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要學《論語》?

廣州大印文化


不知道別人啊,說說我。研究佛理看出來的是管理,轉頭看道家經典跟佛家說的是一回事。並沒有人跟我說這是一回事,但我自己看了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樣,跟別人不一樣。

儒家,我原本是印象不好的。因為課本里的《論語》被截斷了,斷章取義,看起來真寡淡。我也沒系統研究過儒家,朱熹二程我倒是琢磨了一下這理論,是假道學。

是什麼原因要讀《論語》呢?朋友信誓旦旦地說這些文章寫得好都是儒家的功勞,沒有儒家連文字文章也寫不出來。我想了想,儒家的生命力這麼長,直接讀已知的起源是最快的。當然,這之前讀《道德經》我發現這文也根本不是通常被解釋的那麼回事,所以我認為我以前所知的儒家是被誤導也說不定。

還有我是研究了佛家回頭來研究的孔子儒,所以能知道當時的儒跟後來的儒家怎麼不一樣。而且孔子自己沒立論,你要了解一個人,看看他都說什麼幹什麼就知道了,就只能看《論語》了。

《論語》,語淺意深,不知道怎麼沒人把它重新整理一下。我自己邊讀邊歸類,微言大義、你得懂才行啊!兩千年下來,很多錯誤的解讀,要自己思考的。

很有用,《論語》。孔子的話,直接就是論管理,實際操作。當然,這是因為我認為從人生到社會整個管理是通的,孔子也是這個意思,哈哈!這是我讀《論語》的理由。


節度使95


說實話,你邀請回答我很慚愧,對儒家只是一知半解,論語更沒有仔細研究過。

但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砸爛孔家店後絕大多數人沒有人去系統性學過儒家經書,為什麼如今有人想讀論語?看看頭條就知道支持儒家思想的不少。

我認為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增速的緩慢降低是必然的,這時候意味著社會資源逐漸被瓜分,貧富分化加劇,階層有固化的趨勢,以前所敘述的社會主義優點蕩然無存,資本主義的弊端比比皆是,貪汙腐化爭權奪利到處都有,因此老百姓對原來的那套理論已經是不認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又被主流媒體損的一無是處。

那人們相信什麼,社會如何發展大家都是迷茫的,對前景沒有信心,這時候每個人都認為只有錢才是安身立命唯一的希望,一切朝錢看,為了錢什麼齷齪的手段都可以使出來。

看不慣社會上種種陋習的讀書人在主觀上不想左客觀上不能右的前提下,選擇了儒家學派,希望在傳統文化領域找到一條能解決中國精神文明發展的道路,這些人是值得鼓勵的,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有些人發牢騷說中國人現在只相信權力和金錢,卻提不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人家鑽研儒家學說又諷刺打擊挖苦嘲笑,這是沒必要的,畢竟人家沒花你納稅人的錢,要罵就罵那些所謂的專家,不但浪費科研經費,還專門昧著良心說話,尤其是某些讚揚房地產而且吃皇糧的經濟學家,你們看著房奴不慚愧麼?

當然這其中有沒有居心叵測之輩妄圖復辟的就不知道了,如果有那必須堅決打擊。


nongwu


宋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我非常贊同這句話。我想學《論語》一方面是被孔子的個人魅力所傾倒,那種所謂“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殉道精神,也許是那種“鳥獸不可與同群”的汲汲於治世安邦的努力嘗試吧。

另一方面,儒家專注於“入世”之說,但有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得自己琢磨。比如我之前覺得自己是小透明,沒人想主動認識我,很是寂寞苦悶。後來看到《論語》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也許自那天開始,我就不糾結於怎樣討別人喜歡,而是努力提升自己,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話“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以上只是簡單地談了一下,有些地方可能不全面。總之,“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吧。





