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檢測試劑錯誤率高達80%?捷克闢謠

【文/觀察者網 王慧】一位來自捷克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州的衛生專家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捷克買的中國檢測試劑,錯誤率達到80%。

針對這一問題,捷克衛生部副部長羅曼•普里米拉(Roman Prymula)23日專門出面澄清,80%錯誤率的說法不正確,中國的快速檢測試劑確實存在20%—30%的錯誤率,對此捷克早已知情。捷克之所以出現80%的錯誤率是因為,該國地方醫療機構對快速檢測試劑的用途存在理解偏差,用錯了。

綜合《布拉格晨報》、Novinky新聞網等捷克媒體23日報道,快速檢測試劑檢測的是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而在患者感染的前幾天,可能體內已經有新冠病毒的存在,而抗體還沒有產生,因此也就檢測不到。所以,快速抗體檢測在檢測當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作為診斷性檢測。

普里米拉稱,捷克最初給醫療機構的建議是,對存在感染症狀持續3天的人進行測試,他建議將快速檢測試劑的使用後延至第5天。

他說:“快速檢測並不能產生真正的結論。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則表明被檢測者沒有抗體。如果他沒有抗體,則表明他很健康,或者尚未發現病毒。”

對於當前中國所使用的兩種檢測試劑,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在3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做了相關介紹:當前批准上市的新冠肺炎檢測試劑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核酸檢測試劑,一類是抗體檢測試劑。

核酸檢測過程包括標本處理、核酸提取,進行PCR檢測等多個步驟,平均檢測時間需要2-3個小時。由於它是直接對採集標本中的病毒核酸進行檢測,特異性強,敏感度相對較高,是當前主要的檢測手段。

抗體檢測包括膠體金法和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其中膠體金法平均檢測時間15分鐘左右,一滴血可在15分鐘內用肉眼能觀察到檢測結果,而磁微粒化學發光法一般需要30—60分鐘。

抗體檢測可用於對核酸檢測陰性的病例進行輔助診斷,也可以對病例進行排查篩查,但是還不能代替核酸檢測方法。這是因為,抗體檢測是對人體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在疾病的感染早期,人體內可能還沒有產生抗體,所以它存在檢測的窗口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