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在陝西關中平原上,有一個小城——富平,近幾年這裡因為出產柿餅而遠近聞名。富平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這裡曾屬“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其建城歷史也有2400多年,在這片土地上至今保留著許許多多古代歷史遺蹟。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這裡,最為獨特的當屬富平老縣城了,或許知道富平的人也未必聽說過富平老縣城,因為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改名了,老縣城也叫連城,有人把富平老縣城這樣的建築叫做斬城,還有人稱它為塹城,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恐怕還有待考證,我們暫且叫它斬城吧,因為更形象一些。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據說,這樣的建築遺蹟,目前在國內也僅有兩處,富平老縣城也是我國內陸唯一的一座,另一個在今天新疆的交河故城。史書記載交河故城是在一塊溝壑縱橫的黃土臺地上,由交河先民一寸一寸向地下硬掏出來的一座城。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牆體基本為生土牆,特別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戰壕。富平老縣城就是這樣的,恐怕大家很難想象它的模樣。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老縣城的歷史非常悠久了,東周時,公元前456年,秦就在頻山之南,頻山以北建立縣治,定名頻陽縣,舊址在富平縣美原鎮古城村一帶。元末明初,富平縣治由義亭城遷至窯橋寨,也就是現在老縣城的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前夕富平縣城解放。如今的縣城是1970年從老縣城搬遷而來的,此後,老縣城人煙減少,於是改做杜村鎮蓮湖村。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所以,想要一睹這獨特的斬城建築,到了富平縣還得再往杜村鎮走。富平老縣城修建在天然土丘之上,四周黃土塬似刀劈般,老城街巷格局保存基本完好,為不規則的長方形,佔地約280畝。據記載,明正統初年(1436年)知縣高應舉開始就高阜塹土為城,周長1500米,高約10米,自壕至堞高20米,池深3米多,並建成東、南、北三面城門樓。城池初具規模。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城內現存主要古建築有文廟、望湖樓、圖書樓及一些古宅院等。據說,望湖樓是1923年由討袁將領胡景翼修建,氣勢巍峨,在周圍的關中民居中也顯得非常高大;藏書樓也是建於民國初年的,當年還有康有為的題字“萬卷書樓”。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老縣城裡還有“中國人民銀行”富平支行原址,看似好像民宅的建築上的牌匾告訴人們這裡曾是富平的金融中心。老縣城由於地勢較高,有些村民已經搬到城下平坦的地方,城內顯得更加安靜了,這個小村落也漸漸像更多的關中農村一樣,迴歸於寧靜。

富平有個全國少有的“斬城”建城方式和絲綢之路上的交河故城一樣

據說富平縣的城南以前也是蓮湖成片,這裡還盛產一種“九眼蓮”,只是當年的千頃碧波“南湖煙雨”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黃土鑄就的老城牆、城闕。想要去看這獨特的城市建築,感受那個年代的歲月滄桑,恐怕還要早點來呢,這種黃土的建築,經過風雨的侵蝕,也在一點點地坍塌,如果再不保護,恐怕以後就只能從書上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