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一勵志男子二次創業 在千畝荒灘上種出“綠色希望”

三月的綿竹陽光普照,生機盎然。近日,在位於綿遠河畔的什地鎮五方村河灘地裡看見,一排排藤椒樹間,幾十名村民正忙個不停。他們有的在移栽辣椒苗,有的在施肥,有的在給剛出土的黃豆苗澆水,一派繁忙景象。原來,這是土地承租人羅勇聘請附近村民在藤椒苗空地間種蔬菜,以便在投資空檔期獲得一定收益。

他將眼睛盯上千畝河灘地

據瞭解,羅勇今年51歲,是當地返鄉農民工,先後做過鋼廠技術員、副廠長和交通收費員等工作。2003年,他回鄉創業開始養豬,並在什地鎮建起了第一家規模化養殖場。直到2019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讓合作社養殖的數百頭種豬和母豬幾乎全部死亡,損失高達480萬元,僅其個人就損失了100多萬元。但這巨大的打擊並沒有把他擊垮,“我是一個返鄉農民工,我要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實現發展的夢想。”

2019年5月的一天,羅勇到離家不遠的綿遠河邊閒逛,看到本村近千畝的荒河灘上長滿了雜草,他覺得很是可惜。突然之間,一個想法闖入羅勇的腦海,能否利用閒置的河灘地種點什麼?

“藤椒苗種下三年後就可逐步進入豐產期,而且一次栽種可以連續採摘二三十年,每畝純收益達兩三千元。在未進入採摘期前,可在藤椒苗下間種蔬菜補貼開支。”羅勇與合夥人經過多次考察商議,覺得種植藤椒苗項目可行,於是立即將五方村和綿河村境內的2000畝河灘地承包下來。

誓在荒灘上建立農業產業園

土地雖然承包下來,但要在雜草叢生、亂石林立、大坑小凼的河灘地上種活藤椒苗並不是簡單的事。荒草要除,高低不平的亂石要平整,還要在上面覆蓋有營養的泥土,同時還要有水源澆地,栽下的幼苗才能存活。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了羅勇面前,但他並沒有退卻,而是勇往直前,與合夥人開始了前期平整荒地工作。

據瞭解,一期500畝的河灘地,僅平整場地的人工和機械租賃費用就花了兩三百萬元。而後,他又請來六七十個村民幫助修路、挖溝、理廂、栽苗、安裝滴管,前後用了幾個月時間,才將開墾出來的河灘地全部栽上藤椒苗。平日裡,數十名工人常年在地裡除草、施肥、澆水,進行日常管護,而羅勇對這些金貴的藤椒苗也傾注了無數心血,幾乎每天他都要到地裡親自侍弄這些幼小的苗子。為了增加收入,他與工人一道在藤椒苗下間種時令蔬菜。

今年初,新冠肺炎席捲全國,由於運輸困難,他套種在藤椒苗間的豌豆尖、瓢兒白、菜薹等蔬菜面臨滯銷,於是他立馬組織農戶採摘了上百噸蔬菜捐贈給武漢及湖北其他城市。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幾天,羅勇看到河灘地上鬱鬱蔥蔥的藤椒苗心裡格外高興。一期藤椒苗的成功種植,讓他看到了收穫的希望,眼下他正著手開始二期1500畝河灘地藤椒苗種植。羅勇在心裡為自己的河灘地發展描繪出美好願景:以特色藤椒種植為支撐,建設一個集農資批發、農產品電商平臺、青少年科普基地、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河灘地農業產業園。

而實現這個宏大的計劃預計投資3000萬元,這對羅勇及合夥人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但是,憑藉幾十年在商場摸爬滾打積累下的創業經驗,他與合夥人有信心和決心,在千畝荒灘上種出綠色的希望,收穫幸福的果實,在鄉村振興中帶動更多的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