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30秒快讀

1、《IT時報》選擇了市面上30款主流金融App,對其隱私協議、授權時限、利率高低、合同條款等項目的透明度進行專項測試。

2、隱藏的利率、空白的合同、洩露的個人信息,這些套路竟然相繼出現在一些主流金融App裡。

上期《IT時報》報道了來自不同領域對分期貸款、消費貸款的幾則投訴,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中成為“借貸人”,或者被花好稻好的廣告吸引而來,還款時卻發現,現實總是“套路”滿滿。

更令人心驚的是,隨著金融監管進一步收緊,消費貸、現金貸頭部效應明顯,這些被投訴的互聯網消費貸平臺或企業,或是互聯網二代,或是銀行“親生”,或是持證消費金融公司,大多有著“體面”的身份,但消費者卻依然在不知不覺中掉入“陷阱”。

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業內普遍潛規則?《IT時報》選擇了市面上30款主流金融App,對其隱私協議、授權時限、利率高低、合同條款等項目的透明度進行專項測試

,結果有喜有憂:互聯網BAT巨頭衍生出的金融助貸平臺,大多利息較低且操作規範,銀行系利率較低,但審批不易,而問題最多的恐怕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參與的互聯網助貸平臺和P2P起家的網貸平臺。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製圖:IT時報

無論如何,我們希望此次測評點出的問題,可以叫醒那些“裝睡”的App,河邊走多了,當心溼身。

01 模範生

就怕你看不懂:重要條款“送”到眼前

流量大、成本低、利潤高,是互聯網公司踏入金融領域的初始動力,放眼如今各大頭部互聯網平臺,沒有金融服務竟已成“少數派”。不過,即便是互聯網“原生”服務,基於各自基因不同,採用的模式也不同。相較而言,率先進入互聯網金融科技領域的BAT,經驗豐富,對監管要求的理解最為透徹,透明程度也最高。

螞蟻金服、微粒貸

螞蟻金服旗下的借唄在透明度方面可謂“模範生”,在借款頁面,對於“借多久”“怎麼還”“還款計劃”“總利息”“放款機構”等各項說明,借唄都寫得十分清楚,“可提前還款、利息按天計算、免手續費”的字樣更是被放在頁面顯眼位置。微信裡的微粒貸提示做得更到位,點擊“去借錢”之後,計息方式、還款方式、提前還款等三項最核心內容,直接彈窗至屏幕,想不見都難。

如果還不放心,同意借錢前也可以先看一下自己的借唄《個人消費貸款合同》,借款金額、日利率、年利率、借貸人、還款方式、還款日等信息一目瞭然,是一份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合同。

比如,合同一開始便寫明貸款初始利率為0.03%,年利率為日利率×365,在詳細貸款利率說明條款中,進一步說明,“本合同初始年利率=LPR+690個基點,初始年利率為10.95%。”所有需要重點提醒的條款,均加粗加黑顯示。

在微粒貸裡,如果想要查看借款合同,用戶可以在借款時的借據信息頁點擊《合同及相關協議》查看,另外,成功借款後,打開微信微粒貸的借還記錄,也能在詳情頁中查看到借款的合同信息。同時在“微粒貸”的公眾號界面也能在借還記錄中看到合同的信息。

所有一切都顯示,這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普通線上交易。

02 後進生

就怕你看明白 :空白的合同、隱秘的條款

然而,隨著測試的深入,《IT時報》記者卻發現,這種正常在很多App裡,竟成為“奢望”。隱藏的利率、空白的合同、洩露的個人信息,這些套路竟然相繼出現在一些主流金融App裡。

套路一:隱藏的利率

不少App宣傳頁面上,可借額度和利率佔據最顯眼的廣告位,200000和0.03%的數字表達,往往考驗借貸人的數學水平。然而,廣告便只是廣告。當真正進入借錢界面時,借貸關係中最核心的要素——利率,卻被扭扭捏捏地隱藏在“還款計劃”四個字裡。

大多數平臺提供的年利率是APR,和存款利率一樣,是單利。這是一種簡單的算法,以利息除以本金對應響應時間算,但沒有體現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IRR又稱內部收益率,將現金流動情況,包括服務費、逾期費等也計算在內,能更準確地體現實際利率。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製圖:IT時報

