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A站出了一个AMD Ryzen APU 和Intel Icelake U的对比,实际上也就是微软的Surface Laptop 15和13的内战了,总结一句就是AMD这个APU就是被暴打的节奏,这篇速聊搬运下成绩,顺带聊聊AMD/Intel在笔记本端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大部分内容搬运自:A站传送门。 本文的对比的机子都是15寸的Microsoft Laptop 3,可以说相当的公平了,体积电池等完全一致,非常用来对比当前AMD和Intel的移动平台实力差距。 微软早先发布Laptop 3的时候,(我记得)消费级上是只有AMD版的,可没想到后面发布的企业版Laptop 3里,居然有Intel版,而且仅有Intel版。 看来微软还是比较良心的,不坑企业用户。 Intel版的Laptop 3同16+512配置下,贵了100美元, 可以说比AMD版更具性价比。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 在这里,AMD版搭载的是微软独家定制的APU 3780U,基于12nm的Picasso APU,采用上一代Zen+架构和Vega GPU,因为这个定制版是真的满血版APU,所以拥有完整的Vega 11显卡,而市面上的R7都是Vega 10。 Intel这边则是市面流通货 Icelake U 1065G7,难产的10nm搭配移动端独享的Sunny Cove架构,Intel那边虽然还有6C的Comet Lake U,不过这里就不讨论了。 #3 CPU性能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权威套件SPECInt 2017的单核整数成绩,毫不意外的APU被Icelake大的落花流水。 Icelake的成绩是堪比频率更高的9900K和3900X的,APU很多成绩都只有Icelake的50%~70%,非常惨烈。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 下面再来看SPECFloat 2017的单核浮点成绩,总体情况非常类似,但是Icelake在这里对比9900K更接近了,新架构的为例不容小视,APU继续垫底。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总结一下单核成绩,Intel整数领先AMD 大约 37%,浮点大约领先46%,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表现。与此同时,Icelake是9900K的89%的整数性能,97%的浮点性能,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级别了。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接下来我们看看多核性能,相比于单核性能,笔记本上由于散热受限,所以一款产品的能耗比也会显著的影响多核性能,即便这两个产品都是4C,但是他们和单核表现不能直接画等号。AMD这边的平均运行频率是 2.9-3.35GHz,Intel的是2.6-3.5GHz,由于他们的模具差不多,可以认为散热能力一样,可以公平对比。整数和浮点的性能表现如下,总体来说Intel一如既往的领先AMD就是了。 不过AMD在个别项目反超了Intel。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总体结果如下,整数平均高了14%,浮点整体高了45%。 可以看到Intel的多核整数表现有所倒退,浮点保持一致。 这种结果我也不能说Intel能耗比不行,毕竟浮点没变,或许只能说AMD的超线程设计的对多核整数更有利吧。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另外,Spec套件是金标准,测试负载非常高,权威性非常高,Icelake吊打APU几条街没意外。 另外Icelake跑完测试需要4.5小时,AMD一样的测试需要6.5小时,差距可想而知,Spec给分标准还是挺照顾AMD了。 #4 系统性能以上都是理论跑分,下面看看实际的表现。 由于这块会受制于其他配件的影响,所以成绩会有较大的改变。 系统性能大家自己看吧,Intel好就是了: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5 GPU性能 Intel这边是Gen 11 64EU,AMD则是Vega 11,二者性能没什么好说的,菜鸡互啄,一个水平线上的东西,没有谁特别领先谁的说法。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6 功耗控制 功耗控制这块是最有趣的,Icelake为什么表现那么好? 因为这颗Icelake是25W的,而AMD的是15W的,不过不要质疑为什么微软给了Icelake那么高的TDP,你们等下看续航测试就知道了。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为什么Intel版本的TDP设置可以那么高而AMD不行? 因为AMD的功耗控制真的不行,日常负载下,同样电池容量的Laptop,Intel版本多了36%的续航,而待机下更是快少了一半的功耗。 日常应用时可不像跑分一样随时满载,优秀的功耗管理才是续航的根本,这也是为什么明明ARM一对芯片满载10W 20W,最后续航却很高的原因。 AMD这块差的真的太多了。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7 结语 这篇测试做的比较好,完美的展现了Intel和AMD的差距,从中也可以窥探一些Intel为什么不上桌面版Icelake的原因。 Icelake固然很强,但是10nm还是废柴状态,艹到极限也只能和9900K默认差不多,高频表现也不好(4C 2.6G大概25W,1C 3.9G 15W+),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适合上桌面的。如果那这个成绩换算到桌面8核心,65W的TDP可能只能保持2.8-3.0G(CR20),对比Zen2 可能成绩并不好看。同理,大家也不要对Intel核显Gen11架构失望,因为这个10nm目前依旧不给力,对比14++提供不了多少能耗比优势(甚至没有或更差),GPU也同样被10nm拖累,能有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APU这里是用的老的12nm Zen+,明年很快会刷新到7nm Zen2,到时候能耗比大增,性能表现就不会和现在一样被动了,GPU打爆Icelake没问题,CPU也不会太落后。 不过者不代表AMD Yes, AMD的问题不在于性能或者能耗比(回想这是15W的APU 对 25W的Icelake),问题是AMD功耗管理太差。 这块做不好,任你Zen2能耗比进步再多,在笔记本上表现也不行。Zen2 APU的关键还在于功耗管理的怎样? 单靠Zen2无济于事。 Intel这边倒也不怕,明年Tiger Lake上线,GPU性能提升50%+不是问题(同功耗),CPU换新架构,工艺增强,同核心对战Zen2 APU没问题, 甚至达成Intel单核最强U也可能,Tiger Lake就怕AMD上6C 甚至8C后玩多核(虽然10nm也不怕堆核,但是Intel似乎没计划)。 不过伴随 Tiger Lake U的是Comet Lake U V2,Tiger Lake U最后可能还是曲高寡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