎麼樣,能不交集都不要交集就好,奶奶糖尿病身體不好,也不要想我媽媽去照顧就是這樣。

爸爸現在脾氣也收斂多了,從最後次被姊妹坑過之後才開始向著媽媽些,我媽從來都很勤快賢惠,小時候每天清早起來打掃衛生做早飯,騎自行車送我和我弟弟上學,家務都是媽媽做,還去單位上班,最近幾年爸爸才開始慢慢做一些家務,現在感情應該很好的,畢竟自由戀愛。

媽媽說是為了我們才走過來的,每次講起來都很心酸,大概因為從小沒有媽媽吧,外公又不怎麼管這些子女,所以很看重家庭吧,如果是我要不崩潰要不散夥,畢竟我媽很疼我啊,把自己缺失的母愛都給到了我們身上,我不會允許自己受這些苦,就像你擁有一輛保時捷,你就不會想要別人的馬自達,如果你沒辦法擁有車有人給你輛二手奧拓也是好的,再顛簸也是車。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孩子也少,誰都是父母的寶貝,帶孩子以及生活中的瑣碎本來就很煩躁,受了委屈,或者受了累,會去對比沒結婚前無憂無慮的,爸媽疼著,是會有很多牢騷,作為丈夫多體諒擔待點,哄著點就好,女孩子其實真的很好哄的…她其實不需要你講大道理,講對錯,可能只是一件小小的禮物或者一句暖心的話一個懷抱都開心的不得了。


啊慕1


今天剛好談了這個問題,我小時候爸媽也都上班,六歲上小學自己去特別特別遠,現在我都感覺好遠好遠,而且是自己走著去,從村南頭走到北頭,放學回來餓了吃饅頭蘸白糖,有時候蘸香油加鹽,而且饅頭都是涼饅頭,現在自己孩子六歲了,四個大人照顧不過來,挑食嚴重,自理能力差,怎麼都不像我們小時候,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