海爾金融旗下的“夠花”,宣傳頁上,最高額度可申請20萬,利率低至萬三,記者實際申請到2000元,且利率為萬八(每1萬元日息8元)。按照年化率=0.08%×365計算,年化率為29.2%。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夠花app宣傳頁

然而,進入“借錢”界面後,利率消失了,借款人只能看到“還款計劃”,2000元借12個月,一共要還包括60元手續費在內的2393.02元。實際利率是多少?可以提前還款嗎?有沒有寬限期?沒有任何說明。

實際上,根據IRR計算,這筆借款的綜合利率達到34.47%,接近36%的監管底線。

微博借錢的“借款”界面,則沒有任何利率相關信息,只有“每期應還”,同樣以2000元為例,分六期償還,每期應還369.2元,根據IRR計算,年利率正好36%。

時報揭秘

欲蓋彌彰的高利貸紅線

在《IT時報》記者測試的30款App中,在正式建立借貸關係時,能明確展示日息、年利率的App,屈指可數,原因便藏在這個數據中:近三分之一的借貸平臺年利率為36%左右。

201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在定罪量刑時以單次實際年利率超過36%的非法放貸為基準。自此,36%成為互聯網助貸平臺的高壓線,但同時,也成為不少平臺放貸的“基準利率”。

不少平臺在廣告宣傳時,多以日息低至萬三、萬四(年化在10.9-14.6%之間)吸引用戶,或者以名義利率(APR)公示,實際IRR利率卻高達36%。

作為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算得上是國內老牌互聯網貸平臺。以5000的借款為例,分12個月還清,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借款明細中顯示每月還款為502.31元,年化率為20.55%;分6期借款期限的年化率是21.51%;分3期借款期限的年化利率是24.23%。但這幾種方式,如果通過“IRR計算器”計算,實際年利率為36%。

事實上,2019年10月21日之後,央行逐漸要求業內明示貸款利率,並以IRR作為36%高壓線的衡量標準。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於是,24%到36%之間成為互聯網助貸平臺和貸款公司最重要的利潤空間,既不會觸碰底線,又可保持利潤空間最大化。但從一些判決文書中《IT時報》記者發現,在實際案例中,法院支持的利率為24%,且以利率、違約金、服務費等全部費用為綜合利息計算。

顯然,不少互聯網助貸平臺既怕利率明示後“嚇跑”了客戶,又不得不遵守監管底線,便只能在字眼上做文章了。

套路二:神秘的合同

比利率更神秘的是合同。

契約,是現代社會運轉的基礎,簽訂契約意味著雙方願意為達成同一目的,共同約定彼此的權利義務。公開、透明、共識是契約的基礎,但在《IT時報》記者測試的不少App中,合同卻變得忽隱忽現。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製圖:IT時報

在“夠花”裡借貸,沒有合同。翻遍借款界面和App裡,記者都沒有找到合同,客服對此的回答是“生成賬單後可以在借款記錄裡找到個人借款合同”,這意味著,借貸人在借款前,無法看到對這筆借貸關係的詳細條款說明。

“利率是多少?能提前還款嗎?提前還款有手續費嗎?罰息是多少?”關於這筆借款的所有疑問,客服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等生成賬單後查看合同。

微博借錢則給出一個“俄羅斯套娃”似的合同矩陣。“查看相關協議”頁面首屏是《貸後管理服務協議》《個人授信借款合同》等8個協議,似乎並無特別之處,但最後一個《金融機構協議》卻暗藏玄機,點擊之後,是另外44個借款協議、授信協議、貸後服務協議,如果再點擊每個協議,又會出現2到6個不等的協議,總數超過100個

每個協議都是空白格式合同,沒有借貸人的名字和所使用利率,出借方和貸後處理方各不相同,對徵信的授權要求也不同。

如果點擊“我已閱讀並同意”,究竟和哪家公司簽訂借款合同?是否意味著已將個人信息授權多家公司可查詢?究竟算同意哪家的貸後服務管理?

