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廣西:南寧市武鳴區。

武鳴地名由來

“武鳴”舊名“武緣”。據語言學家考證,“武”是上古時期對譯壯語石山的漢字,擬音為mia,“緣”上古時期是“大”的對應漢字,擬音為lueng,“武緣”是壯語“大山”的意思。後因縣人陸榮廷任廣西都督,崇尚武功,“以武而鳴天下”之意,改武緣縣為武鳴縣而得名。

武鳴歷史

漢屬增食、領方2縣。三國屬增翊、臨浦2縣。東晉大興元年(318)置晉興縣,治今雙橋鎮蘇宮村,為境內有縣級建制之始,隋開皇十四年(594)廢。唐武德四年(621)置止戈縣,治今馬頭鎮馬頭社區盧陸屯;五年(622)復置晉興縣,仍治今雙橋鎮蘇宮村。宋開寶五年(972)晉興縣改樂昌縣;天聖五年(1027)武緣縣遷治今武鳴縣城。明萬曆七年(1579)武緣縣為思恩府治。民國元年(1912)武緣縣廢入思恩府,縣人陸榮廷任廣西都督,崇尚武功,取“以武而鳴於天下”意改思恩府為武鳴府。民國2年(1913)武鳴府改武鳴縣,隸屬邕南道,民國3年(1914年)6月邕南道改名南寧道。民國15年(1926年)6月廢除道制,武鳴區直隸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民國21年(1932年)改屬南寧民團區,區治武鳴。民國23年(1934年)屬南寧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2月屬武鳴行政督察區,區治武鳴。民國29年(1940年)4月屬廣西省第八區。民國31(1942年)年3月並區,劃歸廣西省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7年(1948年)改屬廣西省第十一區,區治武鳴。

1949年10月成立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武鳴解放。縣名仍為武鳴縣,縣治不變,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0年屬武鳴專區。1951年1月,劃屬南寧專區。8月,改屬賓陽專區。1952年4月,改屬邕寧專區;12月,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7年12月,改屬邕寧專區。1958年,屬南寧專區;12月與隆安縣合併,稱為武隆縣,縣治在武鳴城廂鎮。次年5月兩縣復分,武鳴縣屬南寧專區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武鳴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2000年6月20日,甘圩、靈馬、馬頭等3個鄉改為鎮。

2005年6月25日,撤銷城東鎮建制,城東鎮整體併入城廂鎮。撤銷上江鄉建制,整體併入太平鎮。撤銷玉泉鄉建制,整體併入鑼圩鎮。

2015年,撤銷武鳴縣,設立南寧市武鳴區。

2016年,武鳴區轄13個鎮:城廂鎮、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太平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198個村、20個社區、1796自然村(屯)個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

地名看中國之廣西:南寧市武鳴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