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還是有很多人走上幾萬步,他們是什麼心態?

拉菲拉夫


題主的問題是,“疫情時期,還是有很多人走上幾萬步,他們是什麼心態?”

對號入座,這個問題離自己距離夠近可以回答;不打自招,本人也是題主說的“很多人”中的一個。不過,行走的步數不是幾萬步而是萬把步。

說起自己“日行萬步”,絕非“臨時起意”,而是“由來已久”。而且是由原先的”無意識”轉為“有意識”的一種行為。步行的好處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此就不贅述了,單說行走一萬步吧。

某一時間,在某某某平臺發現個人行走也能做公益,行走可以轉化為做公益,利國利民利他,何樂而不為呢?這意識也就成了本人每天堅持萬步的理由和動力。

說“疫情時期,走上萬步”是啥心態,能是啥心態呢?充其量是個人自律加習慣而已。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地地區普遍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們的出行方式受到了限制。就本人居住的小區,嚴格要求每家每戶每天只能一戶一人出入小區辦事購買必須生活用品什麼的,這給習慣每日完成萬步的計劃造成一定影響。“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屋裡活動,上下樓道,出門買菜,或在小區裡開闊地帶走走等等,只要手機隨身完成萬步也不是問題,這是其一。其二,一次採購齊幾天的食物,不需要採購食物的天數,就下午憑“出入通行證”出門到附近河邊綠道上步行。快速行走個把小時,完成萬步也是可以的。

說到這,(對本地疫情情況,傳染病流行的幾個環節及個人防護的認知)不得不多說幾句。本地區屬於散發病例區,確診病例個位數。(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少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在傳染病流行期,人人都是易感人群。就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確診病例一經發現馬上就被收治,疑似病例也被隔離,與他們接觸過的人員也被居家隔離,這都表明傳染源被控制住了,作為易感人群的我們而言,做好個人防護就行。故,疫情時期,本人外出步行(既為鍛鍊身體,也為做公益)必然是戴好口罩😷,快步快行,逢人便自覺與其拉開適當距離,途中不輕易逗留,更不會與人集聚扎堆。個人防護到位,走上萬步並不是難事。最後一句,這一萬(多)步,於本人而言,可不是“一氣呵成”,而是一天的“零存整取”,“累積而成”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