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警惕“罷韓”對藍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評論員 金裕超)雖然韓國瑜在2020選舉結束後第一時間就宣佈迴歸高雄市政,但綠營在選前就強勢展開的“罷韓”行動並未停手,日前“罷韓”團體已完成二階段連署送審,若順利通過審查將進入第三階段投票,最快可能在6月中下旬就舉行“罷韓”投票。面對綠營來勢洶洶甚至勢在必得,藍營上下卻拿不出強有力的因應之道,除了黨主席江啟臣在與韓國瑜會面的“江韓會”中喊話團結挺韓外,幾乎沒有藍營人士公開為韓發聲,更遑論有實際行動對抗“罷韓”,與2018年“九合一”期間全黨瘋狂搶韓形成鮮明對比,令人不勝唏噓。 藍營人士對“罷韓”作壁上觀的原因很清楚,綠營“全面執政”氣勢如虹,選舉中蔡英文在高雄拿下創紀錄的109萬票,綠營高雄“立委”八席全上,而“罷韓”通過門檻僅有57萬票,以蔡英文的超高得票數及綠營綿密的組織動員力,“罷韓”通過的可能性極高。自然韓被罷免幾成定局,未來政治生命難以預料,當然就沒必要再大力聲援,若此時強出頭挺韓被綠營盯上,自己說不定就成為下一個清算目標。或是難以改變的無力,或是事不關己的躲避,抑或是寒蟬效應的恐懼,造成藍營對“罷韓”幾乎沒有抵抗力,檯面下已經在為“罷韓”成功後的高雄政治生態提前展開佈局。 “罷韓”會是選後綠營對藍營清算的終結?恐怕未必。綠營一旦打垮韓國瑜,不僅韓本人將成為首位遭罷免下臺的地方首長,更將在政治版圖與心理防線上給藍營以重創,2018年引爆“韓流”帶領國民黨大勝15縣市的最強戰將都遭挑落馬下,其他藍營政治人物就更不足為懼。現階段除了“罷韓”外,還有展開針對臺中市長盧秀燕的“罷燕”行動,即使對盧秀燕找不到太多罷免的正當性,但作為國民黨在中部的指標性人物,盧秀燕早就是綠營眼中釘,趁著這股“罷韓”聲勢也要一併將盧納入打擊範圍,網絡上還出現針對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的罷免呼聲,藍營地方首長稍有與綠營不同意見之處,罷免聲浪就隨之而來,這種無形的壓力逐漸形成一股盤旋在藍營上空的低氣壓,逼得藍營首長施政必須戒慎恐懼、步步小心。 除了地方首長外,“藍委”也恐將成為綠營重點打擊對象。選後綠營挾勝選氣勢打壓“藍委”力度越來越大,吳斯懷認為大陸軍機繞臺“法理上不算挑釁”就遭到獵巫式攻擊,翁重鈞監督預算卻遭批卡預算、“扯後腿”,新科“藍委”張育美也因為質詢內容而遭到猛轟還被迫道歉,在綠營強勢主導下,“藍委”彷彿講什麼錯什麼,做什麼都被罵。“藍委”在臺立法機構原本戰力就弱,在多數時期壓不住民進黨的癱瘓杯葛,少數時期更擋不住民進黨當局的預算法案,本就難以發揮對民進黨當局監督制衡的功力,若“罷韓”成功後綠營氣勢將更強,對“藍委”的打壓更加肆無忌憚。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就曾有“割闌尾計劃”,不少“藍委”都成為罷免對象,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罷免案最終都未能成功,但“罷韓”案若成功對綠營將是重大鼓舞,連藍營高雄市長都能罷免掉,“藍委”又有何不可?敢監督、敢講話的“藍委”只要不合民進黨當局意,隨時可能面臨綠營新一輪罷免行動的威嚇。 若地方首長施政放不開手腳,“藍委”問政小心翼翼,藍營頭上的低氣壓將越來越強,2022年縣市長選舉面臨空前壓力。上屆地方選舉藍營在“韓流”加持下意外取得大勝,但很多縣市基本盤並不算穩,其中不少還是綠營長期根據地,選舉結束後綠營內部就已開始磨刀霍霍意圖收復失土。如果藍營地方執政拿不出亮眼的施政成績,不難預期下屆縣市長選舉政治版圖的劇烈變動,縣市長選戰若不如預期,又將直接影響2024選舉,在密切的聯動效應下,藍營面臨的情勢會越來越不樂觀。 對於“罷韓”行動的後續影響和效應,藍營內部顯然是低估了,到目前為止尚缺乏有效的、有組織性的因應措施,幾乎呈現棄守狀態,彷彿“罷韓”僅是罷掉韓國瑜而已,與國民黨及其他藍營政治人物無關。我們需要了解,“罷韓”絕非韓國瑜一人之事,反制“罷韓”不僅是搶救韓國瑜,更是搶救藍營已跌至谷底的士氣,搶救支持者已頻臨崩盤的信心。國民黨應集結全黨之力打高雄市長保衛戰,若仍是佛系態度放任不管,一旦“罷韓”通過,其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是藍營不可承受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