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愛你自己的孩子,還是愛你孩子的成績?


我是老師,我的回答是:這是以愛的名義,用學習成績綁架孩子。


專家良好初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原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說出的,其本意:這絕不是指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而是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生長環境。

家長斷章取義。父母懷胎始,父母便和孩子爬雪山過草地了。孩子還不會走,家長便以愛的名義,進行起跑線上的教管理了。從胎教開始,聽音樂,背唐詩,讀英語,看畫報;出生幾個月後,便報高價早教班,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全方位地薰陶;上幼兒園後,各種特長班、課外學習輔導充塞了孩子絕大多數本該玩耍的時光;一旦上了學,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提高成績成了孩子、家長、家族最崇高的追求。


行為南轅北轍。專家初衷是家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為他以後起跑鋪設良好的基礎,而家長們卻在營造基礎之時綁架著孩子一起跑狂奔。在孩子本該擁有豐富多彩的童年裡,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的管教下,以成年人的姿態,像陀螺一樣飛轉著,焦慮不安,盲從忙碌,在人之初留下一段只有成績的單調蒼白的記憶。

現實事與願違。專家的理論是正確的,家長的初衷是無可非議的,管理的現實是尷尬的。初衷是為了孩子能跑得快,跑得久,結果是走還沒有學習,便站在了跑道上。走,不能抬頭挺胸,步伐穩健;跑,不能體態輕盈,健步如飛。家長殫精竭慮,孩子焦慮難安。所以產生了孩子厭學、叛逆,甚至身心受到摧殘。也有的孩子由於過度追求成績,而忽視能力培養、德育教育,孩子成為高分低能,德才不能兼備。這是一個事與願違的現實。


起跑理論透析。跑的目的不在於結果的勝負,而在於跑的過程;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漫長的,它的姿態不只是跑。短跑,講究速度,講究起步、調吸、步點等技巧;長跑,講究耐力,用短跑方式勢必半途而廢。和誰跑,這就有了賽的意味,有的人擅長跑,牙買加飛人獲得11次世錦賽冠軍,8枚奧運金牌,保持三項世界紀錄;有的人擅長走,深圳最能跑媽媽劉虹32歲拿下競走世界冠軍;有的人能跪能跳,亞洲飛人劉翔。尚在身心發展的孩子,他體質不同,能力不同,目標不同,方向不同,豈是一個“跑”字了得。

家長心態透析。功利,不論孩子資質如何,都要把孩子培養成龍成鳳;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別的孩子,面對骨感的現實生怕孩子將來淪為社會上成為弱勢群體;盲從,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生怕現在因自己的問題耽誤了孩子而終生遺憾,於是不管自身條件、孩子資質而被動盲從。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孩子在比較中產生焦慮,失去生活的自由,沒有了成長的自信,缺少了多彩的個性,從而讓孩子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父母所生,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


綜述。產生家長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的疑問,原因是家長錯誤解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論,從而作出了以愛的名義、用成績綁架孩子的錯誤行為。審視孩子,因材施教,讓孩子擁有屬於他自己的童年,這才是真的愛孩子。今天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明天他可能贏在人生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