如果說貸前找不到這些答案,貸款後,你依然一頭霧水,因為合同“消失”了。在還款界面,只有每期還款計劃,任何合同、協議統統沒有,客服的回答是“借款成功暫時不支持展示協議。”

為了不讓借貸人看到合同,有的平臺更是花樣迭出。馬上金融的“安逸花”的《借款借據》相當於消費者與平臺簽訂的借貸合同,顯示借貸編碼、雙方信息、年化利率等。但凡是涉及用戶閱讀並同意的文件以及關鍵借款步驟時,包括隱私協議、徵信協議授權、個人電子簽名簽署授權書等,系統均顯示“無法捕獲屏幕截圖”。記者也曾試著用屏幕錄製協議內容,結果最後發現,錄製的整個片段都是黑屏。

無法截屏的還有今日頭條放心貸、中原消費金融安卓版,當記者想對合同等信息截屏保存時,系統提示:無法保存。

時報揭秘

時報揭秘:無據可依的維權 隱藏深處的關鍵條款

神秘的合同,並非個例。測試中令記者驚訝的是,售前或售後不提供合同,或者只提供空白格式合同,已是常態,甚至一些銀行系App、大型互聯網助貸平臺,都存在類似現象。

馬上金融的安逸花、拍拍貸、民生易貸的助粒貸、永輝超市的小輝貸等平臺,雖然有貸前合同,但相關條款處均為空白,京東金條、蘇寧任性貸則和“夠花”一樣,貸前不提供合同,滴滴滴水貸、哈囉出行臻有錢的貸後合同會“消失”……

有平臺稱,沒有合同的原因,是因為對接多個資金方,受限於系統部分客戶會遇到合同展示延遲的情況。但同樣作為助貸平臺,借唄、微粒貸等“優等生”的合同清晰明瞭,這樣的理由實難令人信服。

合同如玄學,但每年與網貸相關的借貸糾紛卻層出不窮。

在企查查中輸入“捷信金融”,裁判文書有3925份,其中大多是借款合同糾紛;輸入“夠花”,有2123份裁判文書,也大多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無法查閱和保存合同同時意味著,有些隱秘的條款,你可能根本不知道。

一位微博借錢用戶投訴稱,自己借款前明明看到合同中對提前還款的約定為“提前還款當期的利息收取按照借款人實際佔用貸款人資金的天數計算並收取,收取利息為(貸款本金-累計已還本金)×貸款日利率×所有未還本金實際當期使用天數”,但實際借了一天卻被收取了整月費用。當他想查詢合同時卻發現,沒有合同可以核實。

“貸款期限內提前還款手續費收取標準和方式可能調整,但調整將通過貸款平臺在提前還款時告知,提前還款,便視為認同調整後的提前還款手續費收費標準。”這種更改條款告知即為執行的條款,出現在來分期閃電貸的《用戶借款合同》中。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製圖:IT時報

“本人在貸款人處有額度但無借款餘額的情況下,貸款人仍有權向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上報本人的信用信息。”徵信查詢的授權基本都是不可撤銷的。

“當賬戶沒有欠款、沒有理財、小米錢包沒有餘額且實名認證滿7天時,才能被註銷。而且一旦註銷,用戶永久不能再通過同樣的身份證號使用小米貸款服務。註銷賬號將導致無法使用小米全線產品和服務。”這是小米金融的“連坐式”《隱私政策》。

在借貸關係中,借款人天然是弱勢的,因此更需要公平公正的契約維護權益,而那些故意為合同遮上的“窗簾”,該拉開了。

套路三:透明的“我”

“今天我接到四個貸款公司電話”“我從早到晚都在被騷擾”“我沒有在這個平臺上註冊,為什麼會收到營銷電話?”隨著測試的深入,《IT時報》記者發現,自己在網貸世界裡變得越來越透明。

以額度為名失去的個人信息

藉機收集用戶資料者有之。

玖富萬卡是一個貸款超市,或者稱之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其貸前審查要求借款人提供實名認證、人臉識別、身份證正反面,收集個人家庭住址、緊急聯繫人、學歷等信息,並需要同意簽署個人徵信、徵信及信息披露、CA個人數字證書申請表等授權書,最後是收款卡認證。

然而,當記者提交了如此詳細的個人信息後,額度審批並未通過,1小時後,記者接到了兩通來自其他網貸平臺的推銷電話。在此之前,記者沒有註冊過其他網貸平臺,近期也沒有在任何平臺查看過貸款額度或申請貸款。

