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基層提升“四力”」崇義:生態山城展新姿

崇義:生態山城展新姿

客家新聞網 李啟峰 見習記者方強

漫步在崇義縣城鄉,鄉村道路整潔寬闊,居民小區環境宜人,公園遊園曲徑通幽……

近年來,崇義縣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新型城鎮化攻堅戰持續發力,一座美麗生態山城展現新姿。

「记者蹲点基层提升“四力”」崇义:生态山城展新姿

過埠鎮圩鎮一角。

文旅融合 繪宜遊之城

“幾年沒有回鄉,家鄉的變化實在太大了,連一個鄉鎮都有溼地公園了。”常年在外經商的崇義縣過埠鎮居民廖斌說,每天清晨,他都喜歡在圩鎮邊的溼地公園散步。

作為崇義縣重點打造的示範鄉鎮之一,圍繞打造“客家水鎮”精品區的目標,過埠鎮的街道充分尊重本地歷史建築文化和現存街巷肌裡,並適時進行古建築立面改造,整個圩鎮傍水而立,“夢裡水鄉”之感油然而生。

過埠鎮是崇義縣打造旅遊縣城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該縣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作為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的重要抓手,不斷打造綠化特色。該縣建成綠色通道15公里,累計種植喬木約1.1萬株,灌木20萬株。

同時,崇義縣將陽明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設,以文鑄“魂”,投資35億元打造陽明主題“一山一湖一館一院一園一碑”文化景觀。

如今,踏入崇義城,人們彷彿置身一座天然森林,縣城環山傍水,山青水綠。綠意當中又深藏文化韻味,生態和文化氣息相輔相成,令人陶醉。

「记者蹲点基层提升“四力”」崇义:生态山城展新姿

崇義縣醫養教綜合服務體。

民生優先 造宜居之城

“我們縣城人口雖然不多,但開車出去,卻時常會遇到停車難的尷尬。”居民劉平回憶,幾年前,崇義縣城內停車仍不方便。然而,近年來,該縣規劃建設了一批公共停車場,新建城區停車場6個,新增停車位近千個,大大緩解了停車難題。

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與之相應的城市功能配套也“緊跟步調”。該縣在不斷夯實交通設施,打通“斷頭路”“丁字路”,使群眾出行更加便利。大力推進集貿市場提質提檔、除舊出新,徹底地改變以往“髒亂差”現象,居民購物更加“體面”。

該縣人民醫院門(急)診綜合樓、醫養教綜合服務體也已基本建成,醫療康養水平有效增強,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同時,人居環境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城區各個角落環境衛生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了主要幹道16小時連續環衛作業和16分鐘限時保潔常態機制及環衛作業標準考核機制,市容環境衛生持續得到鞏固和提升。

「记者蹲点基层提升“四力”」崇义:生态山城展新姿

崇義縣陽明展覽館外景(資料)。

產城融合 築宜業之城

城市再美,沒有產業的支撐,也終究是“空城”。

近年來,崇義縣不斷探索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該縣歸行劃市、集中經營,相繼建成汽車貿易城、汽車維修城、建材商貿城(一期)。有利提升了市場集聚效益,增強了商戶競爭力,方便了服務消費者的迫切需要。

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崇義縣不斷厚植營商沃土。該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一門式、一窗式、一網式、一鏈式”政務服務模式,打造了全省一流的政務環境。

引爆旅遊產業,依託生態優勢和獨特的陽明文化底蘊,主動策應贛州市“一核三區”旅遊產業佈局,推動旅遊、文化、體育、康養四業融合發展,完成旅遊集散中心建設,陽明花園酒店、塔下棚改商業區等旅遊配套項目,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