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助銷助產整環境,脫貧路上的委員幫扶

3月20日清晨,紅日從東山探出笑臉,給漫山遍野翠綠染上一層淡淡金色。銅梁區政協委員劉書琴開著自己的私家車,來到水口鎮樹蔭村指導血橙和桃樹春季管理。她也是銅梁區農業界別政協委員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員。

在3月初對口幫扶樹蔭村脫貧攻堅會議上,區政協農業界別組長龔碧叮囑本組政協委員,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下的脫貧產業、貧困戶務工、人居環境整治三項重要工作,用真情踐行“挽著貧困戶們的手,齊向美好生活走”的承諾。

“這三項工作也是疫情防控解除後,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委員們形成了一致意見。


銷售脫貧金果,委員成為“代理商”

水口鎮四季經果基地,是市級脫貧村——樹蔭村的重點脫貧產業。

2016年初,龔碧帶領樹蔭村村支兩委經過充分考察論證,建成了260畝塔羅科血橙園,後又逐步發展壯大為血橙、香桃、長葉香橙為主的460畝四季經果基地。隨著血橙、紅脆豐桃和中桃6號的相繼投產,已實現經濟效益40餘萬元。

去年冬,金燦燦的血橙喜獲豐收,經過政協農業界別和村支兩委的不懈努力,銷售良好。但到了銷售後期的關鍵時節,恰逢新冠肺炎橫行,銷售成為難題。老客戶們資金流動困難,沒人接招;散客又居家隔離,生態採摘無法進行。

忙碌於疫情防控的委員們得知這一消息後,利用工作間隙,成為血橙銷售“代理商”。他們利用微信、朋友圈的人脈,廣發消息,進行直播。第一天,就在線賣出血橙200公斤。通過他們線下線上的賣力吆喝,血橙銷售漸有起色。

2月5日下午,委員們聯繫到有購買意願的公司。第二天,龔碧和劉書琴就帶領該公司職工來到樹蔭村,購買了17箱900斤血橙。

在委員們的牽線搭橋下,樹蔭村的塔羅科優質血橙終於銷售一空。


老鄉留在家,委員都是“孃家人”

“你今年的發展意願是什麼?”“鞏固脫貧的措施有哪些?”“受疫情影響後你家的收入怎樣保證?”在樹蔭村建卡貧困戶們的院壩裡,政協委員們與他們拉起了家常。

這是區政協農業界別委員開展的“委員連心貧困戶”大走訪。“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走不得過場,搞不得數字脫貧。”“兩不愁三保障”是否因疫情出現反彈,貧困戶家中有無就業困難,經濟收入是否有保障,帶著這些疑問,委員們走訪了水口鎮94戶建卡貧困戶。

信息不靈通,增收缺措施,就近務工難……走訪中,委員們得知大多數建卡貧困戶因疫情外出務工受阻,經濟收入持續下滑,當即組織開展“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行動。

經過多方聯繫,委員們協助鎮政府在勞保局爭取到13個公益崗位,安排13名貧困戶就業,每個月有1800元收入。

2月27日,委員們又帶領50名貧困戶,到銅梁工業園區重點企業——新美魚、會通科技、川普機械等5家企業,與企業進行用工對接,並當場簽訂了務工合同。

3月10日,委員們又瞭解到重慶多家重點企業有用工需求,馬上派人與這些企業聯繫,爭取到適宜崗位,為13名困難農民工提供工作機會。


實現家禽圈養,委員秒變“土工匠”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在研判會上,龔碧強調,“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把農村的雞鴨圈養起來,徹底解決農村環境整治中的‘老大難’問題。”

“農村千百年來形成的雞鴨散養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但當這些改變為環境靚麗帶來實效時,就會成為群眾的內生動力。”劉書琴附和。

隨即,委員們進村入戶,廣泛徵求意見。樹蔭村5組的建卡貧困戶趙呈雲,是村裡的專職保潔員,對環保工作盡心盡責。然而,面對雞鴨糞便時,他顯得束手無策:“這邊剛掃完,那邊又髒了,即使一天打掃多次,也管不了多久。”

在委員們主導下,一場“雞鴨圈養攻堅戰”在水口鎮展開。3月12日上午,區政協農業界別全部委員變身“土工匠” 來到該鎮示範。為節約資金,委員們決定利用農戶家家都有慈竹的資源優勢,就地取材,砍竹子、劃篾片、編篾折、圍竹欄,為6戶貧困戶修建雞舍鴨棚140平方米,讓長期散養的家禽都有了舒適的“家”。

“以前雞鴨散養,滿院臭氣熏天,連走路都邁不開腳。不少散養的雞鴨還跑到地裡糟蹋莊稼,引發鄰里矛盾。”提著飼料桶到圈舍給雞鴨餵食的村民周子香高興地說,“現在好了,雞鴨圈養後,雞鴨糞不見了,鄰里關係也和諧了。”

通過委員示範帶動,該鎮農戶積極參與,目前,已建成200多間4000餘平方米的雞鴨圈舍,全鎮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通訊員 蘇其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