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剩女的窘境

文|貓小姐

“一把年紀還不嫁人啊,再不嫁就會變成剩女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剩女一詞在亞洲流行起來,主要用來嘲笑到了年紀還沒結婚的女生。

不止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也一樣,如果一個女生在她的25,26歲還沒有步入婚姻,便會被貼上“剩女”標籤,意為——被剩下的女人。

2005年,兩個以色列導演來到中國,用了4年時間拍攝了一部關於中國剩女的紀錄片,名字就叫《剩女》(Leftover woman)。

主角是3名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女性,一位出生農村,一位成長於城市中產家庭,還有一位來自知識分子家庭,影像通過記錄她們的日常向我們展示現今中國“大齡”未婚女性所遇到的困境與壓力。

從這兩位導演陌生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一群被貼上“剩女”標籤的女性的真實窘境。

中國剩女的窘境


社會歧視:在中國到年齡還沒有出嫁,就沒有找對象提要求的資格

影片的第一位主人公叫邱華梅(Qiu HauMei),她是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的勵志代表。

華梅34歲,出身在山東一個農村家庭裡,憑著努力考上大城市的大學,畢業之後留在深圳,成為一名人人羨慕的律師。


中國剩女的窘境


聽到這些描述,我們會覺得她是一個各方面條件都挺優秀的人,比如受教育程度高,有體面的工作,並且收入可觀。

只是當她向婚介公司負責人提出她對伴侶的要求,希望對方是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懂得尊重女性,平日裡願意一起分擔家務時,卻遭到負責人語調溫柔,語言犀利地抨擊:

“第一,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你不是很漂亮,不是美女;第二,你的年齡真的很大了。

在婚姻市場裡,你就不要想著′我現在年齡還很好′,也不要想著′我現在的狀態很好,我現在很年輕′,那都是自欺欺人的,那就是你自己覺得的。”


中國剩女的窘境


可以看出華梅的難堪,她的笑容漸漸消失,眉頭緊皺起來。

看到這裡,我多少有點不舒服,這場景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生活中我們也曾被類似的言語轟得頭皮發麻,打壓得喘不過氣來。

婚介負責人的反應恰恰代表著如今中國社會對未婚女性的某種歧視,這種歧視便是——

女性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對象,不管她多麼優秀,在婚戀市場上就是貶值品,再沒有資格提出任何要求。

因為任何的要求,在旁人看來,那都是“別人能要你就該偷笑了,還敢挑三揀四”。


中國剩女的窘境


華梅作為一名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對伴侶的要求僅僅是:受過教育,能夠尊重女性。

雖然開頭她不好意思地說,她的要求有點高,可在我看來這要求並不過分,不只不過分,還是保證雙方婚後能夠正常交流的最基本條件。

就因為年齡大,不符合傳統意義上小鳥依人,嫻熟溫柔的女性形象,她連最基本的條件都不能有嗎?

才提了一嘴,就被別人以旁觀者清的態度貶損了一番,一個幫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媒人尚且露出這般貶損的態度,更何況是社會上其他的聲音呢。

其實亞洲社會對女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到了年紀沒有對象,沒有結婚,就必須像徐靜蕾,俞飛鴻一樣,美貌身材事業金錢樣樣佔據,這樣才有做單身貴族資格。

不然即便你事業多成功,錢賺得再多,你也只是別人眼裡沒有本錢談條件的剩女。

親人歧視:你沒有嫁人,等於你的人生不會幸福

華梅出生在山東的某個農村家庭,家裡就她一個人讀到大學,成為律師。

家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已經牢印在他們的腦海裡,而她又是唯一一個接收到新觀念的人,這樣的家庭結構註定會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與負擔。


中國剩女的窘境


農村的孩子早成家,她的姐妹們都相繼結婚生子了,只剩她還是孤零零一個,所以每次回家,她必成為全家人批鬥的對象。

父母說她不孝,讀大學的時候家裡沒錢,賣血扛水泥也要供她讀書,可是如今她都不肯了卻父母一樁心事,真的太自私了。


中國剩女的窘境


姐姐說她讀書讀傻了,傻乎乎的,像入了邪教一樣,想法都有些魔怔了;還指責她不為父母著想,父母身體不好的時候,還在記掛著她的終身大事,真是不懂事。


中國剩女的窘境


她還沒有結婚的事實,在親人口中演變成了不忠不孝,愧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事情;這頂帽子太重了,扣下來將她活活綁架了。

華梅問:“難道沒有結婚,這一切都沒有價值了嗎?”

姐姐說:“ 誰人不成家啊?沒有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有了孩子我就是比你幸福。


中國剩女的窘境


在親人眼裡,不管華梅書讀得再多,事業多麼成功,只要她沒有結婚,那麼她的一切成就都變得沒有價值。

以前那些令人驕傲的成績,考上大學,做了律師,在大城市紮根,這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她努力那麼久的人生頃刻便被否定了。

不得不承認,姐姐說的話難聽,但這就是現在社會的偏見。雖然時代在進步,可是我們評判女人成功的標準,依舊是和她的婚姻掛鉤。

一個女性只有嫁到一個好人家,丈夫好,孩子成雙,那麼我們才會發自內心地認為,她是人生贏家。

就像姐姐說的,如果到了年齡還沒有結婚,那麼她們“再幸福那也不叫幸福”。

也許別人嘴裡說著沒結婚也沒事,可言語間卻時不時透露出一抹同情。


中國剩女的窘境


試想Papi醬如果不是嫁了一個疼她的好老公,那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誇她幸福嗎?還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她成功嗎?