乞火分燈


說說我個人學《論語》的經歷吧。

最初學《論語》,起於一個翻譯的念頭。當初閒暇時翻翻《論語》譯本,發現都不滿意,於是凡是見一本沒讀過的譯本,都買回來細讀,現在手頭有五本了。最後發現這些譯本要麼是像語文老師講課一樣,講究語法,卻沒有揭示背後的道理;要麼是講過時的階級鬥爭;要麼是哲學家翻譯的高深莫測。

於是,萌生了自己翻譯的念頭,花了三年時間,最終還是通過查資料、設想情景翻譯完了。但這時,對於儒學還沒入門,思維還是西方哲學的。

有一次,衝著治神經衰弱的毛病,聽了一堂關於"讀經"的講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誦讀《論語》,也就是幼兒的拼音本。讀和看,真是兩個天地。讀,通過口耳進心;讀,通過眼睛進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我深有體會。

慢慢地在生活中體悟《論語》的句子,才發現一個修身的新天地——既不離世,又能提高修養。於是,從《論語》逐步擴展到四書和宋明理學,儒學,我想是開始入門了。


南山劉向雄


現代社會越來越浮躁,學習越來越功利。許多人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其實就是教育的偏差導致的。老祖宗幾千年來的教育經驗肯定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可是現在被摒棄了,大家朝“用”方面去學,而不是朝著“德”方面去充實自己,著實可惜。

這幾年來,隨著女兒長大,我也開始偏重國學的自學。千年暑假背完《三字經》,今年暑假開始堅持學習論語,暑假期間一天被一條,已經背到《八佾篇》了。開學後沒有要求每天背,但每個星期還是有要求的。感覺通過這樣的國學學習,小孩還是能有變化的,最起碼潛移默化的變化是有的。我也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都都一定能做到“都”字的內在含義:不僅外在表現優秀,內在涵養更加優秀!


宋朝多情


為什麼要學習巜論語》?這估計是歷朝歷代都有人問的問題,特別是今天的人們!我們不是已經打倒過孔家店,曾經說過那是封建統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嗎?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這是真正沒學過《論語》的人的普遍想法,其實如果真正關心社會,學習過巜論語》的人可能會得出另外的認識。我試著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衡量一個制度、思想體系的好壞優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實踐應用檢查出來的。孺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治理的主導思想體系長達二千五百多年,我想不論那個朝代都希望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國力強盛,儒家思想的主要經典《論語》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了。不論時代多變化,其核心思想是不會變的,需要改變的只是那些不符合時代價值觀的做法。儒家思想的為民、為政、為人處事的思想在今天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致。

二。全面改革開放不僅僅是國門對外開放,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改革開放。過去一度被曲解了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重新去審視他,我們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同樣是儒家文化,歷史上中國大部分時期都是世界上最牛的朝代!萬邦來朝,那是多麼空前的時代?為什麼《論語》被定為科考的必考?為什麼會出現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為什麼古代不論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得祭拜《論語》的主人孔夫子?...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為今天所用,古為今用洋為忠用說的不正是這個意思,作為儒家思想的載體《論語》就更應該學習研究了。

三。改革開放剛開始,我們應該承認,西方的科學技術遠遠超過了我們,國人對西方多少還是有些盲目的崇拜,造成西方大量的價值觀和文化湧入了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逐漸認清了事實,科學技術沒國界,文化是有國界的。物慾橫流、享樂主義、以自己為中心的個人主義今天還在嚴重影響侵蝕著我們的文化,侵蝕和阻礙著深入全面的改革開放及成果。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是中國智慧的勝利。文化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這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學習國人核心價值觀基礎的《論語》顯得更加必要。

四。學習《論語》可以讓我們獲得為人處世的人生智慧。論語一共五百多則,一萬六千多字,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三百多,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如果我們不是人云亦云地理解這些人生財富,而是自己深入的原典學習,相信會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大家都能看到今天我們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了甚至工作了大都心智還不成熟!三十而立,沒有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怎麼立?學習《論語》能幫助我們儘快長大。生理成熟不代表心裡成熟!