同樣“騷操作”的是洋錢罐。經過綁定身份證、人臉識別、銀行卡實名認證、手機認證、聯繫信息、工作信息等六項流程後,記者進入額度審核環節,幾分鐘後,記者被拒了。然而,第二天,記者收到洋錢罐發來的短信,內容是“您的資質已通過‘喜鵲快貸’初審”,而“喜鵲快貸”的母公司是鳳凰智信信息技術(海口)有限公司。在不知情中,記者成為另一個借貸平臺的“優質客戶”。

這些資料能刪除嗎?玖富的回覆是“信用卡申請註銷賬戶成功後或我們發生停止運營的情形時,我們會對所持有的您的個人信息進行刪除或匿名化處理;參照《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23條,存儲期限為借貸合同到期後的5年。”當記者要求註銷賬戶時,客服熱線表示,3個工作日後才能註銷。

弔詭的是,3個工作日後,記者致電玖富客服,對方稱用戶信息已經註銷,但是記者至今仍舊可以原賬號登錄玖富App,而且賬號顯示已通過實名認證,但是點擊“完善信息”時,卻顯示要先激活額度。而其他平臺註銷後再次登錄App,都會顯示賬號已退出。由此,對於玖富是否註銷信息,記者感到疑惑。

在網貸超市貸款口子上,記者隨機選擇一個產品“易美付”進行測試,發現其仍舊是一個平臺入口,跳轉至“速貸之家”平臺,其日利率是0.03%,低於其上級平臺“易美付”宣傳的日利率0.04%。整個過程不需要提交任何個人信息,也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更沒有簽署授權協議,只是詢問需要借多少,借多久,作何用途,用一個電話號碼就完成了貸款額度申請。不顯示客服電話,點擊客服電話按鈕跳轉也不成功,無法註銷賬戶。這似乎只是一個網貸獲客平臺,一次操作,就為兩個以上的網貸平臺獲取了簡單的客戶需求。

被“套走”的通訊錄

強行索取通訊錄者有之。

2019年6月1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網絡安全實踐指南—移動互聯網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範》(下稱《規範》),根據《規範》要求,金融借貸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有手機號碼、賬號信息、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信息、個人徵信信息、緊急聯繫人信息、借貸交易記錄等七項。其中“緊急聯繫人信息”僅限兩人,用於逾期不還情況下進行催款,且應允許手動輸入,而非強制讀取通訊錄。

但在實際測試中,微博借錢、海爾金融夠花、眾安小貸、安逸花、拍拍貸等多款App在註冊或審核階段,依然向記者強行索取通訊錄,有的App則較為“雞賊”,在填寫緊急聯繫人時,不能手動輸入,而需要從通訊錄讀取,從而順勢獲得通訊錄權限。

30家互金平臺“透明度”評測:三分之一年利率試探36%紅線

製圖:IT時報

被索取的手機密碼

向宜人貸提交了手機服務密碼不過幾十秒,14條移動短信隨之而來。短信提示,“您以用戶服務密碼驗證方式”查尋從12月份至3月份記者的語音詳單、上網詳單、短信彩信詳單。

服務密碼,一個手機號碼的核心數據,通過它,加上身份證號碼,你可以掛失手機、更改套餐、查詢詳單。

對手機服務密碼的索取,是《IT時報》記者在測試中最瞠目結舌的發現。除了宜人貸,洋錢罐同樣索取了運營商手機服務密碼。

服務密碼洩露的最大風險在於,一旦被黑產獲取,你很可能被定向分析,被騙的可能性也會上升。

時報揭秘:挖掘不盡的數據“金礦”

明確的利率紅線,越來越“聰明”的擼口子大軍,讓不少互聯網助貸平臺和消費金融公司,不再有日進斗金的好日子。

2019年下半年,監管方加大對第三方大數據公司的整治力度,多家大數據公司接連被查,一些徵信公司也被警方帶走配合調查,這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放貸金融公司的徵信成本。同時,36%底線的確立,讓一部分長期以薅羊毛、擼口子的“老賴”,試圖“輕鬆上岸”。

外界環境的變化,使得現有數據無法滿足互聯網貸平臺的徵信需求,它們需要更瞭解你。

另一方面,獲客成本和資金成本越來越高,而借款人通常會給出比普通人更多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可被挖掘的“數據金礦”。


圖片/IT時報 東方IC

製圖 / IT時報 黃建 馮誠傑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