在世人眼裡,她的成功還是和婚姻分不開,幾乎每一個誇她的人,都是將她的幸福婚姻故事拿出來書寫一番。

最後她成了新時代女性的榜樣,事業做得不錯,最重要的是她嫁給一個開明的老公,有一個開明的婆家。


中國剩女的窘境


林青霞這兩年的婚姻生活被各方媒體肆意揣摩,很多人根據幾張圖片寫她離婚的新聞,而評論區都是在同情她,可憐她。

那是林青霞啊,那個無人超越,英姿颯爽的東方不敗啊,她年輕時拿過的獎項多不勝數,曾和鄧麗君在法國的海邊裸泳曬日光浴,現在閒暇時寫專欄,出書,畫畫,旅遊......

這是多麼精彩的人生,可如今她只是被報道離婚了,馬上就變成大家眼裡可憐的對象。

人們對林青霞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像華梅一樣的女性呢?

“你沒有嫁人,再幸福的人生也不是幸福。”

多少女性就是因為親朋好友的這句話,到了適婚年齡匆匆步入婚姻殿堂,從此過上了一點都不幸福,但在外人眼裡幸福的生活。

父母干預:是在中國部分女生找不到對象的根本原因

紀錄片中的第二個主角是徐敏(Xu Min),她是北京中產家庭裡的孩子,父母都是雙職人員,而她自己呢,條件看著也不錯。

徐敏28歲,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名電臺播音員,父母給她買了房和車。


中國剩女的窘境


她每天很積極在相親網站上找對象,參加各種相親活動,可是找了很久都沒有滿意的,確切地說,是沒有能讓她的父母滿意的。

如果論要求高,這一家找對象的標準才是真正的高,條件給你們列列:

  1. 從事金融,公務員,高級管理方面的工作;
  2. 必須有房有車,家裡條件不錯的;
  3. 1米75以上;
  4. 北京人;
  5. 不能接受農村家庭。

終於知道,她找不到對象是有原因的,也許只有偶像劇裡的男主角,才能入得了她父母的眼。


中國剩女的窘境


她曾經在相親的時候遇到一個不錯的男性,她也有意思進一步發展,對方在英國讀碩士,回國之後做一名公務員,在北京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按理說條件很不錯,可是她的媽媽不喜歡,原因是那孩子不是北京人,沒有北京戶口。


中國剩女的窘境


她很想結婚,父母也希望她能夠儘快結婚生子,可就是因為父母的種種挑剔,她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這樣的生活一度讓她陷入焦慮中。

其實她一直知道問題的癥結,就是父母干預得太多,條件要得太高,可是她從小順從慣了,根本不敢忤逆父母的話。


中國剩女的窘境


徐敏媽媽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媽媽,一方面為了女兒好,希望她能找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人結婚,可另一方面又在傷害女兒,忽略她的個人意願,甚至不顧她的喜好,強行拆散她的戀情。

當聽著女兒嘶聲力竭地控訴她不尊重人的時候,她拋出一句“父母是為了你好,你還不懂感恩”。

這是很典型的中國親子關係,講到最後就用孝道來綁架子女,因為這樣最直接也最有效,而大多數的子女只能用順從來妥協。

只是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以愛之名的干預,才是破壞子女幸福的罪魁禍首,子女是用犧牲個人的幸福,來完成所謂的孝道。

中國剩女的窘境


紀錄片裡的三名女性,她們在“剩女”的道路上,分別做了不同的選擇。

徐敏繼續跌跌撞撞,尋找一個父母滿意的對象;而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的蓋琪則做了某些妥協,結婚生子完成了別人眼裡的人生重要事件;最勇敢的是華梅,她選擇離開,去法國完成碩士學位。


中國剩女的窘境


然而紀錄片之外的故事是,華梅畢業後,在德國工作定居,並在那邊找到了她的Mr. Right,記得她曾和家人說過,不是不結婚,只是在找不到合適對象的時候,單身也無所謂。

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其實她自己並不排斥婚姻,她也很積極很努力地在找對象。

只是在這個對象還沒有找到之前,她的家庭,親人乃至整個社會給予了太多的壓力與歧視,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她產生了挫敗感和無力感。

紀錄片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向我們提出問題。

如今我們一直在談尊重女性,怎麼樣做才是尊重呢?

這需要我們都參與進來,從保障女性的最基本權益做起,然而這必定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這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態度,從為社會上單身的女性創造一個舒服的輿論環境開始,請在結婚這件事上給予她們最大的自由。

沒結婚的女性就一生不幸福了嗎?

女性的唯一出路就是找一個人嫁了嗎?

離婚的女性就是失敗?

......

真的很希望社會上這樣的聲音能夠越來越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