五。學習《論語》能夠樹立符合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仁、義、禮、智、信、孝悌、廉恥是中國中國人幾千年來形成的核心價值體系,我們對照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不和諧現象,估計大家深切痛心的都是這些東西都缺失!仁簡單的說是於人為善,符合自然規律,而不是為了目的沒有底線;義是符合道義而不是為了利益六親不認;禮之用 和為貴,人與人之間要有長㓜有序,不能什麼都是利用和利益關係;智是要有智慧地去辦事,不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去;信是要講信用,今天的欠薪、沒有契約精神是為利是圖的結果;孝悌是感恩的昇華,人與人之間友愛互助的體現,為了一已之私,把養育自幾十年的父母告上法庭估計誰也會疾心疾首;廉恥是一個群體人必須具備的,沒有廉恥和動物相距不遠了。

六。學習《論語》可以幫你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孔子倡導的思想是實踐學說,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實際中怎麼做,但一句話,一個行為都值得我們深刻體會,回味無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做一個君子,為政以德等等無不體現出遠大的抱負。巜論語》中這樣的描述很多,如果我們認真學習,去踐行,一定會是一個有益於家庭、社會、國家的人。

文明來源於修養,修養來源於修身,修身來原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學習《論語》可以幫助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


宸175863


為啥不學?人孔子堂堂正正立論,立的都是堂堂正正之論,不疑不惑之定論,鞭辟入裡,入木三分,傳道解惑,明辨是非,有益身心,教的是精準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學習之,退可安身立命,進可經世濟民。一不會成個人人憎厭的百無一用的槓精廢物,二不會變成神經病,那麼,為啥不學?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題主的問題是,現在為什麼有人在學論語?我的答案是,論語對現代生活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那論語有哪些用?在此,不做過多的概括分析,我們來讀三章,看一看孔子的言語能不能教給我們一些東西,然後再確定有沒有學習的必要。

事實勝於雄辯——讓論語自己說話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這一句是《論語》開篇第一句。這一句裡,有兩個字需要特別的注意,一學,二習。聖人是生而知之,普通人都要學而知之。無論是語言的技能,生活的技能,還是與人交往的技能,哪一樣不需要學習!學了之後,如果不能時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會忘記,這就需要第二個字,習。所謂習,就是不斷練習不斷實踐的意思。

2,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是孔子在閱讀古代經典和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句話。身邊的人,你注意觀察,如果這個人任何的時候,都能夠能言善辯,甚至巧舌如簧,和任何人相處,都能夠做到應對自如,八面玲瓏,那你要注意了,這樣的人內心很少有真正的仁愛。

稍有生活經驗的你,可以想一想,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章告訴執政者,執政第一位的,需要修好自身的德行。如果為政者能夠修好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修身做得很好,那接下來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做不到修身,後面的一切都免談。如果能夠做到修身以德,這個人的德行就好像天空中高懸的北極星一樣,其他人都會眾星拱月般環繞著你。

大家現在看,在中國打老虎打蒼蠅的情況下,哪一個大老虎作到了修身以德?這些人如果能夠做到論語裡孔子的教誨,估計都不會有牢獄之災,甚至身敗名裂。

總結

事不過三。上面我們就解讀了《論語》中的三句。不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希望大家真正去讀一讀《論語》,然後你肯定會發現,原來《論語》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


或曰天下


現在學論語不起什麼作用。好比唸書似的。從一年級,開始紮根。你沒有跟。直接就學論語。不實用。對人沒有多大幫助。因為深入不進去。品不透。他就感不了興趣。沒有根底。所以你根本就學不好。根底價是《弟子規》把《弟子規》學明白了。根底深厚了。也深入進去了。覺得有品位了。你才能真的感興趣。好比吃東西。越品越香。感興趣了?深入進去了。你才能得到點東西。包括的文言文。


馬寶良14正大光明


《論語》是一部上好的道德寶典,它字字珠璣,句句在理;它涵蓋了修身、治家、處世、交友、治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它雖然只有一萬多字,但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道德系統,世今給予了它“半部《論語》治天下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