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急速蔓延,3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進行電話會議後,正式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這也是現代奧運會百餘年曆史上首次宣佈延期,直接損失初步估計超過3萬億日元。

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2019年竣工的日本新國立競技場


NHK電視臺2019年播放大河劇《韋馱天:東京奧運故事》。由於大河劇會在每週日晚九點播放、持續一年,這部電視劇也讓許多人瞭解到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到1964年奧運會。因而本次奧運延期的消息傳來後,對奧運史很熟悉的日本網民也打趣道:東京成功拿到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的“三連”——1940年停辦、1964年舉辦,2020年延辦,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的經歷,而三次主辦奧運的經歷也與先後三代日本國家體育場有著密切關係


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1912年,日本選手第一次遠赴斯德哥爾摩出戰奧運會,雖然沒有獲得一塊獎牌,但成功出海的經歷還是讓熱衷於奧運精神的嘉納治五郎非常異常興奮,希望能修建一座現代體育場提升國民對於奧林匹克精神的熟悉程度。回國後,嘉納治五郎四方聯絡,終於在1914年申請到明治神宮外苑一塊土地,這也就有了1924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這也正是日本第一代國家體育場。

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開幕式,左角色為日本短跑選手三島彌彥,右角色為日本馬拉松運動員金慄四三。


伴隨著洛杉磯奧運會的成功,日本決心申辦奧運會,並在申請書中把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翻修為能夠容納十萬名觀眾的奧運會主會場。雖然日本成功獲得1940年奧運會主辦權,但隨著二戰爆發,日本政府對於耗資巨大的奧運會也沒了興趣。即便年過七旬的嘉納治五郎用盡最後一分心力延續奧運會,但在他去世後,1938年7月日本政府還是宣佈棄辦奧運會。

雖說1940年奧運會因為戰爭原因而棄辦,但國際奧委會對於日本舉辦奧運會其實充滿期待,這也源於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爵士。早在1906年奧運會尚處於萌芽狀態時,這位具有國際主義思想的社會活動家就主動拜訪日本駐法國大使,希望能聯繫到日本體育人士進入國際奧委會。因為在他看來,現代奧運會的主要目的是增進世界各國交流,所以必須要突破歐美人的既有圈子,將亞洲納入其中。事實上1937年9月顧拜旦去世前,還心心念念東京奧運會:“日本的使命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重要。東京奧運會將把古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文化與最為燦爛的亞洲藝術和文化相結合。”

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未能舉辦的1940年東京奧運會海報。

正因如此,看到日本從戰爭廢墟之中逐漸走出,國際奧委會還是決定再度給予日本一個機會,1959年,東京擊敗慕尼黑等城市,第二次申奧成功,而1964年奧運會的主會場當然還是設在第二代日本國家體育場。為了籌措翻修資金,這座國家體育場還在數年內長期對外開放,成為買票即可進入的高爾夫球練習場。

1964年10月10日,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正式宣佈奧運會開幕。開幕式的最後,一名出生於1945年8月6日廣島核爆之日並倖存的田徑選手坂井義則舉著火炬出現,他沿著21年前“學徒出陣”的跑道路線緩跑入第二代國家體育場,點燃象徵和平的奧運聖火。經歷二戰浩劫,日本國民更加迫切地渴望和平,正如《韋馱天》最後一集所展現,他們不再拘泥於勝負,而是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運動員,以友人身份走上賽場。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象徵著日本正式走出長期以來持續的“戰後”狀態,並進入到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停辦、舉辦與延辦的城市——東京奧運會

日本田徑運動員坂井義則(1945-2014)手持火炬登上火炬臺


2013年,為了促進日本今時今日的“觀光立國”戰略走向成功,東京繼續派出代表團申請奧運會,擁有優雅氣質的日法混血主持人瀧川雅美用了一句“O·MO·TE·NA·SHI”(無微不至)形容日本的待客之道,打動現場的國際奧委會理事,也讓東京第三次獲得奧運會主辦權。

獲得主辦權的日本從2015年開始又一次將國家體育場原址重修,經過4年的修建,名為“新國立競技場”的第三代國家體育場重新在這片具有傳承意義的土地上誕生,也將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殘奧會的主會場。雖然如今被迫推遲,但根據協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全稱還是能夠保留,想必在全球疫情過去後,東京奧運會仍會給人以嶄新體悟。

日本的奧運之路上,奧林匹克精神在日本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亞洲也從世界的遠東一隅一步步走向中央舞臺,綻放絢爛色彩。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奧運聖火先後在1988年的韓國漢城、2008年的中國北京先後燃起,如今再度回到東京,這對於亞洲而言,也更有一番別緻的史詩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