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國際五大卡組織合作,支付競爭欲“出海”先“海歸”

近日,騰訊表示,在相關政策指引下,與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Discover Global Network、JCB五大國際卡組織開展一系列合作,支持境外開立的國際信用卡綁定微信支付。同樣也是近日,在第二屆進博會金融科技分論壇上,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透露,支付寶已和上海銀行攜手合作,推出面向外國遊客的“支付寶海外版”。消息都差不多,簡而言之,以後外國人在中國都可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

騰訊與國際五大卡組織合作,支付競爭欲“出海”先“海歸”

明眼人一眼看出來,雖然實現目標一樣,但微信和支付寶兩家的路徑有所不同。

支付寶實現的外籍旅客訪華支付方案,是通過銀行的小程序實現。外籍旅客進入中國內地下載支付寶海外版後,再通過應用內由上海銀行主導推出的“TourPass”小程序,申請到一張上海銀行的電子“消費卡”。外國用戶只需通過身份認證,並綁定自己的海外銀行卡給這張中國“消費卡”充值,即可在全國範圍內的衣食住行遊消費場景實現線下掃碼支付。

而騰訊是與五大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給外籍旅客解決中國內地的移動支付問題,目前,微信支付已支持外籍用戶在12306購票、滴滴出行、京東、攜程等覆蓋衣食住行的數十個商戶消費,後續將在監管指導下、在嚴格落實反洗錢相關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有序放開更多使用場景。

看起來,是支付寶的支付方案可實現場景更多。

1.支付跨境的隔欄

騰訊和支付寶都在強調,解決外籍用戶的支付痛點需求均緣於相關政策的指引。

近年來,中國入境旅遊人數不斷增長,不能用手機支付已成為港澳臺同胞及外國人士在中國內地生活的一大痛點。近期一項Twitter上的調查顯示,有近20%的外國網友認為,不能像中國人一樣用手機支付,是他們來中國旅遊時最大的煩惱。

為此,政府部門出臺了多種政策,便利港澳臺同胞及外籍人士在中國內地的生活。

今年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及要提升入境旅遊環境,提升消費場所多語種服務水平,完善入境遊客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提高遊客消費便利性。

10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其中第十條指出要優化支付清算服務的應用場景,“運用金融科技優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探索突破外籍用戶應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障礙。”

政策先行,僅兩個月,在騰訊和支付寶都有了落地,動作迅速。

2.拉開全球對壘

僅目前而言,讓用戶走進國內並能成功進行移動支付,但海外之戰線何其漫長。

支付寶動作更快些,首先是第一個獲得跨境在線支付牌照的平臺,截至2019年5月,支付寶已與全球250多個金融機構建立合作,一方面為海外商家和用戶提供在線收付款服務,另一方面在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境外線下支付的服務。

同時,支付寶通過技術和投資等方式在印度、泰國、韓國、菲律賓、印尼、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等9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本地版支付寶”,全球服務超過8.7億人。支付寶在境外線下支付業務,集合了衣食住行玩樂等各個領域的全球數十萬商家,並且全球有超過80個機場已使用支付寶進行即時退稅。

騰訊與國際五大卡組織合作,支付競爭欲“出海”先“海歸”

微信從2017年開始在法國推廣跨境支付業務,包括巴黎幾大商場包括老佛爺百貨、巴黎春天都已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更在意於生態賦能,通過接入支付,為更多用戶解決多樣性方案,公眾號、小程序,同時還能通過朋友圈廣告、優惠券、會員卡等方式為商家導流,用戶即便不在店內,仍然可以有相關轉化率。

微信支付只做最基礎的接口,針對不同市場,商家的個性化需求則由最瞭解當地市場的開發者和服務商來負責。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第三方服務商和開發者生態。微信發佈的《2019年春節消費報告》中顯示,微信支付跨境業務已支持49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合規接入,支持16個幣種的交易。

騰訊與國際五大卡組織合作,支付競爭欲“出海”先“海歸”

可以說,海外,是國內兩大支付巨頭的典型遭遇戰,而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斬獲,競爭格局已然掀開。不可避免的,兩大巨頭在出海中仍然要面對各地各國不同的法規和條款,泰國、越南、俄羅斯、尼泊爾等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發佈對兩大支付巨頭的禁令。

合規化運營仍然是重點,但在支付運營中,也會有多樣化問題湧出。

先胖不算胖,合法合規仍然是國內支付跨海之戰的最先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